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帝:皇弟是个高危职业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sho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471年春天,宋明帝刘或拖着病体,和弟弟刘休祐去打猎散心。一只野鸡飞入了他们的视野,刘彧说:“老弟,把它干掉。”刘休祐得令,策马狂追野鸡。追着追着,不觉天色渐晚,野鸡已不知去向。正当刘休祐卖力张望搜索之时,几个人骑马从后面冲上来,把猝不及防的他撞下马去。刘休祐见他们不怀好意,急忙挥拳自卫,但寡不敌众,被活活揍死。
  令人奇怪的是凶手们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向刘彧报告,说刘休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了。刘或派出御医前往抢救,但已太迟了。事后,刘或向另一个弟弟通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休祐打猎时坠马摔伤致死。”一起蓄意谋杀变成了交通事故。
  刘或被凶手蒙蔽了吗?非也。刘或本人就是幕后主使,那几个打手正是他手下的勇将。
  他为什么要弄死自己的弟弟呢?原来,刘休祐性格刚猛暴戾,经常跟刘彧对着干。刘彧预感自己活不长了,可太子才九岁,如何驾驭得了刘休祐?所以刘或就下了狠手。
  刘休祜的死是其屡次作死的结果:老跟皇帝过不去,他不死谁死?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彧的另一个弟弟——刘休仁。
  刘休仁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和刘或玩得最好,长大后对刘彧又屡有大恩。当年前任皇帝在位时,好多次想杀刘或,都是刘休仁说好话,哄得皇帝回心转意。后来刘彧忍无可忍,弑了皇帝,自己上位,又是刘休仁为刘彧抵御天下讨伐的兵马,令刘或坐稳帝位——刘休仁简直就是天下好兄弟的样板。
  刘休祐死后三个月,刘彧召见刘休仁,并让他住在尚书省。当夜,刘休仁就死在了尚书省的宿舍里。刘休仁好端端的怎么就死了呢?刘或下诏解释此事:“刘休仁结交禁军,图谋叛乱。我不忍以法治罪,就严厉批评了他。他认识到错误,于是惭愧地自杀了。”
  其实,刘休仁死的时候不但一点都不惭愧,而且还很愤怒。因为他是被赐毒药被逼自杀的。
  刘休仁和刘彧交情最深,为什么也难逃一死?因为他文武全才,朝野钦服。在刘或病重之时,官员们认为刘休仁必将摄政,所以都积极地行动起来,去和刘休仁的手下沟通感情;那些正在值班的官员因为没法请假去巴结,急得胡子都要烧起来了。刘或一看,这休仁比休祜的威胁还大!所以,他就把刘休仁骗人宫中,一杯毒酒一了百了。
  不听话的弟弟死了,能力强的弟弟也死了,那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弟弟会怎么样呢?
  刘休若正是这样一个弟弟。在那两个兄弟死掉的时候,他正担任荆州刺史。刘或下旨让他还朝,他的心腹将领都认为回去没好果子吃,其中一位将领讲得最直白:“荆州兵马众多,咱们反了吧。”刘休若吓得半死,赶紧把这位将领逮捕处决,向朝廷表忠心。刘或给弟弟写了封亲笔信,热情地劝他来京参加七月七日的皇室宴会。刘休若很听话,按时来京参加宴会。两天后,他在王府被赐死。
  这种绵羊一样的人为什么也非死不可呢?原来,刘彧认为,正因为他性情温和,所以人际关系都处得不错,万一将来振臂一呼,响应者可不少,所以干脆宰了,省得麻烦。
  刘彧干吗对自己的弟弟这么不放心呢?统治者杀人的标准不是谁想害皇帝,而是谁能害皇帝。他自己就是非正常上位,怎么能对弟弟们放心呢?
