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00多年前,彭祖,即 铿,他善于烹调,创制味道鲜美的雏羹,即野鸡汤,献给尧帝食用,治愈了尧帝的多年重病,尧帝便把彭城封给了 铿,故而后世称他为厨师之鼻祖,徐州也被称作“彭城”。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也写道:“彭铿斟雏,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汉代楚辞专家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雏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宋代洪兴祖补注:“彭祖姓 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能调鼎,进雏羹于尧,封于彭城。”彭祖首创雏羹,影响深广,《论语》、《史记》中均有记载,虽时代变迁,但经过历代彭城厨师的不断努力,使彭祖遗艺有继,并被逐步改良。据《大彭烹事录》记载:“雏羹”被历代皇帝视为珍品,至今仍是高级宴席上珍馐美味。雏羹初以稷米、野鸡为主料,后演变为薏米、乌鸡。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徐州“易牙菜馆”来了两位举止非凡的客人,执意要几样地方高档古典菜。厨师使用现成的乌鸡配薏米炖之成羹作一主菜。薏米、乌鸡都是药用之物,做成后不但色形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端菜上桌,客人品尝后顿觉鲜香异常,问其菜名。答曰:“雏羹”。上首的一位客人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上句:“奚乌一鸡羹传世”,下首的一位应声接下句:“竹金戋 铿调鼎”。这两句是以“鸡、”两字拆拼成文的。原来,上首坐的是乾隆皇帝,下首坐的是才子纪晓岚。这样,“天下第一羹”算是皇封,此后闻名全国。
现代的“中华名小吃”汤就是从雏羹演变而成的。 汤与雏羹不同之处是把稷米换成麦仁,加猪元骨、猪蹄膀、母鸡熬至鸡酥肉烂、控出汁。与传统雏羹相比,汤汁更加浓肥,口味醇厚,营养丰富,滋补功效更强。彭城名人张绍堂先生品尝了雏羹,即兴赋诗云:“屈原《天问》留遗篇,雏羹源流四千年,宇内烹调始彭祖,发扬光大代有传”。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典医学名著《黄帝内经》就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并强调“医食同源”、“医膳同功”。采用食物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广泛提倡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中国古时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药补不如食补”,应根据食物的性味,搭配出具有“食疗养生”功效的膳食。经科学分析, 汤的配料(面粉、母鸡、猪蹄膀、猪元骨、小麦、大葱、生姜、八角、花椒、胡椒、味精、香油、盐等)和制作均对人类食疗养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完全符合中医养生学和现代营养学的基本原理。《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5 %,蛋白质约占10 %,是人体补充热量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本草再新》把它的功能归纳为四种: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医林纂要》也概括了它的四大用途: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末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母鸡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称为“能量之源”。它更是凭借其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赢得了人们青睐,对脾胃气虚引起的乏力,胃脘阴痛,产后乳少以及头晕患者具有很好的调补作用,是阴血患者、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的首选补品。猪蹄膀也称猪肘,味甘、咸,性平。有和血脉、润肌肤、填肾精、健腰脚的作用。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可使皮肤丰满、润泽,是增强体质的养生佳品。猪元骨煮汤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骨骼中的红、白细胞等都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老化,骨髓制造红、白细胞的功能逐渐衰退,骨髓功能降低将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而元骨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正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喝元骨汤加以调理,可以减缓骨骼老化;另外,元骨汤还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长。猪元骨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无机盐,最为可贵的是,元骨汤的营养成分特别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
现代营养学强调膳食中食物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最重要物质。汤在制作中,鸡肉、猪肉、小麦等通过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汤不仅配料、制法合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非常明显,尤其适合于作为早点饮用,可使人精力充沛,提高一整天的工作与学习效率。
“天下第一羹”,当之无愧!
