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上清明别样情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陇东,春的脚步虽然有点姗姗来迟,但节气毕竟是挡不住的。刚刚过罢二月二的“龙抬头”,转眼间就到了阳春三月的清明天。或许是清明节大都是在农历三月初前后,所以陇东乡民,多是把清明节与农历三月初前后的日子联系在一起,统统称为“清明天”。
  三月天,清明天
  陇东人所说的清明天,是陇东黄土塬上一年四季气候风光最为宜人的时候。古老苍茫的黄土塬上,麦苗已掩住了地里觅食的喜鹊乌鸦的身躯,盛开的杏花,就像一团团粉红色的云霞,点缀在农家的庄前屋后、乡野间的沟沟岔岔。桃树的花蕾含苞待放,柳树鹅黄的嫩枝随风摇曳,柳絮犹如纷纷扬扬的雪花到处飘荡。就在这春光满塬的清明天,陇东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迎来阳春三月的“三月三。”
  陇东有句俗话:“三月三,桃木棒槌削一天”。这其实就是清明节活动的前奏或者后续,是与清明节联为一体的。陇东人何以在三月三“桃木棒槌削半天”呢?这是与清明节祭祀亡故亲人的阴魂紧密相关的,也就是与所谓“鬼”有关。在人们心理中,某些所谓“孤魂野鬼”“怨鬼”“厉鬼”“魔鬼”等,对人会有伤害。由于此,陇东人也就有在清明节既祭祀缅怀亡故亲人魂灵,又有驱邪镇魔的双重精神需求。桃木是汉民族传统文化所说的驱邪镇魔之木,所谓“千门万户曈曈日,好把新桃换旧符”。三月三,陇东乡民削桃木棒槌,就是利用桃木的这一独特“属性”,来辟邪镇魔的。陇东还有在三月三削柳木刀的习俗。当地人送葬亡故亲人时,所用的“哭棍”即哭丧棒,就用的是柳木棍,而绝不能以其它杂木替代。埋葬一毕,柳木“哭棍”不能拿回家,也不可以随手丢弃,必须插在新坟上,居然也可“无心插柳柳成荫”。据说,以前陇东过清明节,就有插柳习俗,很大可能与此有关。可见,柳木在陇东人心目中,也是与亡人或者“鬼魂”相关的。为此,削柳木刀和削桃木棒槌,就有了同样的寓意,即是为了借助先人亡灵之力,达到驱邪镇魔的目的。
  所谓“桃木棒槌柳木刀”,实际上只是小孩佩戴的一种饰品或住室一种节令挂件,只具象征和符号意义。三月三这天,人们从桃树柳树上折下大拇指粗的枝条,削出约一寸多长的小巧桃木棒槌柳木刀,以红色丝线绳系戴在孩子胸膛前,或挂在住室墙上,以祈亲人亡灵和列祖列宗护佑子孙后代,防范邪魔附身入户,确保孩子与家庭平安。可谓用心良苦,创意别具。与此同时,少年儿童还会在这一天,折下柳枝,砍成半尺长的节段,小心扭动柳皮使之松动,而后抽出里面的柳木,制出当地人叫做“咪咪”的柳皮竖笛。孩子们衔着削薄的笛口“哨子”,微微运气,按动笛孔,就可以像模像样的吹奏出随意“自创”的“乐曲”来。除此而外,陇东不少地方,还有三月三过庙会的风俗,连唱几天秦腔大戏,敬一敬各路神灵。凡举办庙会的地方,都会有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纷至沓来,看戏踏青赏春,敬神烧香许愿还愿。那种古朴虔诚热闹悠闲和纯厚,使陇东塬上的清明节庆活动,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更加厚重、丰富和浓烈,别具地域民俗文化风情和文化意蕴,更显黄土大塬的乡情野趣。
  农历单日“上坟”
  如果说上述三月三的民俗活动,只是清明节的延展和铺垫,那么清明节当天的祭祀活动,才是此节日的正式仪式或者核心内容了。陇东有句顺口溜:三月天,清明天,家家户户上坟园。陇东人把清明节祭祀亡故亲人的活动称为“上坟”,意即到先人坟地祭祀扫墓。
  陇东处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之地,不同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所以,陇东地区清明节的上坟习俗,各地就有所不同,但也只是大同小异。一是文化心理上的高度认同。陇东长期是农耕社会,又是我国农耕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人们对清明节有极高的认同心理和虔诚感、神圣感、使命感。在家乡民自不待言,就是在外谋生做官公干者,也会拨冗返乡,上坟祭祖。一些迁徙于其它地方的家族分支,也要派出代表赶赴祖地“老户”,祭祀祖坟,认祖归宗。老辈陇东人,对那些轻慢清明节祭祀先人的人,认为是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不忠不孝,多招来族人乡人的非议和冷眼。
