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笔者随江苏新闻界同行一行,应邀来到扬州市农科院,对农科院与扬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引智创新的“超高茬麦(油)套稻”低碳耕作栽培技术进行参观考察。短短两天的参观考察,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深感这项技术正是农业科研人员潜心孕育出的一枝低碳农业含苞待放的“春芽”。这“春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无限的活力与生机。
正是这“春芽”,让我们喜出望外。它不仅使我们感到我国农业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高产稳产发展之路的必然,而且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低碳农业的“春芽”
所谓超高茬麦(油)套稻,是指在三麦灌浆(油菜结角)中后期,将经过处理的稻种直接播撒于麦田(油菜田),麦(油)收割时留高茬,脱粒后的秸秆(菜壳)就地撒入稻田,稻田上水后任其自然腐解还田,促进水稻生长的一种仿原生态的栽培新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不耕地、不耙地、不育秧和不插秧,是我国水稻耕作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在扬州市农科院宝应县泾河镇的“超高茬麦(油)套稻”示范基地,我们见证了采用这种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高产稳产的长势。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水稻田,稻子长得平展展而又齐刷刷,粗秆剑叶,秆青籽黄,穗大头垂,看上去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要收割。走进一块稻田,拨开稻秆朝下一看,还有少许没有完全腐烂透的麦秆半隐半露地残存在土壤的表层,踩在田里,只觉得土质松软。这足以证明,这是“超高茬麦(油)套稻”的稻田。农科人员对一块稻田现场测产报出的结果是:每亩25.9万穗,穗均113.5粒,千粒重约26.5克,亩产量为701.1公斤。看样子,这里示范种植的“超高茬麦(油)套稻”的水稻,又要迎来一个高产稳产的丰收年。
像泾河镇这样采用“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近16年来,先后在江苏、上海、四川、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和贵州等省(市)累计推广种植的面积已达500万亩,并经连续14年先后21次各级专家组实产验收和技术论证,证明这种栽培技术不但具有生态环保、稳产高产、改良土壤、节本增收的明显优势,而且其节能减排的低碳效应也更为令人瞩目。
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采用这项技术种植的水稻,每亩400至500公斤秸秆全量原地覆盖返还土壤,不用焚烧,不仅可以使大气和水避免污染,保护环境,而且连续3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还可提高0.21到0.28个百分点,地越种越肥;平均每亩稻谷产量增产5%(至少也是平产),高产田亩产达700公斤以上;由于不用留秧田育秧,夏粮面积可扩大10%左右,扩大的这部分种植面积也可增产相应的粮食;由于土壤有机质增加,每100斤稻谷的出米率比传统种法提高2个百分点,且米的品质好;每亩节省20%的化肥,加上不用耕田耙田,不用大水泡田,不用插秧,每亩省工节本增收达150元左右;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必在农忙时返乡整田插秧,既增加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又确保了农村可以转移出更多的劳动力支援工业和城市建设。
更值得高兴的是,由于这项技术集免耕、免插、免烧秸秆、节减化肥和柴油汽油、秸秆自然覆盖等特点于一身,节能减排的低碳优势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经专家测算,按照这种技术种植的水稻,与秸秆旋埋还田的机插秧种法相比,每亩可节约能源——柴油和汽油至少2.5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800公斤以上。其中,免耕田节省柴油2.25至2.75公斤∕亩,减排二氧化碳7.16至8.75公斤;免插秧节省机插汽油0.4公斤∕亩,减排二氧化碳1.23公斤;节减化肥20%,减排二氧化碳18.3公斤;秸秆覆盖比旋埋减排65%甲烷,按最低换算标准计算,折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亩777.5公斤。可见,这项技术低碳环保的优势十分明显。
这确确实实是低碳农业的“春芽”。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高产稳产农业技术,而且也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低碳环保技术,在目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进程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芽”代表着我国低碳农业的方向
纵观当今世界,人们已开始对过度依赖机械和石化燃料能源种植的农业进行反思,觉得这样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对人类极为不利,反省这样是否能持续发展,进而提出“低碳农业”的概念。
2009年10月,联合国负责食品权问题的高官奥利维埃·德舒特在一份公开发表的文件中就大声疾呼,“优先考虑对矿物燃料依赖程度加深的各种种植方式,都无异于农业的自杀”,“农业已经要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负责,如果加上因扩大农耕和放牧面积而砍伐森林产出的二氧化碳,这一数字将高达33%”。德舒特明确指出:“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低碳农业,农业应该在为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中发挥中心作用。”
素有“南美粮仓”之称的阿根廷,已打破“种地必须先耕”的思维定势,实行免耕加秸秆还田的新型农业技术,不仅保持了土壤和大气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大大节约石化燃料能源,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像阿根廷这样实行少免耕种植的土地,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6000万公顷。
最早研发并大面积推广插秧机的日本与韩国,目前也正着眼节能与节本栽培,研究与示范应用水稻少免耕直播。日本自然农法创始人福冈正信,更是连续数十年进行了稻麦免耕加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成功实践,已实现土壤成“海绵田”,免施化肥和农药,不但节约了大量石化燃料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粮食一样高产稳产,因此福冈正信也获得了世界权威机构的奖赏与肯定,被授予号称“亚洲地区诺贝尔和平奖”的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超高茬麦(油)套稻”技术,是在初步解决了秸秆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全苗匀苗、杂草与杂草稻有效防控等技术难题,并配套相关技术后获得成功的,前后持续研究与多点示范应用20多年。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还为这项创新技术分别制定并发布了“麦套稻”和“油套稻”等3个栽培技术标准。这项栽培技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特长和独到之处。它的示范和推广,正顺应了当前世界范围内低碳农业的这一走势,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我国低碳农业的未来。
