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叮咚小区向媒体表示,北京地区的关闭只是“主动转型”,公司账面还有几千万元资金,也不存在所谓的融资压力,公司整体运作正常。此外,叮咚小区还否认上海只剩下40多个员工的说法,表示仍有200多位员工,不过其同时承认,公司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精简推广部门,另一方面加大引进产品技术与服务设计等方面的人才。与此同时,他们还表示目前业务拓展还是以上海为主,叮咚小区希望低调、踏实做好服务,投资人也很支持他们新的方向。
过去一段时间,社区O2O都是市场的焦点,在被资本频频追逐的行业背景下,叮咚小区的“败走京城”着实令人惊讶。
把视线拉回到2014年5月,彼时叮咚小区CEO粱昌霖+亿元融资+社区O2O的组合看起来简直就像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巨大资金带来的保障让叮咚小区全无后顾之忧。纸面上看起来似乎完美无缺的联姻为何在短短几个月之内遭遇了物是人非,这让我们忍不住猜想,到底是哪些因素让叮咚小区的爱情故事破灭的。
打开手机上的App Store,叮咚小区的内容提要上写着:叮咚小区致力于成为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帮您解决问题,提供贴心服务。创始者梁昌霖认为,叮咚小区最初的定义是生活社区,从比如拼车、二手交易、聊天等各种繁杂琐事中,挖掘的生活服务,将是叮咚小区的盈利之道。不难看出,叮咚小区初衷的定位在于服务,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细,做到社区的资源完全被整合。也就是说,在先期要先整合资源,然后再去吸引潜在的用户。
可是他们产品设计和推广方式却背道而驰。据说,梁昌霖将他100多人的地推团队分成三支队伍,其中主要负责广告创意和投放的只有两三个人;负责接洽物业、商户,达成与叮咚小区合作的有10多个人;而负责线下的邻居服务和小区扩展,也就是拉人安装叮咚小区软件的人数最多,差不多有100人左右。
这样一来,原本定位社区服务的软件突然变成了纯社区社交软件了,用户是多了,但完全没有到位的社区服务无法产生黏性,用户通过软件完全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导致用户流失的速度远大于推广速度。
回到App Store上,叮咚小区的评论页面更是惨不忍睹,用户体验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其中更有甚者评价道“此产品经理可以拉出去毙了”,还有用户直接调侃道“花那么多钱做地铁广告拜托花点心思”,最令用户吐槽的无疑是“小区100人以上才能使用”的霸王条款,一下就把潜在用户挡在了门外,有用户直接评论道:“如果已经认识100户邻居,我还用这个应用做什么?注册完就卡在邀请邻居页面,不能跳过,没有其他选项。这是我用过的用户体验最差的应用之一,差评!”诸如此类的评论数不胜数,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小区居民没有得到自己预想中的便利,这就使用户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觉自己被一个披着小区服务,实则是社交媒体的AppP给欺骗了,因此招来诸多用户的批评,这就造成了客户的美誉度极低,导致它如今成了众矢之的。核心功能,基础用户的积累推广还未做好,就着急做大做全,这样的做法只是拔苗助长。
此外,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叮咚小区在广告领域投入了1200万元,吸纳了30万名用户,平均每个用户获取成本为40元。这样一来,获取用户的成本太高,而且体验没上去,用户黏性太差。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知,当新客引入成本大于50元、忠实顾客转化率低于30%时,项目很难达到目标。
叮咚小区虽然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应该庆幸,叮咚小区仅仅是收缩,而不是毁灭。作为有过社交化产品运营成功案例的叮咚小区创始团队,需要的是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调整,尽快地恢复到良性发展。
叮咚小区当前的困境,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互联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模式未定的今天,大家都是在尝试。可以预见的是,基于本地化的社区服务市场是巨大的,并且基于本地化的社区服务类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伙伴。
过去一段时间,社区O2O都是市场的焦点,在被资本频频追逐的行业背景下,叮咚小区的“败走京城”着实令人惊讶。
把视线拉回到2014年5月,彼时叮咚小区CEO粱昌霖+亿元融资+社区O2O的组合看起来简直就像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巨大资金带来的保障让叮咚小区全无后顾之忧。纸面上看起来似乎完美无缺的联姻为何在短短几个月之内遭遇了物是人非,这让我们忍不住猜想,到底是哪些因素让叮咚小区的爱情故事破灭的。
打开手机上的App Store,叮咚小区的内容提要上写着:叮咚小区致力于成为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帮您解决问题,提供贴心服务。创始者梁昌霖认为,叮咚小区最初的定义是生活社区,从比如拼车、二手交易、聊天等各种繁杂琐事中,挖掘的生活服务,将是叮咚小区的盈利之道。不难看出,叮咚小区初衷的定位在于服务,把服务做到位,做到细,做到社区的资源完全被整合。也就是说,在先期要先整合资源,然后再去吸引潜在的用户。
可是他们产品设计和推广方式却背道而驰。据说,梁昌霖将他100多人的地推团队分成三支队伍,其中主要负责广告创意和投放的只有两三个人;负责接洽物业、商户,达成与叮咚小区合作的有10多个人;而负责线下的邻居服务和小区扩展,也就是拉人安装叮咚小区软件的人数最多,差不多有100人左右。
这样一来,原本定位社区服务的软件突然变成了纯社区社交软件了,用户是多了,但完全没有到位的社区服务无法产生黏性,用户通过软件完全满足不了需求,从而导致用户流失的速度远大于推广速度。
回到App Store上,叮咚小区的评论页面更是惨不忍睹,用户体验几乎是一边倒的差评,其中更有甚者评价道“此产品经理可以拉出去毙了”,还有用户直接调侃道“花那么多钱做地铁广告拜托花点心思”,最令用户吐槽的无疑是“小区100人以上才能使用”的霸王条款,一下就把潜在用户挡在了门外,有用户直接评论道:“如果已经认识100户邻居,我还用这个应用做什么?注册完就卡在邀请邻居页面,不能跳过,没有其他选项。这是我用过的用户体验最差的应用之一,差评!”诸如此类的评论数不胜数,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小区居民没有得到自己预想中的便利,这就使用户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觉自己被一个披着小区服务,实则是社交媒体的AppP给欺骗了,因此招来诸多用户的批评,这就造成了客户的美誉度极低,导致它如今成了众矢之的。核心功能,基础用户的积累推广还未做好,就着急做大做全,这样的做法只是拔苗助长。
此外,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叮咚小区在广告领域投入了1200万元,吸纳了30万名用户,平均每个用户获取成本为40元。这样一来,获取用户的成本太高,而且体验没上去,用户黏性太差。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可知,当新客引入成本大于50元、忠实顾客转化率低于30%时,项目很难达到目标。
叮咚小区虽然遭遇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我们应该庆幸,叮咚小区仅仅是收缩,而不是毁灭。作为有过社交化产品运营成功案例的叮咚小区创始团队,需要的是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调整,尽快地恢复到良性发展。
叮咚小区当前的困境,也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移动互联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在模式未定的今天,大家都是在尝试。可以预见的是,基于本地化的社区服务市场是巨大的,并且基于本地化的社区服务类互联网平台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