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0、百度、阿里巴巴、盛大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一时间都大张旗鼓地宣布推出手机,究竟意欲何求呢?他们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吗?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论证,新华信发现,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动互联网企业推出智能手机。
试水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前景良好,互联网公司通过智能手机提前布局。近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9.97亿户,其中3G用户1.37亿户,渗透率已达到13.7%。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为5.05亿,网络普及率为37.7%;手机网民为3.4亿,为网民总数的65.5%。2012年预计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6亿,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
除此之外,伴随着电信业与互联网、语音与数据业务的融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更加广阔,互联网将变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使得互联网企业不得不布局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占据自己的环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而互联网企业从事手机业务,就是希望借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智能手机来布局移动互联网战略,聚合用户到自己的平台上,试图通过在智能手机嵌入自己的终端应用以获得流量和盈利。
尝试进行市场开拓
互联网公司的智能机推广也是想借助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智能手机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用户在移动搜索、视频、应用以及社交网络十分活跃。根据Google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64%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据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人人网、58同城、大众点评网等网站的访问总量的1/3就已经来自于移动端;百度搜索新增量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移动设备;新浪微博有一半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同时通过移动设备购物的比例也在显著增长,如淘宝每天有两三千万单来自移动设备。
而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已经拥有庞大而坚实用户群体,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互联网企业想通过复制自身在互联网中已经建立起的品牌地位,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用户规模上抢占先机,把自己的用户量做大,以推出更多的应用。同时都是想把在互联网上的忠诚用户以最直接的方式转化到智能手机上,实现忠实用户的过渡,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提升用户回报价值也具有长远意义。
探索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可能性
新市场的开拓和布局,也可以带来商业盈利模式的转变。高速发展的智能终端和综合性移动通信网络使得用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被极大地激发。互联网企业谁能够更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盈利与用户,因此快速而便捷地释放用户需求就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智能手机无疑成为最佳工具。
移动互联网前景虽好,但新华信认为互联网企业集体试水智能手机难有必胜把握。
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开发能力,这是互联网行业生存和发展所要的特质。然而,智能手机行业需要更多的是外观设计和营销开拓的能力。且不说互联网公司是否有这种外观设计和营销开拓的能力,就是互联网内容是否能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无缝对接,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就消费者的信任和感知而言,从互联网转到移动互联网,其对内容的需求会因环境和接触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进入移动互联确实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否一定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值得商榷。同时,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将会瞬间把这一市场变为红海,互联网企业将会同时受到来自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两个方面的双重竞争,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何抓住威胁下的机会
可以说,进军移动互联网,既有机会,也有威胁。那如何利用机会,建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抢占市场竞争有利地位,新华信认为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专注用户需求与体验。互联网商业盈利模式的核心一般都是要求关注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智能手机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是因为相比传统手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它能提供更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互联网连接。
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要求要更快的网络连接速度和更开放更自由的用户设计自主权,但是目前互联网手机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在手机出厂前预装自己公司的应用,从而将消费者使用手机和使用应用捆绑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其实是有悖于消费者本身的期望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只为嵌入自己服务,不愿嵌入用户爱戴的竞争对手服务,将不会赢得用户口碑。
智能机的体验除了某些应用外,还有更多工业设计和前期的市场培育。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涉及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如果跟不上,都将影响到用户的消费体验。在这些方面互联网企业明显不如专业智能机公司具有优势,因此互联网企业转战移动互联网的最终出路不是智能终端,创新软件设计才是发展的前途,让自己的产品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满足他们潜在的需求。
提升产品服务。无论是以开拓市场为目的,还是以转型为目的,市场都要求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智能机能提升产品服务。根据国外市场研究公司Amplified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2012第一季度中,对于大多数的用户而言,智能手机的可靠性是排名第一的,也就是说这是用户最关注的,另外之前被认为非常重要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以及价格问题目前则完全成为配角,排名也仅为第九名和第十名,反映出智能手机用户目前购买产品的价格因素已经不是那么的敏感。
但是互联网企业并没有真正“进入”到手机研发,更多停留在手机内置自己的软件和应用的层面,并且互联网企业只是手机品牌运营商,其智能手机均由手机制造工厂代工。因此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存在着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隐患。
