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杰,现任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七一剑南路小学德育主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大队辅导员。
在绵阳市共青团、少工委组织中,提到周杰,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个个子不高,时常微笑的男教师。从2007年走上辅导员岗位开始,他就不断的开拓创新,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的改革了班队考核,建立了立体德育模式,建设了校外活动基地,创新了入队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赋予了少先队工作新的特色和活力。为此,先后被游仙区教体局、绵阳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员。
困惑一:工作内容松散,日常工作缺乏体系
工作困惑:作为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似乎随时都在等待上级文件指示,然后按文件要求来开展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序列化,无法形成教育体系,也就无法达到对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教育的目的。我们没有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工作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导致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被逐渐边缘化。
创新应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中队工作手册。根据《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要求,将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分解到年度,细化到学期,编制成册并分发给每一位中队辅导员。同时,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少先队工作研讨,制定出可操作的少先队工作计划。
2.编制少先队活动校本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按月份进行分解,设立固定的活动主题,并留适当时间完成上级下发的工作任务。
工作成效:有了手册、教材、可操作的工作计划,中队工作就做到了有章可守,有例可循。中队辅导员也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任务,并主动、自觉、自愿地开展活动,让队员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有意思的少先队活动中接受到全面的、系统的正面引导和品德教育。全校的少先队工作也形成了内容系统和目标分层的教育格局。
困惑二:工作地位尴尬,工作考核难
工作困惑: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会遭遇如此尴尬——布置工作没人听,检查工作被顶撞,还常遭遇冷嘲热讽。面对这样的境况,很多辅导员心灰意冷,工作懈怠。
创新应对:有句古话:“不患贫而患不均”。少先队工作内容多,任务杂,很多考核无法量化。于是,大队辅导员在检查中队工作时,往往很难做到客观公平,进而引发中队辅导员的不满和抵触。这就需要我们将各项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此来调动中队辅导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威信。
为此,我建立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网站,并依托这个平台做到少先队工作“六化”:
1.工作考评常态化。确定考核时间和考核内容,做到每周公示。
2.工作环境立体化。参与立体:学校、家庭、社区;人员全面: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员。
3.教育内容序列化。按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包括每月固定的主题和临时性的增量主题;按年级做分层活动要求,将系列化的队活动固定到每月。例如:9月的感恩活动——一二年级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五六年级开展感恩征文活动。使队员在同一主题活动中,每年都参与并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感知、养成、固化优良品质。
4.交流方式网络化。采用互联网为核心的家校、师生交流模式,提高工作能效,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我们现在建立了家校交流论坛、社区工作论坛、家长俱乐部QQ群、中队教育QQ群、校讯通手机交流平台等。保证教育效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5.教育手段多样化。学科教育重感知、活动教育重体验、班队教育重引领、社会实践教育重养成。
6.教育关注全面化。既关注队员在校的表现,也关注在家庭的表现,还延伸到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力求全面关注,重点引导,自主发展。
工作成效:成效一:公开的考核让每位中队辅导员随时了解中队的考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激发工作主动性。成效二:通过社会公众和家长的参与,无形的督促,有效的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轻松解决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
困惑三:形式大于内容,工作没有着力点
工作困惑:目前,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以及活动安全的压力,一些学校渐渐放弃了少先队工作最基本的载体——活动。主题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只见资料,活动过后,习惯依然,品行依旧。
创新应对:建立以“传承知识 培养技能 养成品德 回馈社会”为主旨的校外活动基地,让队员亲历教育过程。
1.建立“雏鹰乐田园”生活技能培养基地。根据队员年龄段设置活动课程,如低段开展农业农耕发展历史、农业工具认知、农作物辨识,中段开展农业耕作、农作物收割、创新手工,高段开展插花、做饭、炒菜等活动,并将劳动成果赠送给家庭、社区、学校及福利院的老人,增强热爱生活、幸福生活的情感。
2.建立“鹰鸽共成长”品行养成基地。结合校本活动教材的课程安排,固定时间与戒毒所、科博馆、烈士陵园,科创园区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品德教育机制。通过参观、体验、讲座、展览、竞赛等方式,促使队员养成爱国、明理、自强、守法、诚信的道德品质。
3.建立“雏鹰守护”社会公益服务基地。学校与敬老院、农业局、社区志愿者、武警中队、交巡警支队、市区团的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巡逻、服务、慰问、环保实践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培养队员的敬业、奉献、环保、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
4.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制定出一套与之配合的激励措施。
