从学生答题思路看区时与地方时计算

来源 :考试·高考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题为一道地理模拟试题: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09年1月12日16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震中(北纬18°30′,西经72°30′)距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发生强烈地震时,北京时间为( )
  A.2009年1月11日15时53分 B.2009年1月13日5时53分
  C.2009年1月12日9时53分 D.2009年1月13日2时53分
  答案:B
  区时与地方时计算问题一直是考试命题的焦点问题,由于考查依托新情境,对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高,故也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临场答题主要选择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①:海地位于西5区,区时为12日16时53分。与所求东8区相差13个时区,即区时相差13小时;根据“遇东则加”,在东5区区时的基础上累加13小时,则北京时间为1月13日5时53分。
  方法②:海地位于西5区,区时为12日16时53分。与所求东8区相差〔(12-8)+(12-5)〕=11个时区,即区时相差11小时;根据“遇西则减”,在西5区区时的基础上减去11小时,则北京时间为5时53分,另外,由于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故北京时间为1月13日5时53分。
  方法③:海地发生地震时,所给当地时间为海地所在的西5区区时,即中央经线75°W的地方时为12日16时53分,所求北京时间即为东8区的中央经线120°E。120°E在75°W的东方,且经度差为195°,地方时相差13小时,根据“遇东则加”知,北京时间为1月13日5时53分。
  方法评价:
  考场答题是向时间要效率,向思维要质量的过程。它记录学生真实的体验。上面呈现的学生答题的具体方法,有的同学即使最终做对题,但却花费了大量时间;有的同学由于思维混乱,计算出错,导致前攻尽弃;有的同学没用多少时间就选出了答案。比较三种方法,选择方法①的同学思路更清晰,能够又快又好地完成题目;选择方法②的同学,因为在换算时区差或越过日界线进行日期变更时,增加了思维量,计算时间较长,易出现错误,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负担;方法③,需要转换试题中的区时、时区信息,需要利用经度差计算地方时,但较方法②更容易做对题目。
  在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选择正确的方法,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准确率。区时与地方时计算问题,能够实现地理时间与空间的定位,并关注学生思维质量的检测。应对这类问题的一般策略有:
  1.在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考场答题的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答题思维的质量。有的考生由于在心理上惧怕,没读完题就开始紧张,思维受到限制,不能沉着冷静对待。这种畏难情绪的产生,源自平时测试的心理体验和不扎实的学习态度。
  2.全面解读信息,把握基本概念
  新情境试题的特点是将时区(区时)、经度(地方时)信息隐含在创新材料中,需要考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对应的时间与空间信息。解答区时与地方时计算问题,首先要分析材料中提供的时间信息,到底是地方时信息还是区时信息,我们依托此来选择解题方法。一般说来,“当地时间”指该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地方时信息一般会标有“地方时”的文字说明。
  3.掌握基本方法,学会准确估算
  区时与地方时计算问题实质是四变量求值问题,两个位置信息即两经线经度或两时区,两时间信息即两经线对应的地方时或两时区的区时,已知任意三个变量,可求第四变量。
  (1)利用经度差进行地方时计算
  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地方先看到太阳,故位置靠东地点地方时刻要早,在地方时计算时遵循“遇东则加,遇西则减”的原则。
  (2)利用时区差进行区时计算
  全球共有24个时区,每15°1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同一时区区时相同。位置靠东的时区区时要早于位置靠西的时区,故在区时计算时遵循“遇东则加,遇西则减”的原则。
  4.解题时应熟知的答题技巧
  (1)试题在信息呈现方面,通常会出现地方时与区时信息、经度与时区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因此需要区时与地方时的相互转化。一般根据“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所在时区的区时”进行转化,如西五区的区时为10时,即中央经线75°W的地方时为10时。
  (2)涉及到日期变更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地方时计算得到的地方时数值大于24时,则直接减去24,得到地方时对应日期加1天;或者不够减时需要从前一天借,相应日期要减去1天。二是在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时,日期要变更,其方法是“东越减,西越加”。
其他文献
对随机选取的8个发生在大城市的地震,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组,分别对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以及震前准备、震后救援、致灾因素等管理措施进行了统计对比,并归纳出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正】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由听课评课走向观课议课,这一演变不是简单的一种名称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新的校本教研文化的建构。一、
<正>有人将过去的2016年称为"知识变现的一年",自媒体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的得到App下载过百万;果壳旗下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42天用户就超百万;知乎旗
“美”,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亮”词。“美”,是公众对时代的一个期盼。地球上最美的国度,是中国,因为,这里有最宏伟的建筑,最美丽的风景,最勤劳的人民。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随着
论述了青海地区常见的主要灾害类型及危 害,并提出了防灾减灾的对策。
马克&#183;吐温的思想存在从乐观到悲观的明显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体现了终极关怀由"有神目的论"到"形而上学"再到"遭科学主义解构"的变迁。
作为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健全的国家和地区,英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三地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经常成为学术界的研究对象。英国是全民免费医疗的典范,新加坡是政府主导的混合型医疗
本文以华南地区1951 ̄1990年41个代表站的逐月降水资料序列,采用各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累积频率来分析近4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和旱涝年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功率谱分析的方法找出该地区降水的
一、“开放性”主观题的特点  “开放性”主观题最早出现在上海高考试卷中,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题中也频频出现,其开放的形式有:论证的开放性、论述的开放性、观点的选择性、认识的开放性、史学方法的开放性、全面的开放等。“开放性”主观题的特点是,通过新情景的创设,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突出表现在鼓励个性与创新精神,真实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技能与素养。  二、“开放性”主观题
根据1951年以来160站观测资料对我国冬季气温进行了EOF分析,发现全国绝大部分区域的冬温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冬季平均气温能较好反映全国的整体变化特征。用全国气温等级图资料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