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仇恨言论是在仇恨意图的基础上,基于性别、种族、宗教、残疾或性取向等特性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进行攻击的言论,言论本身会引起对有关于种族、宗教、性取向等群体的歧视。仇恨言论的构成要素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表达方式、指向对象、表达意图和伤害性后果。美国对于言论自由消极意义上的不干涉和积极意义上的保障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言论自由;仇恨言论;表达自由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199-01
  作者简介:解露叶(1993-),女,山东临沂人,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一、仇恨言论的定义
  所谓仇恨言论,是指在仇恨心态的引导下,基于民族、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等身份特征所为的引发特定群体间歧视和仇恨的一种言论类型,包括色情言论、种族主义言论、性别歧视言论、关于大学校园的仇恨言论,以及关于国家安全的,否认大屠杀言论,虚拟儿童色情制品和互联网演讲等言论问题。当个人重视言论自由价值,又同时对仇恨言论的目标表示同情时,可能会遇到价值冲突。美国法院对仇恨性言论总体上仍持宽容及容忍的态度,主要理由有二:一是因为言论自由在美国享有崇高的价值;二是不好把控仇恨言论的界限。
  美国对于仇恨言论的存在持宽容态度,但也因此对仇恨言论的界限作出了限制,对其进行了言论与行为的区分。在通常情况下,法律只把行为作为自己调整的对象。如果此言论者的言论不产生任何危害,即便是一种虚假的谎言言论者也不应受到惩罚。这就意味着,只有当言论引起暴力行动时威胁到了统治利益或社會利益时,我们才能用法律的武器加以惩罚和限制;如果没有引起行为的发生,就不应当用法律加以限制和惩罚。
  二、仇恨言论的构成要素
  从表达方式上来说,仇恨的表达行为不仅包括纯粹的言论,还包括象征性言论。只要其使用肢体活动、象征物品代替羞辱、谩骂,这类表现行为只要一般大众从其客观情形之外的行为知晓该行为所带有的表意成分、理解其要传达的信息内容,都可以算作言论。
  从指向对象上来看,所有的仇恨言论都有其言说的对象。仇恨言论所指向的对象既有可能是特定的单个人,更多的是针对那些具有相似的身份特征(例如种族、宗教、性倾向等)的特定群体进行诽谤或者羞辱。
  从表达意图上来看,仇恨言论是某个人或某群体使用言论表达和传递自身仇恨态度的一种行为,除了“仇恨”这种态度之外,仇恨言论发布者的心理态度还包括“反感、偏见、歧视、仇视和愤恨”等。
  从伤害性后果上来说,仇恨言论是会引发和造成效果的恶劣性结果,因为言论本身极易引起对他人产生仇恨或威胁的心理,从而给社会注入些许不稳定因子。它所带来的侵害性不仅会对个体造成侵害还会伤害到群体,仇恨言论所针对的受害人或者受害群体常常会因身份羞辱而感到愤恨从而降低自我评价,或者直接对他人或社会产生一种反抗心理。
  三、言论自由对我国的启示
  对自由的消极意义上的不干涉和积极意义上的保障既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程度的标识,同时也是测量这一国家中公民权利保障程度的刻度。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往的判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的保护是不论其“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被政府、或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活动,或者一种“象征性表达”,只要是传达思想的,就可以被认作是一种言论,从而受宪法的保护。
  言论自由是美国人民实现基本人权的可靠保证,自然法意义上的自然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与自由在美国宪法的框架下已然化为基本人权,并且美国第一修正案以限制国会立法权的宪法保护方式给公民的言论自由创设了空间。这么多年来,第一修正案在美国人的观念中的崇高地位根深蒂固无可动摇。透过美国第一修正案,我们可以得知美国宪法是如何将人权放在核心:首先,美国第一修正案将个人所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利规定下来,并将言论自由确立为宪法上的基本人权,任何人不得干涉和侵犯,将言论自由明示在宪法修正案中,这样的做法既展现了宪法对于人权的基本保障,也确立了人权的根本性地位,要想使宪法得以充分发挥,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对个人自由的基本保证。其次,第一修正案通过对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一般权利的限制和约束从横向上防止了立法权超越界限构成对权利的侵犯,也从纵向上通过地方自治最大限度的保障个人言论自由的权利。最后,宪法所给予公民的权利救济是使公民个人权利免受政府侵犯的可靠保障。而中国的宪法强调社会整体和利益的至上性,即公民在行使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与权力,对于最基本的人权内容却并未入宪,对应有的言论自由予以限制。而我们要明白,宪政的核心价值是保障人权,相对于权利保障而言,权力限制仅仅可以被看作是为了保障人权而采取的制度手段,保障权利和自由才是宪政的首要和终极价值。
  [参考文献]
  [1]龚艳.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2]邱小平.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程洁.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9(1):20-28.