对于消费者而言,服务越来越重要,智能手机中的“智能”实指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企业推出智能手机,盈利也不靠硬件,靠增值服务。因此互联网企业若真想把手机业务做好,需有清晰的定位与持久的研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用户体验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
试水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前景良好,互联网公司通过智能手机提前布局。近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9.97亿户,其中3G用户1.37亿户,渗透率已达到13.7%。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为5.05亿,网络普及率为37.7%;手机网民为3.4亿,为网民总数的65.5%。2012年预计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6亿,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
除此之外,伴随着电信业与互联网、语音与数据业务的融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将更加广阔,互联网将变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使得互联网企业不得不布局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在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中占据自己的环节,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而互联网企业从事手机业务,就是希望借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智能手机来布局移动互联网战略,聚合用户到自己的平台上,试图通过在智能手机嵌入自己的终端应用以获得流量和盈利。
尝试进行市场开拓
互联网公司的智能机推广也是想借助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扩大市场份额。智能手机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用户在移动搜索、视频、应用以及社交网络十分活跃。根据Google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64%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据业内人士介绍,2011年人人网、58同城、大众点评网等网站的访问总量的1/3就已经来自于移动端;百度搜索新增量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移动设备;新浪微博有一半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同时通过移动设备购物的比例也在显著增长,如淘宝每天有两三千万单来自移动设备。
而这些互联网巨头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已经拥有庞大而坚实用户群体,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互联网企业想通过复制自身在互联网中已经建立起的品牌地位,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用户规模上抢占先机,把自己的用户量做大,以推出更多的应用。同时都是想把在互联网上的忠诚用户以最直接的方式转化到智能手机上,实现忠实用户的过渡,延长用户生命周期、提升用户回报价值也具有长远意义。
探索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可能性
新市场的开拓和布局,也可以带来商业盈利模式的转变。高速发展的智能终端和综合性移动通信网络使得用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被极大地激发。互联网企业谁能够更满足客户需求与期望,谁就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盈利与用户,因此快速而便捷地释放用户需求就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而智能手机无疑成为最佳工具。
移动互联网前景虽好,但新华信认为互联网企业集体试水智能手机难有必胜把握。
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以及相关的技术和开发能力,这是互联网行业生存和发展所要的特质。然而,智能手机行业需要更多的是外观设计和营销开拓的能力。且不说互联网公司是否有这种外观设计和营销开拓的能力,就是互联网内容是否能和移动互联网进行无缝对接,已经是一个问题了。
就消费者的信任和感知而言,从互联网转到移动互联网,其对内容的需求会因环境和接触方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进入移动互联确实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否一定要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来实现,这种做法本身就很值得商榷。同时,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将会瞬间把这一市场变为红海,互联网企业将会同时受到来自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两个方面的双重竞争,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何抓住威胁下的机会
可以说,进军移动互联网,既有机会,也有威胁。那如何利用机会,建立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抢占市场竞争有利地位,新华信认为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
专注用户需求与体验。互联网商业盈利模式的核心一般都是要求关注用户的体验和需求。智能手机之所以受到消费者青睐,是因为相比传统手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它能提供更开放的平台,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互联网连接。
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要求要更快的网络连接速度和更开放更自由的用户设计自主权,但是目前互联网手机采取的主要方式还是在手机出厂前预装自己公司的应用,从而将消费者使用手机和使用应用捆绑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其实是有悖于消费者本身的期望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如果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只为嵌入自己服务,不愿嵌入用户爱戴的竞争对手服务,将不会赢得用户口碑。
智能机的体验除了某些应用外,还有更多工业设计和前期的市场培育。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涉及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诸多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如果跟不上,都将影响到用户的消费体验。在这些方面互联网企业明显不如专业智能机公司具有优势,因此互联网企业转战移动互联网的最终出路不是智能终端,创新软件设计才是发展的前途,让自己的产品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满足他们潜在的需求。
提升产品服务。无论是以开拓市场为目的,还是以转型为目的,市场都要求互联网公司推出的智能机能提升产品服务。根据国外市场研究公司Amplified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1-2012第一季度中,对于大多数的用户而言,智能手机的可靠性是排名第一的,也就是说这是用户最关注的,另外之前被认为非常重要的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以及价格问题目前则完全成为配角,排名也仅为第九名和第十名,反映出智能手机用户目前购买产品的价格因素已经不是那么的敏感。
但是互联网企业并没有真正“进入”到手机研发,更多停留在手机内置自己的软件和应用的层面,并且互联网企业只是手机品牌运营商,其智能手机均由手机制造工厂代工。因此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存在着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隐患。
对于消费者而言,服务越来越重要,智能手机中的“智能”实指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企业推出智能手机,盈利也不靠硬件,靠增值服务。因此互联网企业若真想把手机业务做好,需有清晰的定位与持久的研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用户体验才能获得用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