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一个包括听、说、读、写的操练和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实践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不是为了显示他们可以记住各种各样的语法或语音规则。谈话时,最重要的是要表述清楚,谈话人和听话人能相互沟通。很少有人想让听话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结构上,因为使用语言的真正目的是创设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渠道,从而达到某一目的——获取某一信息,传达某一想法或解释某一程序。这正如Frances Gorbet所说:交际不能服从于语法。只有通过把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学习者才会获得更多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多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学会流利地使用语言。学生们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上,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精确度上。
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因此,教师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应在传授语言知识、语法规则以及分析篇章的同时,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几方面内容,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有效地组合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英语精读课培养中师生的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没有大量最佳的可理解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信息的输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所用的课堂用语力求规范、易懂,且用正常的语速,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2. 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中式英语。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 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 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即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即得体)。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1)》Unit Two English aroud the World时,教师可以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习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通过熟悉话题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在获得知识和心智发展的同时,培养文化上的敏感性。
总而言之,对中师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应把它当做是口语课的任务,而应充分利用精读课课堂教学时间多且集中、学生人数又少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用情境,从而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足够的训练。
(遵义县第七中学)
一、交际能力的含义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因此,教师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应在传授语言知识、语法规则以及分析篇章的同时,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几方面内容,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有效地组合各种活动,加强对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英语精读课培养中师生的交际能力的途径
1.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没有大量最佳的可理解的信息输入,就不会有信息的输出。学习者学说英语必须从听开始,先听别人说,反复多听几次,知道怎样说,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想说话的愿望。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习者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交际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一直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所用的课堂用语力求规范、易懂,且用正常的语速,这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另外,英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地道英语的机会,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从而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
2. 加强英语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大都是中式英语。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You go first.或Go first, 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
3. 充实社会文化知识,增强语言得体性意识,提高口头交际能力
英语学习者在与英语本族人进行实际交往中,很容易将自己的母语使用习惯带入跨文化交际,从而引起误会,导致交流出现障碍甚至失败。语言交流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语法规则及词条,而且还涉及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及风俗习惯。一句完全符合语法规则的话,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除了培养他们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思想以外(即达意),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学会得体地交际,懂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讲些什么话(即得体)。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应该适度地、有选择地、比较系统地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的传授融入教学中,使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学习《高中英语必修(1)》Unit Two English aroud the World时,教师可以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词语、习语和格言的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介绍英汉语言在比喻和联想运用上的差异,以及英汉语言中典故、委婉语和禁忌语运用方面的差异等。学生通过这些差异的学习,就能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通过熟悉话题了解文化背景知识,使他们在获得知识和心智发展的同时,培养文化上的敏感性。
总而言之,对中师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应把它当做是口语课的任务,而应充分利用精读课课堂教学时间多且集中、学生人数又少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语用情境,从而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足够的训练。
(遵义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