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把学生个性发展列为重要培养目标,提倡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体差异。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进而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发展;关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正处于发展完善时期,其个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而且落实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新的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各项运动技能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更无从谈起。在学生看来,体育课就是在教师的规定和监督下进行的军事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训练,他们要练习同样的体育项目,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乐不乐意,只能被动地接受,甚至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丧失童真,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用系统的、多维的教育观代替技术的、单一的教育观,使体育教学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改变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人,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观念,要学会以学生为本,学会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情感、沟通、合作等方面需求,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由单边教学转为双边、多边教学,变教师主导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体会到运动的魅力。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大众,都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就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教师说的话几乎不容置疑,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根本谈不上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个性发展甚至都不会被人们提起。素质教育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质、特点、需求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学习目标,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实现学习目标,进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锻炼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供学生选择,如能力较好的学生做引体向上,力量不足的学生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教师也可以把俯卧撑分为单手俯卧撑和双手俯卧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锻炼的方式。
三、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时期,但是每个学生发育的时期各不相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身高、体质、力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各不相同,而且运动能力和运动负荷也大不相同。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比如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会有优越感,对体育锻炼充满信息,而一些体育“差生”则会害怕体育锻炼,因为自卑和缺乏信心而不愿参加训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区别对待,要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尤其是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多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逐渐恢复和树立运动的自信,必要时可以降低他们的动作难度、运动负荷等,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加信心,要使他们认识到缺陷是暂时的,是可以弥补的,从而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个性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责任编辑 王凌燕
[关键词]初中体育;个性发展;关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具有鲜明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正处于发展完善时期,其个性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其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理想场所。而且落实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是新的初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各项运动技能和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更无从谈起。在学生看来,体育课就是在教师的规定和监督下进行的军事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训练,他们要练习同样的体育项目,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这样的教学形式不管学生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乐不乐意,只能被动地接受,甚至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外的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丧失童真,体会不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用系统的、多维的教育观代替技术的、单一的教育观,使体育教学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改变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人,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转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观念,要学会以学生为本,学会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情感、沟通、合作等方面需求,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由单边教学转为双边、多边教学,变教师主导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体会到运动的魅力。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大众,都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就是课堂中的权威和中心,教师说的话几乎不容置疑,而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根本谈不上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个性发展甚至都不会被人们提起。素质教育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具体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质、特点、需求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学习目标,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实现学习目标,进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锻炼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当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供学生选择,如能力较好的学生做引体向上,力量不足的学生做水平悬垂臂屈伸,同样教师也可以把俯卧撑分为单手俯卧撑和双手俯卧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锻炼的方式。
三、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一个比较明显的时期,但是每个学生发育的时期各不相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身高、体质、力量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很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各不相同,而且运动能力和运动负荷也大不相同。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比如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会有优越感,对体育锻炼充满信息,而一些体育“差生”则会害怕体育锻炼,因为自卑和缺乏信心而不愿参加训练。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区别对待,要为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练项目,尤其是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多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逐渐恢复和树立运动的自信,必要时可以降低他们的动作难度、运动负荷等,使他们看到希望,增加信心,要使他们认识到缺陷是暂时的,是可以弥补的,从而培养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个性向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责任编辑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