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职工的工资报酬,对于劳动关系的双方而言,是最为敏感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随之显现:企业职工与管理层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种差距的出现直接造成了社会贫富悬殊,进而导致职工思想状况的不稳定。由工会推动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可以有效的解决劳资矛盾、彰显出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更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工会;工资;工资集体协商
1.引言
工资是劳动者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民生之源,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由工会推进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工资分配方面,实行的一种劳资共决机制,也是当今世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项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体现分配公平,稳定劳动关系,实现共建共享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国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仍存在有较大难度,诸如相关法规法律不够严谨、基层工会建设缺位等等。
2.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
工资问题,既是劳动关系双方物质利益的焦点,同时也是劳动关系中最实质问题。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多元化,劳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运行,凸显出诸多问题:
2.1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立法简单,层次较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明确法律责任,缺乏终极保护等等。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首要前提是有完整的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2000年颁布实施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和2004年出台《集体合同规定》属于部委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在效力上不如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而地方政府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只是指导意见或工作通知,很难成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的利器[1]。
2.2 政府引导方式单一,保护不足。工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政府如何导向,以何种具体方式引导,则是其发挥引导力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所在。政府的直接介入导致工资集体协商的各方都依赖于政府的协调,劳资自治形同虚设。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力,行政化的处理方式也显得单调、缺乏弹性,未能灵活地依据实际情况自如发展。
2.3 劳资关系复杂,社会大局难以稳定。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劳资关系复杂多变,尤其是因工资报酬、拖欠工资引起的劳动争议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了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良好而有效的工会组织,能够保证原自发行为的可控性,从而有利于把争议行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对于缓解劳资矛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2.4 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职能缺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形成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使雇主和职工均获得双赢。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是要经过双方多次讨价还价的,从而解决矛盾和分歧、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以签订集体合同。实践中大部分的集体协商工作是任务化命令化的,没有实际的谈判过程,事实上就不可达到解决纠纷和冲突的目的[3]。
3.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议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资分配决定机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职工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工会如何适应时代呼声,完善其职能,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工资集体协商有关法律法规,增強执行力度,强化法律责任,彻底改变目前法律强制性不足的现状。在修改法律法规中,既要明确工资集体协商是为了双赢,是以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宗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又要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相关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完善相关的违规罚则,加大对违规强制执行的力度,促进协商双方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中最核心的劳动报酬问题。
3.2 地方政府给予支持。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仲裁者,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政府负责主导、职工积极参与、工会全力配合、各方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资集体协商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集体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积极鼓励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工会组织可通过税收减少和优惠等方式来鼓励企业,表彰他们在努力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贡献。
3.3 加强工会自身组织、行业化工会和工会会员素质建设。工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工会。工会是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要实现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化,就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力量。
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保证工会的代表性与独立性,充分调动工会主席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工会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工会要切实加强基层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完善指导员队伍的管理。
重视行业性工会的建设,鼓励各类专家帮助工会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能力。因此,各级工会可以通过聘请诸如财务、劳资、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来对代表协商能力的进行培养,培育合格的谈判主体,使谈判双方主体地位趋向对称。
要不断提高工会会员的公民素质,弘扬工会的民主氛围。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明确工会会员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巩固工会会员对于工会重大事务的参与权与决策权,使其上述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3.4 以透明性回应性提高职工对工会的认可度。透明性和回应性是达成善治的重要条件。工会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中,透明性要求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无论是协商代表的产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协商的议题、协商的过程与公示、执行的效果等,都要公开透明的进行,及时通过各种媒介为职工所知悉,以便职工能够有效地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并且对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有效的监督。
4.结束语
由工会力推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在我国初次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国家调节企业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体现了在劳动关系领域由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工会既是职工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大势所趋,改革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工会和相关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社会共识的凝聚,此项制度必将在调节企业收入分配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由工会推进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必将在企业收入分配中传递出“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麦碧莲.工资集体协商是促进分配公平的有效方法[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02:25-27.
[2]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J].中国工运,2013,07:30-31.