  二是祭祀活动规格高程序严。陇东清明节祭祀亡故亲人,一般都会全族男性统统出动,济济一堂,大人小孩无一例外。家族大者,上坟队伍浩浩荡荡,气势颇大。有些地方,还把祭祀活动分为两道程序。先要到祠堂或其它可供奉家谱、牌位、“老影”的场所,敬献贡品、磕头烧香。然后才端上贡品,到坟圆祭祀。上坟时间也有讲究,一定是上午,不可午后进行。说是为了老先人准时享用后辈儿孙敬献的酒食,怕耽误了亡故亲人的“饭时”。上坟日子只能是农历单日,如果清明节恰逢双日,上坟就提前一天,但不能推后一天进行。这个规矩人们理解不一,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沿袭了老人过整十大寿,只能是提前一年的单数,而不能是整十。是取“满则溢,欠则盈”之意。上坟次数也有规矩,同一坟墓,只能上坟一次。家族不同分支即陇东人所说的“家门父子”,必须齐聚一起,共同上坟祭祀,不能各自为政,分散进行,以免出现同一坟墓多次上坟。显然这是为了减少对列祖列宗的打扰,也是为了显示后辈子孙的兴旺与团结,也能使上坟祭祀活动显得更加隆重庄严与宏大。
  三是祭祀仪式具有鲜明地域特色。陇东是周先祖教民稼穑之地,有悠久的农耕文明传统,老百姓以农为本,以食为天。上坟贡品明显体现出这一特点。陇东乡民上坟的祭品,主要是“献饭”,即食品。“献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面大花馍。这种大花馍比老百姓平常吃的馍馍大出好几倍,做成桃状或石榴状,或在馍馍顶端,捏出不同面花,染成彩色,煞是美观。所以人们把这种大花馍叫做“献顶”、“献馍馍”。还有白面蒸的牛羊鸡犬猪等家禽家畜。上坟时,将“献馍馍”置于一个大红漆的花木盘中央,周围摆上面牛羊鸡犬猪等,四角配以四碟荤素小菜,放一酒盅,置以小酒壶,一盘丰盛的“献饭”就准备停当了。有些家族,经济实力雄厚,除了献饭外,会有真正的猪头敬献先人。当然,无论穷富,香表冥票烧纸是少不了的。另外,还必须用白纸剪出长达两米多成长桶状的“清明吊子”,俗称“钱串子”,以长柳木棍挑之。上坟队伍出发时,一男孩打上“清明吊子”,走在最前面,端“献饭”者紧随其后,其他族人个个手拿香表冥票烧纸列队而行。进入坟院,则按先人辈分,一一祭祀,焚香烧纸,磕头礼拜。然后把“清明吊子”,插在辈分最高的先人坟堆上,并扯下数条吊子纸条,分别挂于其他坟墓的草枝上。献饭是不能带回来的,在每个坟头象征性地放置少许“献顶”,洒一点酒菜,剩余的则由上坟的人分而食之。寓意与亡故亲人和列祖列宗共度清明佳节,同时也避免了对食物的浪费。
  陇东过清明节,一般都是单纯上坟,以祭祀缅怀亡故亲人先辈,没有饮食或其它方面的禁忌和讲究。但少数地方与家族,因为先人敬献猪头,有猪肉可吃,就有族人聚而吃饭喝酒的习惯。原庆阳县,据说过去有清明节前一天不动烟火的禁忌,现已改变,但一些地方清明节要吃韭菜长面,谓之“咬青”。这大概是清明节正逢春光明媚韭菜新发之际,吃韭菜长面,既可尝鲜,又可庆贺清明节。真是一举两得,恰逢其时。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16-02    在浙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一册第一章《百分数》教学中,笔者发现编者在课本的编写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既有概念的模糊不清,又有编写次序的颠倒。现在笔者将这些问题列举出来,借贵刊平台,与同行研讨,恳请专家指点。  问题一:百分数的概念模糊不清  课本内容的呈现:光明小学六年级总人数100人,体育
期刊
从最初零星几个东部发达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到现在演变成全国的智慧城市潮,特别是今年年初住建部公開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更将此次建设潮推向顶峰。东部发达地区早已抢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先机,有些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但是收效不显著,某些系统项目形同虚设。  如食品安全问题是国人最为痛恨,而又最为无奈的悲剧。从2010年開始至今,商务部已经确立的35个试点城市開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
期刊