让“春芽”长成低碳农业的参天大树
凡参加过“超高茬麦(油)套稻”耕作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和验收鉴定的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项耕作制度的创新、栽培技术的革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南方稻麦产区很有推广价值”,技术“居国际先进”。
本世纪以来,这项技术先后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首选技术,国家环保重点推广实用技术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等在江苏省内外进行示范推广。在江苏扬州和泰州一带农村,这项技术已被许多农民自觉选用,成为一些种粮大户的首选,并出现连续应用10年以上的村组,连续应用5年左右的万亩乡镇。该技术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喜爱,在农民群众中已深深扎根。
2009年8月,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专程赴扬州农村,对采用“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进行现场考察,在与当地多年种植水稻的农民作深入交流后,也对这项创新技术在节能减排、耕地培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所发挥的效应,给予了好评和肯定。
随着低碳技术的提出和日益深入人心,这项技术在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与意义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将“超高茬麦(油)套稻”低碳耕作栽培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组建协作组,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促进这项自主创新技术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形成技术标准,以加快在全国稻麦(油)两熟地区的10多个省(市)起示范应用,直至逐步实现在适宜种植地区的大面积推广。
专家认为,如果全国稻麦(油)两熟地区每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3,即5000万亩,非但可以收到年创增75亿斤左右粮食(夏粮扩面增收小麦35亿斤、种稻本身增产25亿斤、出米率提高折稻谷15亿斤)和改良土壤使地越种越肥的效果,而且一熟水稻全国即可节约能源——柴油和汽油至少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达4000万吨以上。如果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3或更多,这方面的成效则更可观。这不仅可以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高产稳产发展之路,而且可以使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重大贡献。这正是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迫切之所需,更无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种有力支撑。
但愿“超高茬麦(油)套稻”这一低碳农业的“春芽”由此竞相怒放,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正是这“春芽”,让我们喜出望外。它不仅使我们感到我国农业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高产稳产发展之路的必然,而且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低碳农业的“春芽”
所谓超高茬麦(油)套稻,是指在三麦灌浆(油菜结角)中后期,将经过处理的稻种直接播撒于麦田(油菜田),麦(油)收割时留高茬,脱粒后的秸秆(菜壳)就地撒入稻田,稻田上水后任其自然腐解还田,促进水稻生长的一种仿原生态的栽培新技术。这项技术实现了水稻生产的不耕地、不耙地、不育秧和不插秧,是我国水稻耕作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创新。
在扬州市农科院宝应县泾河镇的“超高茬麦(油)套稻”示范基地,我们见证了采用这种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高产稳产的长势。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水稻田,稻子长得平展展而又齐刷刷,粗秆剑叶,秆青籽黄,穗大头垂,看上去再过十天半个月就要收割。走进一块稻田,拨开稻秆朝下一看,还有少许没有完全腐烂透的麦秆半隐半露地残存在土壤的表层,踩在田里,只觉得土质松软。这足以证明,这是“超高茬麦(油)套稻”的稻田。农科人员对一块稻田现场测产报出的结果是:每亩25.9万穗,穗均113.5粒,千粒重约26.5克,亩产量为701.1公斤。看样子,这里示范种植的“超高茬麦(油)套稻”的水稻,又要迎来一个高产稳产的丰收年。
像泾河镇这样采用“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近16年来,先后在江苏、上海、四川、山东、安徽、湖北、河南和贵州等省(市)累计推广种植的面积已达500万亩,并经连续14年先后21次各级专家组实产验收和技术论证,证明这种栽培技术不但具有生态环保、稳产高产、改良土壤、节本增收的明显优势,而且其节能减排的低碳效应也更为令人瞩目。
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采用这项技术种植的水稻,每亩400至500公斤秸秆全量原地覆盖返还土壤,不用焚烧,不仅可以使大气和水避免污染,保护环境,而且连续3年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还可提高0.21到0.28个百分点,地越种越肥;平均每亩稻谷产量增产5%(至少也是平产),高产田亩产达700公斤以上;由于不用留秧田育秧,夏粮面积可扩大10%左右,扩大的这部分种植面积也可增产相应的粮食;由于土壤有机质增加,每100斤稻谷的出米率比传统种法提高2个百分点,且米的品质好;每亩节省20%的化肥,加上不用耕田耙田,不用大水泡田,不用插秧,每亩省工节本增收达150元左右;由于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必在农忙时返乡整田插秧,既增加了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又确保了农村可以转移出更多的劳动力支援工业和城市建设。
