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诗经·唐风·有杖之杜》两篇诗歌中“施”、“食”二字训释的浅探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在其所著的《诗经讲义》中对《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诗经·唐风·有杖之杜》中对“施”字的训释方法进行分析,并参照历来学者对《诗经》中的“施”、“食”二字的训释,对两篇诗歌的“施”、“食”二字加以浅探。
  关键词:《诗经》;“施”、“食”;训释
  闻一多先生认为“将其来施施”一句应校正为“将其来施”,此处不仅与前后的句式相同,而且在行文上与上句中的“将其来食”的“食”字的象征意义相符。古书常说“天施地生”、“阳施阴化(化生)”,从此可知“施”之意义,以为生命乃由“阳”施与的。再如《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行’、‘施’同义”。《韩诗外传》“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扬雄《太玄》:“无雄有雌,终末受施。”……由上诸例,可知“施”之意。道学先生不能讲,于是加上一“施”字来历,于清朝嘉兴马瑞辰讲《诗经训诂》时己考知应为“施”。……“食”,亦作“饭食”解,这可以讲通。但我们参照《诗经》中一切相类诗篇与别的诗,可知不应作“施与玉石”之“施”的解释。而“食”则是象征的意义,即与《有杖之杜》中“曷饮食之”的“食”同义。
  而在《诗经讲义》一书中,闻一多先生对《唐风·有杖之杜》中的“食”字是这样解释的:与“食”相对的《周南·汝坟》“怒如调饥”的“饥”并不是指口腹之“饥”而是指情欲之“饥”。所以“食”应该用以象征性欲之满足行为。这里的“饥”应如唐人小说《隋遗录》:“炀帝每倚帘视绛仙,移时不去。顾内谒者云:‘古人言秀色可餐(陆机诗云:‘秀色可餐’);若绛仙者,真可疗饥也。’”
  结合马瑞辰的考训与从《诗经》中所常用的“兴“的修辞手法中常用的四字句式来看,“施施”有可能的确作为“施”,但这里的“施施”是否像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是因为封建士大夫为了改变诗中所蕴含之难登大雅之堂的意思而故意加上一个“施”字以改变句意呢。
  个人认为未必出于此因。此处的“施施”二字有可能因古本中重文符号使用的重复,而导致衍文的出现,其例子就如同《毛传》中“忧心有忡”(《邶风·击鼓》)以“冲冲”释之,而“硕人其颀”(《卫风·硕人》)以“颀颀”释之:二则是,“施”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作“歧”这个“施”的异体字“读与‘施’同,本义为敷布,铺陈。”虽则据杨树达先生《释歧》一文中按:“《说文》“支”字训小击,故凡从支之字皆含用力动作之意……从也者,“也”《说文》训女阴,象形,据形求义,也支当为人於女阴有所动作,盖男子御女之义。”确实可能有“男子御女”之意。
  而闻一多先生所解释的与“施”相类的“食”字是否在《诗经·唐风·有杖之杜》中取其象征义以表示满足性欲之“饥”呢。个人依然觉得是应该商榷的。原因如下:
  其一,在《王风·丘中有麻》中的“丘中有麻”、“丘中有麦”、“丘中有李”的起兴中,是按照时节推移作为叙事的,如果第一处的“施”如程俊英、蒋见元所著《诗经注析》解释的为“帮助”,那么接下来以“请食麦子”、“赠之佩玖”作为报答及定情在文意上是说得通的。而且在《说文》中,“食”字的本意是:张嘴吃饭。此处所用未必是其引申之义“满足”、“享受”;
  其二,在陈子展所著《诗经直解》与周振甫所著《诗经注译》皆援用《毛诗序》之言:“刺晋武公也,武公寡特,兼其宗族,而不肯求贤以白辅焉。”如是,则此处的“曷饮食之”应取“款待贤者以求用之”之义。但同时也不排除一种说法,《毛诗正义》对于“食”的解释是与“饮”结合在一起解释的“何但饮食而已,当尽礼极欢而待之,则贤者自至矣。”如若此事确是指男女之事,则此处可解释为以“食”去“饥”,而确为“性之度语”。但如果是以之怨刺晋武公,则此处为希望劝谏君王以极厚礼仪尽欢以待贤者而已,所用依旧为“宴饮吃食”之义。
  所以综合上述分析,《王风·丘中有麻》、《唐风·有杖之杜》中的“施”、“食”二字存在着多种的训释,是否代表着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性欲之度语”仍有待进一步考究与探讨。而如周振甫先生在其所著《诗经译注》中在对《王风·丘中有麻》注释的那样:“一是《毛诗序》:“《丘中有麻》,思贤也。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此诗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尚留本国,故互相召集,退处丘园以自乐”;“有三女以三位情人来幽会,与《桑中》相同”。此三种说法所言之诗歌之意不同,故具体字义也不同。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食”字虽有“满足性欲”之意不假,但对在《丘中有麻》一诗中是否为“性欲之度语”,并不敢苟同。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按照当时诗歌编辑者的标准即诗歌要具有“美刺教化”的功能,这种诗歌根本不可能入选《诗经·王风》。《王风》是一组东周王畿洛邑的民,是周天子統治下的“风土之音”。《王风》中的情诗,从整体上来看,反映的男女爱情生活都是比较质朴、纯真的,如《采葛》、《大车》篇等,形容女子放荡的诗根本不可能入选《王风》。”所以《丘中有麻》处“施”释为“施展才能以帮助”,而如果“施”做此解释的话,那么“食”则在此事中用其本义“食用、宴饮”更妥当。
其他文献
摘要:罗曼.雅各布森作为20世纪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诗人,创造性地将语言学和诗学联系在一起。他最突出的理论就是以隐喻和转喻为代表的二元对立模式,本文将试着从其理论基础、内涵、实践和困境几个方面入手,研究该学说是如何应用在诗歌结构之上的。关键词:雅各布森;隐喻转喻;二元对立;等价原则  一、理论基础  雅各布森的二元对立理论基础主要为索绪尔语言学、俄苏形式主义研究。本文将从语言学、文学两个个方面论述其理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的“首席教师”,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当仁不让的中坚力量,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最基层组织,良好的班集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力量源泉,是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摇篮。因此,由班主任实施的班级管理工作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三这一最特殊、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切入点,