汤
原料:猪元骨 1 500 g,猪蹄膀 1 000 g,光母鸡 1 000 g,麦仁 500 g,元茴 20 g,花椒 20 g,桂皮 20 g,陈皮20 g,胡椒粉50 g,味精100 g,葱白500 g,生姜250 g,香油100 g,精面粉2 000 g,精盐200 g。
制法:猪元骨、肘子、母鸡、麦仁、大葱(拍松)、生姜(拍松)洗净后放入大汤锅中,旺火烧开后续煮数小时改用文火再煮数小时至鸡、肘子酥烂,捞出猪元骨、鸡骨,加入精盐、胡椒、味精,用料酒、精面粉(调成稀糊)勾芡,装碗时淋香油即成。
风味特点:鲜香醇厚,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早点佳品。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徐州“易牙菜馆”来了两位举止非凡的客人,执意要几样地方高档古典菜。厨师使用现成的乌鸡配薏米炖之成羹作一主菜。薏米、乌鸡都是药用之物,做成后不但色形俱佳,而且营养丰富,具有食疗作用。端菜上桌,客人品尝后顿觉鲜香异常,问其菜名。答曰:“雏羹”。上首的一位客人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上句:“奚乌一鸡羹传世”,下首的一位应声接下句:“竹金戋 铿调鼎”。这两句是以“鸡、”两字拆拼成文的。原来,上首坐的是乾隆皇帝,下首坐的是才子纪晓岚。这样,“天下第一羹”算是皇封,此后闻名全国。
现代的“中华名小吃”汤就是从雏羹演变而成的。 汤与雏羹不同之处是把稷米换成麦仁,加猪元骨、猪蹄膀、母鸡熬至鸡酥肉烂、控出汁。与传统雏羹相比,汤汁更加浓肥,口味醇厚,营养丰富,滋补功效更强。彭城名人张绍堂先生品尝了雏羹,即兴赋诗云:“屈原《天问》留遗篇,雏羹源流四千年,宇内烹调始彭祖,发扬光大代有传”。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典医学名著《黄帝内经》就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并强调“医食同源”、“医膳同功”。采用食物调养脾胃之气,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广泛提倡的“滋补养生膳”就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用包括蔬菜、谷物、肉类在内的各种食物补充和调节人体营养的平衡。中国古时就有“以食代药”的主张,提出“药补不如食补”,应根据食物的性味,搭配出具有“食疗养生”功效的膳食。经科学分析, 汤的配料(面粉、母鸡、猪蹄膀、猪元骨、小麦、大葱、生姜、八角、花椒、胡椒、味精、香油、盐等)和制作均对人类食疗养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完全符合中医养生学和现代营养学的基本原理。《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所含碳水化合物约75 %,蛋白质约占10 %,是人体补充热量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本草再新》把它的功能归纳为四种:养心、益肾、和血、健脾”。《医林纂要》也概括了它的四大用途: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末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征。
母鸡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被称为“能量之源”。它更是凭借其高蛋白、低脂肪等特点赢得了人们青睐,对脾胃气虚引起的乏力,胃脘阴痛,产后乳少以及头晕患者具有很好的调补作用,是阴血患者、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的首选补品。猪蹄膀也称猪肘,味甘、咸,性平。有和血脉、润肌肤、填肾精、健腰脚的作用。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可使皮肤丰满、润泽,是增强体质的养生佳品。猪元骨煮汤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骨骼中的红、白细胞等都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老化,骨髓制造红、白细胞的功能逐渐衰退,骨髓功能降低将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而元骨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正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所以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喝元骨汤加以调理,可以减缓骨骼老化;另外,元骨汤还有利于青少年的骨骼生长。猪元骨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无机盐,最为可贵的是,元骨汤的营养成分特别易被人体所消化吸收。
现代营养学强调膳食中食物的合理搭配,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是生命的最重要物质。汤在制作中,鸡肉、猪肉、小麦等通过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 汤不仅配料、制法合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滋补作用非常明显,尤其适合于作为早点饮用,可使人精力充沛,提高一整天的工作与学习效率。
“天下第一羹”,当之无愧!
汤
原料:猪元骨 1 500 g,猪蹄膀 1 000 g,光母鸡 1 000 g,麦仁 500 g,元茴 20 g,花椒 20 g,桂皮 20 g,陈皮20 g,胡椒粉50 g,味精100 g,葱白500 g,生姜250 g,香油100 g,精面粉2 000 g,精盐200 g。
制法:猪元骨、肘子、母鸡、麦仁、大葱(拍松)、生姜(拍松)洗净后放入大汤锅中,旺火烧开后续煮数小时改用文火再煮数小时至鸡、肘子酥烂,捞出猪元骨、鸡骨,加入精盐、胡椒、味精,用料酒、精面粉(调成稀糊)勾芡,装碗时淋香油即成。
风味特点:鲜香醇厚,味美爽口,营养丰富,早点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