其他文献
摘 要:轨迹侦查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应用广泛,而公安院校中却很少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公安工作中轨迹侦查应用广泛,这就要求民警具备一定的轨迹侦查的基础知识,公安院校对公安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是有必要的。本文基于对A校的实证调查来探讨公安院校开设轨迹侦查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轨迹侦查;侦查课程;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019
摘要: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法律性质上的差异,导致其从合同主体身份,主体地位,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及争议处理方式上的不同。BT合同法律性质的不確定,导致其遵循法律规则的不确定性。本文从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特点出发,分析BT合同的法律性质,确立其签订、履行及争议处理应遵循的准则,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有序发展。  关键词:行政合同;民事合同;BT合同;法律性质  中图分类号:D922.2;D922.1文献标
摘 要:随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风险防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做好法律尽职调查工作越来越重要,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本文正是从做好企业法律尽职调查特点、重要意义、原则和步骤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尝试从具体实务操作的角度,诠释一个企业做好法律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说明法律尽职调查在防范法律风险、投资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尽职调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大数据时代来临,网络的使用者激增,网络数据泛滥,对随之而来的以数据为载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成为时代议题。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体系的个人信息的保护规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存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提升了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但仍然存在用语模糊,保护范围不够以及保护时间存在偏差的缺陷。本文梳理了个人数据、个人信息、识别的相关概念
摘 要:近十多年福建沿海农村地区的跨境移民群体开始踏上发展中国家进行谋生创业。采用问卷与访谈方法,对这个群体走出国门、居留、就业、发展、纳税、汇款、面对治安问题、融入当地等方面的非常规适应策略进行分析。运用社会学理论,对累积因果关系与持续性家族式移民,社会“失范—机会”结构与非常规的适应策略,社会控制理论与华人被害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我国政府应关注并引导这个海外群体,使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积
摘 要:我国的意定监护制度最早是在2015年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时针对60岁以上老人设定的,随后在2017年实施的《民法总则》将意定监护的适用人群扩大至所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此确立了我国的意定监护制度。在意定监护中,被监护人选任监护人时可以与监护候选人协商,双方就建立监护关系达成协议,即由双方签订意定监护协议。意定监护协议并非法定公证事项,但由于法律规范欠缺及公证机构自身优势,意
摘 要:本文主要选取了艾滋病和精神疾病,讨论了医学上禁止结婚疾病的人在不同国家婚姻法上的不同要求。对于艾滋病,主要详细解释了传统与现代婚姻观念的转变过程与不同的内容,并给出了现代医学对于艾滋病的治愈现状,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不应禁止艾滋病人结婚的理由。对于精神病人,本文先概述了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司法鉴定,给出各国的法律条文,最后阐述了相应观点。  关键词:婚姻法;现代婚姻观;艾滋病;精神疾病  
摘 要:《刑法修正案(九)》针对恐怖活动犯罪增设了系列罪名,实现了帮助行为正犯化、预备行为实行行为化,进一步完善了恐怖犯罪体系。修正案迎合了严峻的反恐态势,体现了从严惩治的刑事政策化思想,凸显了刑法的法益保护功能。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刑事立法应当如何自处,如何在公共安全和人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深思。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践,阐述恐怖犯罪修改所展现的刑罚介入时间前置化存在的合理性及潜在风险。  
摘 要:国际投资协定中选择不同的清单管理模式会对东道国投资政策灵活性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东盟全面投资协定》中的负面清单内容,通过对比《东盟全面投资协定》与NAFTA、TPP负面清单内容的分析,提出我国负面清单措施对接国际投资规则的建议。  关键词:负面清单;不符措施;多邊国际投资协定  中图分类号:D9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7)29-0048-03 
摘要:对赌协议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中对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投、融资双方为解决企业估值困难、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对双方的投、融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的手段。判断对赌协议是否有效,应当综合考量交易双方的交易目的、交易架构与模式、交易风险的负担、双方的投入、合同无效的实效性、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合同无效的均衡性即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与私人自治、契约自由的权衡等因素,由法官于个案中自由裁量,以合同有效为原则、无效为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