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心灵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給每一种情感赋予一种个性,让每一种心境拥有一颗心灵。姑娘们成群结队地走过来,她们边走边唱,歌声里充满欢乐的气氛。我不知道她们是谁,也不知道她们是做什么的。我站在远处聆听片刻,我听到一种悲伤,不为我,而为她们,这种悲伤打动我的心灵。
  为她们的未来?为她们的无意识?或许,并非直接为她们,终究,只是为我自己。
其他文献
脱去庄重的法袍,史久镛是一位普通的老先生。  不过,国际法官的素养和习惯在史久镛身上仍然有迹可循。为了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即使在家里,他也要穿上熨帖的夹克和衬衫,再配一双光亮的皮鞋,白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对哪年哪月哪件案子的记忆仍然清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英文法律词汇常常脱口而出。  93岁,史久镛的年岁比联合国国际法院(以下简称国际法院)的历史还要长。从外交部法律顾问到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工作组成员,再
期刊
孤独是一种流行病,未来几年它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关系的引导下,我们加入团体、参与战争、争取社会地位、产生共鸣、施加惩罚、缔结婚姻以及结交朋友。人类以这种方式发展演进,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他人的陪伴,我们的内心将是苦涩的。  “研究表明,孤独会造成实实在在的生理影响。”德国科隆大学心理学家麦科·卢曼说,“孤独者会出现普遍的健康问题。最后,孤独会缩短他们的寿命。”  2015年
期刊
巴黎所有的餐馆都在橱窗里摆了精美诱人的食品,大家还在人行道上的桌子边进食,要是你有一点没吃饱,看到、闻到这么多吃的,就更觉得饥肠辘辘了。像我这样已经放弃了新闻记者职业、写的东西连在美国也没人买的人,最适合去的地方就是卢森堡公园,因为从观象台广场一直到沃吉拉德路都见不到、闻不着食品。你在那里随时都可以到卢森堡博物馆去,而肚子饿得咕咕叫反而会使你觉得那里的油画都变得格外醒目、格外清晰,也更加美丽了。我
期刊
朱天文讲过一句话:“创作是从背对观众开始的。”  这句话很对侯孝贤的胃口。  2007年,侯孝贤在香港浸会大学做了整整3天的电影讲座。他剖白自己的电影观,说:“你这样一直看着观众,这个人要这个、那个人要那个,你又不是卖百货的,要给他这个、给他那个……观影者到底需要什么,你很难完全满足。”  当时,侯孝贤刚拍完电影《红气球的旅行》。那之后,他有8年时间没有新作问世。  其间,《刺客聂隐娘》开拍,又搁
期刊
你喜欢读言情小说、科技文章还是传记文学?这可能不仅仅是随心的选择,而与你的性格有关。  “漫威、DC粉”可能比“追番少女”更开朗。研究发现,喜欢日本二次元漫画和漫画小说的人往往非常内向,较为保守,也比较随性散漫;相比之下,喜欢美式漫画的人更具有开放性。  喜欢这四種读物的人情绪通常比较稳定:宗教类、科幻小说、自我提升类和南美文学。其中,喜欢读宗教类内容的人性格保守,但非常有亲和力,偏外向;喜欢读科
期刊
垃圾分类体系各显神通  德国:细致的垃圾分类可以逼疯外地人  印度: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  很久以前,日本人就发现了废纸回收的好处,政府规定所有的文件和纸张都要被回收并制成新纸,而这种新纸会在全国各地的指定商店销售,这是“垃圾回收再利用”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1865年,“救世军”在伦敦成立,开始组织民众收集、分类和回收废品。这是西方世界早期“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系统”理念的萌芽。  如今,垃圾分
期刊
一  今天,跑腿小哥孔祥达最重要的任务是去机场接一只猫。接猫之前,他要跑两单别的任务——取电信证明和商标证明;接猫之后,还得去医院取个DNA证明。  没做过跑腿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这是一个被人需要的行业。远在外省又急需在北京取得某份材料的企业主,在湖北的医院治病手头却没有之前在北京看病病历的病人,又或是想去机场接来看自己的不识路的父母却公务繁忙的子女……人与人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联结,而孔祥达扮演的正
期刊
失学了,一天到晚在荒原上游荡,像丢了魂。总要做点事情啊。不上学就要干点别的事情啊。  我常在一片葡萄园外闲逛。我在园边走,不时朝里面看一眼。栅栏内,一个脸色发黑的人看见我,便对我说:“你这小子成天瞎窜,干脆到我这儿来吧。”  我以为他在逗人,便没搭茬儿。这个人五十多岁,很老的样子,一说话就咳嗽:“咳,咳咳!你这小子,咳,我这里的活儿很简单,这么说吧,只要有副好嗓子就行。”  我听不明白,问:“你让
期刊
馬尔科·梅格拉蒂是一名来自意大利的自由插画师,他擅长用讽刺性的插画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这种用生动的插画反映社会问题的手法称得上是画在纸上的杂文。
期刊
《伊凡雷帝杀子》  这幅情节性绘画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十六世纪,俄国沙皇伊凡雷帝生性暴戾、多疑,一次盛怒之下,竟用权杖打死了冲撞了他皇威的亲生儿子。  我第一次看到此画,是在苏联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特为中国印制的带有中文说明的印刷品上。画面上老皇帝杀子之后那惊恐、绝望、痛悔和发疯的眼神,他那由于惊吓而深陷的太阳穴,以及濒死的皇子额上和鼻孔里流出的黏稠血浆令我惊骇不已,我感受到一种遥远而又结实的忧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