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地讲授,学生也不再是简单机械地接受,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获取知识,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需要学生的兴趣。因为当学生对探究的课题产生兴趣时,会积极思考与所要探索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样,探究教学就能有效推进。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此,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一个生鸡蛋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至地面,结果鸡蛋会怎样?”“鸡蛋肯定会摔碎”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接着继续追问:“如果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或者海绵,鸡蛋还会碎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会碎”,而当追问其中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又都语塞了。由于这几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这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思考活动中来,从而为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避免探究过程中的形式化
一般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往往有几个固定的步骤,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些步骤的确立是为了使探究活动更加严密科学。然而,很多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探究活动的几个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要把这些步骤逐一过一遍。很多时候,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步骤,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下生硬地开展。这样不但无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让整个探究过程显得生硬别扭,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过分地形式化。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一定要把这几个步骤做足,应当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舍取。例如,在探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猜想和假设了,可以把猜想和假设环节省略,而让学生直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
三、教师要适当引导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容易得到体现,从最初的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再到后来的验证、得出结论,探究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在探究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探究课题,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例如,在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羽毛和石头或者是纸片和纸张的下落情况,轻松地得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空气阻力等有关的结论。然而,当学生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时,则需要教师从旁引导。例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如果没有教师的从旁指导,很少有学生会猜到弹簧的劲度系数,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像这种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课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在评价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
评价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恰当地评价活动,可对之前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巩固和提升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评价则有可能降低教学的质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更容易凸显出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很多时候,越热衷于探究的学生,越容易出现错。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但要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错误的根源,进行纠正,同时,还要从错误中生成一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每一次错误都变成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给予正面的评价,无论探究活动科学与否,都要肯定学生敢于大胆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发扬探究的精神,逐渐提升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探究式教学逐渐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地讲授,学生也不再是简单机械地接受,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获取知识,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驱动力。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需要学生的兴趣。因为当学生对探究的课题产生兴趣时,会积极思考与所要探索课题相关的问题,这样,探究教学就能有效推进。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此,一方面,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动量定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在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一个生鸡蛋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至地面,结果鸡蛋会怎样?”“鸡蛋肯定会摔碎”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接着继续追问:“如果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或者海绵,鸡蛋还会碎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会碎”,而当追问其中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又都语塞了。由于这几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这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思考活动中来,从而为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避免探究过程中的形式化
一般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往往有几个固定的步骤,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这些步骤的确立是为了使探究活动更加严密科学。然而,很多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探究活动的几个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要把这些步骤逐一过一遍。很多时候,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步骤,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下生硬地开展。这样不但无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让整个探究过程显得生硬别扭,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过分地形式化。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一定要把这几个步骤做足,应当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舍取。例如,在探究“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时,就没有必要再进行猜想和假设了,可以把猜想和假设环节省略,而让学生直接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得出结论。
三、教师要适当引导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容易得到体现,从最初的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提出假设,再到后来的验证、得出结论,探究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在探究过程中,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探究课题,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例如,在探究“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羽毛和石头或者是纸片和纸张的下落情况,轻松地得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空气阻力等有关的结论。然而,当学生遇到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时,则需要教师从旁引导。例如,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如果没有教师的从旁指导,很少有学生会猜到弹簧的劲度系数,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无法继续下去。因此,像这种具有一定难度的探究课题,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在评价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
评价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恰当地评价活动,可对之前的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巩固和提升作用,反之,不恰当的评价则有可能降低教学的质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基础、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更容易凸显出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并且很多时候,越热衷于探究的学生,越容易出现错。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认真地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但要帮助学生及时找出错误的根源,进行纠正,同时,还要从错误中生成一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每一次错误都变成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情感上给予正面的评价,无论探究活动科学与否,都要肯定学生敢于大胆探究的精神,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发扬探究的精神,逐渐提升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