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向\”医学人才科研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主要包括人文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和身心素质养成.其中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有持续提升医疗技术的能力。基于此导向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研究主要从习惯定势、权威定势、从众定势和经验性思维定势四方面阐述批判性思维的获取,并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凝练问题阐述创新性思维的产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在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段(Aβ25-35)诱导PC12细胞毒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Aβ25-35(0、10、20、30 μmol/L)作用PC12细胞24 h后的细胞存活率,以确定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的Aβ25-35浓度,同时进一步检测TAK-242预处理1 h后该Aβ25-35浓度下的细胞
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老年人认知障碍(CI)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头昏、头晕、乏力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4名OH老年患者为OH组,按1∶2配对88名正常血压老年人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2组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及认知相关影响因素,4年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所有研究对象行CI诊断。结果在114名完成随访评估的研究对象中,共有16人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内高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仍有颅内高压的患者48例,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下,分别静脉给予3% HS(n=24)和20%甘露醇(MT)治疗(n=24),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5、1、2、3、4、5、6 h 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
针对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形式的讨论式教学:理论大课采用"短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临床见习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方式,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临床实习阶段针对接诊过程中实际遇到的情况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通过讨论式教学的多样化实践,并积极开展教学评价,提升了学生对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
为优化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医学课程中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完全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应用的优势,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建立整体的医学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课程设计、学时安排、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载体制作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实践五方面,探索我院儿科示教课程教学改革。初步建立以某一症状或体征为主导,适合儿科教学的多学科整合的示教课模式。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国际医学实验室最新质量管理理念,提出了质量改进方法的标准。本研究将ISO 15189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质量体系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各个实践环节,通过编写体系文件、参加质量
本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和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开展的要求,分析了高等医学教育形势与卫生事业发展要求,构建了以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框架的"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和项目助推阐述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以国家教育方针为依托,从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理论与标准出发阐释理论依据;从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和身心素质养成揭示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具有一定可行性和时效性的临床
按照"三导向"医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构建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本研究主要从《医学与人文》《病人与医生》《创新与实践》《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教师与学习促进》和《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六方面进行"三导向"课程体系构建,以期为进一步制定课程标准、修订课程基本要求、编写相关教材、课程改革创新奠定重要基础,为整合课程的教学革新提供参考。
营养学专业课程《食品加工与烹饪》实践性极强,要求学生掌握一定营养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授课时引入体验式教学,设计具体实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应用四个环节,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再实践,重新调整与设置实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等,并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评价教学效果。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内涵,提升了学生实践学习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