摘 要:大学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本文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习生活和课外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管理工作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气氛、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生管理 思想道德教育 学习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22-01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开展学生
期刊
摘 要:通过分析,提出高校的本质特征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在现阶段,具体表现为本专科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都是高校实现中心工作的重要途径,科教结合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应当突破教学中心或科研中心的思想束缚,因校制宜地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 中心工作 教学 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4-102-02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龙潭村的娘玛信仰,还有个不同凡响的来由。传说是数百年前,龙潭河涌上出现了一块特别的浮木,每天都不漂走,引起村民聚观。大家越看越觉得这像一个女人的模样,便纷纷猜想,会不会是上苍送给我们龙潭村的神圣之物?村中父老决定将浮木捞起,问卜之后,得到这是天后娘娘化身的启示。村民于是大喜,聘请工匠毕恭毕敬雕成天后神像。  不久,神像雕成,但天后庙选址的合适地点却迟迟不决,最后村民们觉得天后娘娘可能不愿劳烦大家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124-01    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正在上一堂公开课在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超市,里面有琳琅满目的食物,有hot dogs, sweets, chocolate, humburgers等,老师就问学生“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在学生回答的同时, 就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个购物篮,
期刊
龙潭传统的每年三月廿三天后诞会非常隆重。用酸枝木制作一座精美的龙轿,上刻“天后宫”安放娘玛圣像。诞日巡游,八名大汉抬着龙轿,仪仗、护卫队伍由各姓氏充备,还依姓氏各出若干色板(飘色),到指定地方集中。吉时一到,一声令下,鸣锣开道,仪仗、护卫、飘色簇拥着“龙轿”,浩浩荡荡巡游全村。同时,各祠、各家均敬备金猪、香花、果品、香烛、洒茶等祭品迎神。晚上则在搭起的戏台上唱戏酬神。这天,全村及远近亲友纷纷赶来参
期刊
4月将至,传承两千多年的清明节也快到来。清明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具有缅怀先人,礼敬祖宗的重要意义。鉴于往年扫墓的拥挤,部分百姓甚至在三月就开始进行,即便行动不易,也要排除万难,可见礼不可废,国人之重视了。那么大家在祭拜祖先的同时,可曾注意过一些禁忌和避讳呢?要知道有些规矩未加注意,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使得原本祈福求运的活动,成为挥之不去的烦恼。所以下面就为大家罗列出几条扫墓的原则,以供大家扫
期刊
在广州龙潭村,每年阴历三月廿三,都会举行天后诞庆典。天后,也就是妈祖,为中国四大海神之一。许许多多沿海乡村,世代将天后奉为保护神祇,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而且奉为“村主”。  天后诞,在龙潭当地被称为娘妈诞。娘妈,乡人俗称娘玛(ma,第三声),与福建莆田妈祖诞生地称呼一致。每年阴历三月廿三娘玛生日,娘玛诞出色巡游盛大隆重,十分热闹。  “虎穴”龙潭:百年村名,千年历史  万亩果园,郁郁葱葱,广州
期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的习俗也相当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那么清明节是怎么从节气变成节日的呢?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