  强横的、出色的、老实温顺的都得死,有弟弟能逃过这场扫荡吗?有一个——刘休范。刘休范人品差、智商低,是个人畜无害的主儿,所以留住了性命。
  清洗完弟弟们,刘彧继续进行大扫除,又接连杀掉多位有本事、有名望的文武官员,这才放心地死了。谁知他还是失算了。刚过了一年,他生前毫不在意的刘休范就扯起大旗造反,就此揭开了南朝宋灭亡的序幕。
  编辑/安楠
其他文献
张居正死时只有57岁。他为什么死得那么早?主流说法是他死于痔疮发作。万历九年(1581年),从张居正故乡来了一位民间医师,给辗转卧榻的张居正治病。他给出的方子对痔疮治疗效果不错,但也极大损害了张居正的健康,张居正在奏章中说自己“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这不像是痔疮发作。那么,张居正到底死于什么呢?  要想搞清楚这一点,首先要知道当时的人是如何治疗痔疮的:他们使用一种叫“
1946年初的某一天,盟军驻东京宪兵司令部门口来了一个身着和服的老头儿,从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脚步和每次迈步时的痛苦表情中,不难看出他已时日无多。然而,他面对接待他的美军军官说的两句话,立刻把全场都惊着了。第一句是:“我是来自首的,我觉得我有资格成为甲级战犯。”第二句是:“如果由我来当(日本陆军)总参谋长,根本轮不到你们今天在这里耀武扬威。”  这个跑到盟军宪兵司令部自首的老头儿,就是在终战时已经
梁山好汉在排定座次后,一时太平无事。一日,宋江在报上看到当地人才市场将在某月某日举办大型人才招聘会,心中不由暗喜:我水泊梁山众兄弟个个身怀绝技,何不派他们去人才市场走一遭呢?  那日,人才市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招聘的单位也可谓五花八门,行行皆有,但仍是僧多粥少。这不免也让梁山众好汉们心里没底。  “这不是黑旋风李逵吗?哎呀,还有拼命三郎石秀、霹雳火秦明。太好了,还面试什么,我们讨债公司要定你们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西汉丞相去世,丞相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此时的汉文帝刘恒逐渐熟悉了朝政,知道此时天下是动不如静,丞相有没有能力并不重要,反正底下有十三曹等官员分任着国家机器的每个零件,有他们在,这个国家就不会停止运转。但是丞相这个位置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必须找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行。汉文帝想了想,觉得还是曾担任过右丞相的周勃最合适。于是汉文帝决定,让周勃回来继续接任丞相一职。  周勃这次回
贾诩这个在三国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业务骨干、公司精英,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走到大街上,没几个人认识他。他之所以能够在人才众多的三国职场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才华外,更得益于他善于分析形势、审时度势。  某年,贾诩因病辞职,和一群人回家,结果路上碰到一伙势力很大的地方组织。贾诩和同行的人都被俘虏了,这伙人准备活埋了他们。  贾诩盘算着请谁当救兵,算来算去,算到了当时威震西北的段太尉。其实,段太尉跟贾诩八竿子打
据《坚瓠秘集》记载,明嘉靖年间,绍兴有个秀才叫张益。一天晚上他昏昏欲睡时,看见两只苍蝇飞了进来,停在桌子上,瞬间变成两个人,而且越长越大,最终两人长得有七八尺高,还伸出手慢慢向他身上摸来。  张益目睹此景,吓呆了,以为这两人要害自己,没想到这两人一人抱住他的脑袋,一人抱住他的脚,拼命拽。张益觉得自己的身子不断被拉长,最后“长与屋等”。两人比画了一下,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分别站在屋子的对角,继续拽,
绍兴三年(1133年),张杭出生于父亲张浚在战争前线的官衙。绍兴五年,宋高宗向金投降乞和,一大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纷纷被贬官,因抗金有功被升为宰相的父亲张浚也被罢相,贬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年仅五岁的张栻随父迁往谪地。  仕途上的滑坡让张浚有了更多时间花在对张杖的教育上。让人欣慰的是,张栻从小聪明伶俐,好学善悟,是一棵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张浚亲授他《易经》,十四五岁的他竟能有所领悟。  宋孝宗即位第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十分不服气,写信到处宣扬:“我是因为军队发生瘟疫,所以才烧船自退的,绝不是让周瑜打败的。”曹操虽极力否定失败,但仍决定报仇,准备逮着机会再和东吴水军一决高低。因此他灰头土脸逃回许都后,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春暖花开时节驻军谯地,“作轻舟,治水军”,开始了二下江南的准备工作。  两年后,曹操出兵西北,征讨对象是马超、韩遂。赤壁之战时就有传言,说这两个人贼心不死,准备袭击许都,断曹操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后人也常认为三国是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然而,三国除了文韬武略,还充满了杀戮、血腥和痛苦的呻吟。  曹操名诗《蒿里行》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按照他的说法,全国只有1%的人还活着。这显然不合情理,1%仅仅是曹操的猜测,也混杂有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一斑窥豹,三国的确是人口锐减的时代。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
元朝广东省肇庆路总管潘文郁从小就发誓要秉承父志,做一名好官。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潘文郁到肇庆端州(今属广东肇庆)走马上任后,看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情况。走访了当地几个长者后,潘文郁才知道这都是西江水惹的祸。  原来肇庆位于广东省西江干流中下游,每年西江汛期,洪水都会蔓延到田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老百姓辛辛苦苦播种的农作物,还冲毁不少民房。当地由于长期受洪水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