工作成效: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技能学习、实践回馈系列活动。队员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收获和付出中,在言行锤炼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养成的习惯和品行将会让队员终身受益。
在绵阳市共青团、少工委组织中,提到周杰,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个个子不高,时常微笑的男教师。从2007年走上辅导员岗位开始,他就不断的开拓创新,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性的改革了班队考核,建立了立体德育模式,建设了校外活动基地,创新了入队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赋予了少先队工作新的特色和活力。为此,先后被游仙区教体局、绵阳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员。
困惑一:工作内容松散,日常工作缺乏体系
工作困惑:作为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日常工作中,似乎随时都在等待上级文件指示,然后按文件要求来开展工作。工作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序列化,无法形成教育体系,也就无法达到对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全面教育的目的。我们没有一套自己的教育体系,工作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长此以往,导致我们的少先队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被逐渐边缘化。
创新应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中队工作手册。根据《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要求,将各年级的教育目标,分解到年度,细化到学期,编制成册并分发给每一位中队辅导员。同时,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少先队工作研讨,制定出可操作的少先队工作计划。
2.编制少先队活动校本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按月份进行分解,设立固定的活动主题,并留适当时间完成上级下发的工作任务。
工作成效:有了手册、教材、可操作的工作计划,中队工作就做到了有章可守,有例可循。中队辅导员也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任务,并主动、自觉、自愿地开展活动,让队员在不同的年龄段都能在他们喜闻乐见的、有意思的少先队活动中接受到全面的、系统的正面引导和品德教育。全校的少先队工作也形成了内容系统和目标分层的教育格局。
困惑二:工作地位尴尬,工作考核难
工作困惑:辅导员在工作中常会遭遇如此尴尬——布置工作没人听,检查工作被顶撞,还常遭遇冷嘲热讽。面对这样的境况,很多辅导员心灰意冷,工作懈怠。
创新应对:有句古话:“不患贫而患不均”。少先队工作内容多,任务杂,很多考核无法量化。于是,大队辅导员在检查中队工作时,往往很难做到客观公平,进而引发中队辅导员的不满和抵触。这就需要我们将各项工作任务、考核、奖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此来调动中队辅导员的积极性,并建立属于自己的职业威信。
为此,我建立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网站,并依托这个平台做到少先队工作“六化”:
1.工作考评常态化。确定考核时间和考核内容,做到每周公示。
2.工作环境立体化。参与立体:学校、家庭、社区;人员全面: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员。
3.教育内容序列化。按月确定主题开展活动,包括每月固定的主题和临时性的增量主题;按年级做分层活动要求,将系列化的队活动固定到每月。例如:9月的感恩活动——一二年级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三四年级开展主题班队活动,五六年级开展感恩征文活动。使队员在同一主题活动中,每年都参与并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感知、养成、固化优良品质。
4.交流方式网络化。采用互联网为核心的家校、师生交流模式,提高工作能效,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我们现在建立了家校交流论坛、社区工作论坛、家长俱乐部QQ群、中队教育QQ群、校讯通手机交流平台等。保证教育效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5.教育手段多样化。学科教育重感知、活动教育重体验、班队教育重引领、社会实践教育重养成。
6.教育关注全面化。既关注队员在校的表现,也关注在家庭的表现,还延伸到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力求全面关注,重点引导,自主发展。
工作成效:成效一:公开的考核让每位中队辅导员随时了解中队的考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扬长避短,激发工作主动性。成效二:通过社会公众和家长的参与,无形的督促,有效的激励辅导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轻松解决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冲突。
困惑三:形式大于内容,工作没有着力点
工作困惑:目前,出于教学时间的考虑以及活动安全的压力,一些学校渐渐放弃了少先队工作最基本的载体——活动。主题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只见资料,活动过后,习惯依然,品行依旧。
创新应对:建立以“传承知识 培养技能 养成品德 回馈社会”为主旨的校外活动基地,让队员亲历教育过程。
1.建立“雏鹰乐田园”生活技能培养基地。根据队员年龄段设置活动课程,如低段开展农业农耕发展历史、农业工具认知、农作物辨识,中段开展农业耕作、农作物收割、创新手工,高段开展插花、做饭、炒菜等活动,并将劳动成果赠送给家庭、社区、学校及福利院的老人,增强热爱生活、幸福生活的情感。
2.建立“鹰鸽共成长”品行养成基地。结合校本活动教材的课程安排,固定时间与戒毒所、科博馆、烈士陵园,科创园区等单位建立长期的品德教育机制。通过参观、体验、讲座、展览、竞赛等方式,促使队员养成爱国、明理、自强、守法、诚信的道德品质。
3.建立“雏鹰守护”社会公益服务基地。学校与敬老院、农业局、社区志愿者、武警中队、交巡警支队、市区团的相关部门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巡逻、服务、慰问、环保实践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培养队员的敬业、奉献、环保、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
4.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制定出一套与之配合的激励措施。
工作成效: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技能学习、实践回馈系列活动。队员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收获和付出中,在言行锤炼中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养成的习惯和品行将会让队员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