更值得高兴的是,由于这项技术集免耕、免插、免烧秸秆、节减化肥和柴油汽油、秸秆自然覆盖等特点于一身,节能减排的低碳优势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经专家测算,按照这种技术种植的水稻,与秸秆旋埋还田的机插秧种法相比,每亩可节约能源——柴油和汽油至少2.5公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800公斤以上。其中,免耕田节省柴油2.25至2.75公斤∕亩,减排二氧化碳7.16至8.75公斤;免插秧节省机插汽油0.4公斤∕亩,减排二氧化碳1.23公斤;节减化肥20%,减排二氧化碳18.3公斤;秸秆覆盖比旋埋减排65%甲烷,按最低换算标准计算,折减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亩777.5公斤。可见,这项技术低碳环保的优势十分明显。
这确确实实是低碳农业的“春芽”。它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高产稳产农业技术,而且也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低碳环保技术,在目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进程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春芽”代表着我国低碳农业的方向
纵观当今世界,人们已开始对过度依赖机械和石化燃料能源种植的农业进行反思,觉得这样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对人类极为不利,反省这样是否能持续发展,进而提出“低碳农业”的概念。
2009年10月,联合国负责食品权问题的高官奥利维埃·德舒特在一份公开发表的文件中就大声疾呼,“优先考虑对矿物燃料依赖程度加深的各种种植方式,都无异于农业的自杀”,“农业已经要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4%负责,如果加上因扩大农耕和放牧面积而砍伐森林产出的二氧化碳,这一数字将高达33%”。德舒特明确指出:“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低碳农业,农业应该在为减轻气候变化影响的努力中发挥中心作用。”
素有“南美粮仓”之称的阿根廷,已打破“种地必须先耕”的思维定势,实行免耕加秸秆还田的新型农业技术,不仅保持了土壤和大气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大大节约石化燃料能源,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像阿根廷这样实行少免耕种植的土地,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6000万公顷。
最早研发并大面积推广插秧机的日本与韩国,目前也正着眼节能与节本栽培,研究与示范应用水稻少免耕直播。日本自然农法创始人福冈正信,更是连续数十年进行了稻麦免耕加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的成功实践,已实现土壤成“海绵田”,免施化肥和农药,不但节约了大量石化燃料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粮食一样高产稳产,因此福冈正信也获得了世界权威机构的奖赏与肯定,被授予号称“亚洲地区诺贝尔和平奖”的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超高茬麦(油)套稻”技术,是在初步解决了秸秆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全苗匀苗、杂草与杂草稻有效防控等技术难题,并配套相关技术后获得成功的,前后持续研究与多点示范应用20多年。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还为这项创新技术分别制定并发布了“麦套稻”和“油套稻”等3个栽培技术标准。这项栽培技术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己的特长和独到之处。它的示范和推广,正顺应了当前世界范围内低碳农业的这一走势,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我国低碳农业的未来。
让“春芽”长成低碳农业的参天大树
凡参加过“超高茬麦(油)套稻”耕作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和验收鉴定的专家都认为:“这是一项耕作制度的创新、栽培技术的革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南方稻麦产区很有推广价值”,技术“居国际先进”。
本世纪以来,这项技术先后被列为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科技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首选技术,国家环保重点推广实用技术和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等在江苏省内外进行示范推广。在江苏扬州和泰州一带农村,这项技术已被许多农民自觉选用,成为一些种粮大户的首选,并出现连续应用10年以上的村组,连续应用5年左右的万亩乡镇。该技术深受农民的欢迎和喜爱,在农民群众中已深深扎根。
2009年8月,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坚专程赴扬州农村,对采用“超高茬麦(油)套稻”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进行现场考察,在与当地多年种植水稻的农民作深入交流后,也对这项创新技术在节能减排、耕地培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方面所发挥的效应,给予了好评和肯定。
随着低碳技术的提出和日益深入人心,这项技术在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与意义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将“超高茬麦(油)套稻”低碳耕作栽培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并组建协作组,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促进这项自主创新技术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在不同生态区形成技术标准,以加快在全国稻麦(油)两熟地区的10多个省(市)起示范应用,直至逐步实现在适宜种植地区的大面积推广。
专家认为,如果全国稻麦(油)两熟地区每年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3,即5000万亩,非但可以收到年创增75亿斤左右粮食(夏粮扩面增收小麦35亿斤、种稻本身增产25亿斤、出米率提高折稻谷15亿斤)和改良土壤使地越种越肥的效果,而且一熟水稻全国即可节约能源——柴油和汽油至少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达4000万吨以上。如果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3或更多,这方面的成效则更可观。这不仅可以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高产稳产发展之路,而且可以使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重大贡献。这正是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迫切之所需,更无疑是对我国经济社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种有力支撑。
但愿“超高茬麦(油)套稻”这一低碳农业的“春芽”由此竞相怒放,逐渐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