[3]宋莹.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
作者简介:韩乐(1988—),性别:女,籍贯:山西临汾,中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创新。
张鹏(1984—),性别:男,籍贯:河南太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职工的工资报酬,对于劳动关系的双方而言,是最为敏感的话题。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随之显现:企业职工与管理层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种差距的出现直接造成了社会贫富悬殊,进而导致职工思想状况的不稳定。由工会推动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可以有效的解决劳资矛盾、彰显出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更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工会;工资;工资集体协商
1.引言
工资是劳动者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民生之源,是劳动关系的核心所在。由工会推进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顺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企业工资分配方面,实行的一种劳资共决机制,也是当今世界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项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体现分配公平,稳定劳动关系,实现共建共享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就目前而言,我国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仍存在有较大难度,诸如相关法规法律不够严谨、基层工会建设缺位等等。
2.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
工资问题,既是劳动关系双方物质利益的焦点,同时也是劳动关系中最实质问题。在当今社会经济体制多元化,劳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运行,凸显出诸多问题:
2.1 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缺少明确的法律支撑:立法简单,层次较低;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没有明确法律责任,缺乏终极保护等等。推进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首要前提是有完整的工资集体协商相关法律法规。2000年颁布实施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和2004年出台《集体合同规定》属于部委规章,立法层次相对较低,在效力上不如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而地方政府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只是指导意见或工作通知,很难成为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的利器[1]。
2.2 政府引导方式单一,保护不足。工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然而,政府如何导向,以何种具体方式引导,则是其发挥引导力是否有成效的关键所在。政府的直接介入导致工资集体协商的各方都依赖于政府的协调,劳资自治形同虚设。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对劳动者的保护不力,行政化的处理方式也显得单调、缺乏弹性,未能灵活地依据实际情况自如发展。
2.3 劳资关系复杂,社会大局难以稳定。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劳资关系复杂多变,尤其是因工资报酬、拖欠工资引起的劳动争议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了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良好而有效的工会组织,能够保证原自发行为的可控性,从而有利于把争议行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对于缓解劳资矛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
2.4 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职能缺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形成企业内部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使雇主和职工均获得双赢。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是要经过双方多次讨价还价的,从而解决矛盾和分歧、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以签订集体合同。实践中大部分的集体协商工作是任务化命令化的,没有实际的谈判过程,事实上就不可达到解决纠纷和冲突的目的[3]。
3.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建议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工资分配决定机制,无论对于企业还是职工来说,都是公平的、合理的。工会如何适应时代呼声,完善其职能,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工资集体协商有关法律法规,增強执行力度,强化法律责任,彻底改变目前法律强制性不足的现状。在修改法律法规中,既要明确工资集体协商是为了双赢,是以实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为宗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又要解决现实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相关法律责任予以明确,完善相关的违规罚则,加大对违规强制执行的力度,促进协商双方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中最核心的劳动报酬问题。
3.2 地方政府给予支持。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仲裁者,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形成政府负责主导、职工积极参与、工会全力配合、各方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资集体协商的公开性和公正性,集体合同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积极鼓励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工会组织可通过税收减少和优惠等方式来鼓励企业,表彰他们在努力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方面的贡献。
3.3 加强工会自身组织、行业化工会和工会会员素质建设。工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简单的方法是加入工会。工会是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要实现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化,就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会组织建设,增强工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力量。
加强工会自身组织建设,保证工会的代表性与独立性,充分调动工会主席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工会工作评价考核机制。工会要切实加强基层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完善指导员队伍的管理。
重视行业性工会的建设,鼓励各类专家帮助工会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能力。因此,各级工会可以通过聘请诸如财务、劳资、税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来对代表协商能力的进行培养,培育合格的谈判主体,使谈判双方主体地位趋向对称。
要不断提高工会会员的公民素质,弘扬工会的民主氛围。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明确工会会员的选举权和罢免权,巩固工会会员对于工会重大事务的参与权与决策权,使其上述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不受任何非法干涉。
3.4 以透明性回应性提高职工对工会的认可度。透明性和回应性是达成善治的重要条件。工会在推动工资集体协商中,透明性要求在工资集体协商中,无论是协商代表的产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协商的议题、协商的过程与公示、执行的效果等,都要公开透明的进行,及时通过各种媒介为职工所知悉,以便职工能够有效地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并且对工资集体协商实施有效的监督。
4.结束语
由工会力推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是在我国初次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背景下,国家调节企业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体现了在劳动关系领域由统治向治理的转变。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工会既是职工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者。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大势所趋,改革中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在工会和相关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社会共识的凝聚,此项制度必将在调节企业收入分配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由工会推进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必将在企业收入分配中传递出“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麦碧莲.工资集体协商是促进分配公平的有效方法[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02:25-27.
[2]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J].中国工运,2013,07:30-31.
[3]宋莹.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
作者简介:韩乐(1988—),性别:女,籍贯:山西临汾,中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创新。
张鹏(1984—),性别:男,籍贯:河南太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万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