期刊
摘要:做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水平,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学生的语文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这个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对在中职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索,力图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心情愉快地参与语文学习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弘扬中国文化的科目,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的越来越充实,学生学到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阔,因此,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语文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本文就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教育做探讨,分析出人文关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措施。  关键词:初中;語文教学;人文关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跨世纪的综合型人才,以确保能够应对社会激烈竞争,这一切都将依靠教育来实现,而德育问题是当今教育的主要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为了使德育问题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对德育教育渗透进行思考。  关键字:德育教育;新课程;渗透;教学  背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
期刊
摘要:本文在简述普通话与粤语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语法研究层面,通过句例对比,总结粤语与普通话在语序上存在的不同,并对其中的语法规律进行分析,希望读者能更深入了解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别。  关键词:粤语;普通话;语序  一、粤语概述  粤语的产生时间应该在秦汉以前,楚人曾在岭南地区建立统治,因此最早的粤方言雏形是南来楚语与古岭南地区土著粤语相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秦汉时期北方大军南下平叛,中原汉语对粤
期刊
摘要: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已经具有一定独立意识的中班幼儿的倾听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且迫切的任务。其基本要求,是要在群体或集体中保持专注力,具有一定的语言情感认知能力和语言逻辑认知能力,并具备倾听之后提问的意识和勇气。其主要方法,是教师和家长起到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语言做到简明易懂,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激励幼儿倾听,并给幼儿创造相互交谈相互倾听的机会。中班幼儿倾听能
期刊
摘要: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笔者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在教育教学中的自省和评价,来推动自身专业成长,改善教学方法和能力,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人们常说,“教师就像是船上的风帆,指引航行的方向”。幼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教师的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所以,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中,我主张用艺术的直观结合语言描绘创设优化的情境教育,激起儿童积极的学习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导语铺设;课件牵引;诵读;肢体语言  创设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里一种高效技能,它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语文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教学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不断地进步。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要求。其中语文小组学习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合作的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将对初中语文小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高效化  课改中语文教育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