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教学为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要求,如何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广大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临沂市教研室于今年四月启动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提出,尽量多的提供挂图、模型、活动用具和材料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充分地自己探究,合作交流。信息化教学能充分利用文本书籍,光碟软件,网上资料等教学材料,在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较好地体现新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信息化技术突破重点难点,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知识有许多涉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其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比较抽象,高度概括。如果教师仅凭讲述或挂图分析,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宜接受。若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节,学生对“渗透原理”难以理解,笔者首先展示一幅动态画面,画面的蔗糖分子与水分子分别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动态小点表示,漏斗放入水中,用动态模拟画面演示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运动,至渗透平衡。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面的水分子运动状态和量的变化。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很容易地理解了“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以往采用静止的挂图和幻灯学生对“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状态及渗透压的变化始终 难以理解,测试时错误率高,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且印象深刻。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进行了 网络环境下生物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尝试应用新技术.新教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生物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学生思维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把握教材,大胆构思,发挥机智,巧妙设计一些新颖独到的组合课件,进行集中.发散.逆向等多种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光合作用”时,我把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水的光解;[2]ATP的生成;[3]CO2的固定;[4]有机物的生成。然后用Flash软件把这个过程做成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动态交变过程,四个阶段为4个按扭,按下(1)电脑画面会演示水光解为[H]和氧气,如果按(4),[1][2]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ATP会传递过来参与还原过程生成葡萄糖,如果不进行[1][2]阶段,[4]就不会进行。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善思”而“深思”。
4、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量,缩短时空距离
信息化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可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再现古代的生物图像,还可以展示未来生物学的前景;不仅模拟宏观生物现象,还可以放大微生物形象,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如在“遗传与变异”小结课的结尾,我准备了一组画面:(1)克隆技术方兴未艾;(2)太空生物研究;(3)基因研究进展;袁隆平杂交育种的伟大成就。学生通过这一组画面,广泛地了解到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热爱生物学、献身生物科学研究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生物知识。
5、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意识
信息化所展示的图像、音响等,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教学,以往我采用挂图配合讲解,学生主动性差,对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肤浅,对生态平衡原理不能自如运用。近两年,我运用多媒体信息,首先打出两幅动态图像,并配以音乐:(1)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昆虫、鸟等变化动态模拟;(2)草原生态系统中草、虫、鸟等动态模拟,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种群在一定时空的动态平衡,然后展示两幅示意图。学生结合图示深入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接着映出“冻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让学生分析其种群的数量、营养结构、调节能力大小及稳定状况。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悦耳清脆的音乐刺激下,情绪高,精力集中,分析答问活跃,避免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①276600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②276017山东临沂罗庄第一中学)
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近年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运用信息化技术突破重点难点,加深理解
高中生物知识有许多涉及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其概念.原理.规律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些知识比较抽象,高度概括。如果教师仅凭讲述或挂图分析,学生学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宜接受。若运用信息化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动态画面,配以简要文字解说,动静协调.音像同步,便可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节,学生对“渗透原理”难以理解,笔者首先展示一幅动态画面,画面的蔗糖分子与水分子分别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动态小点表示,漏斗放入水中,用动态模拟画面演示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运动,至渗透平衡。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面的水分子运动状态和量的变化。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很容易地理解了“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原理。以往采用静止的挂图和幻灯学生对“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状态及渗透压的变化始终 难以理解,测试时错误率高,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学生很快解决了难点,且印象深刻。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途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进行了 网络环境下生物信息化教学的探索,尝试应用新技术.新教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通过引导学生在网上的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通过生物信息化教学,可以同时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信息化技术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学生思维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把握教材,大胆构思,发挥机智,巧妙设计一些新颖独到的组合课件,进行集中.发散.逆向等多种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学“光合作用”时,我把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水的光解;[2]ATP的生成;[3]CO2的固定;[4]有机物的生成。然后用Flash软件把这个过程做成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动态交变过程,四个阶段为4个按扭,按下(1)电脑画面会演示水光解为[H]和氧气,如果按(4),[1][2]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ATP会传递过来参与还原过程生成葡萄糖,如果不进行[1][2]阶段,[4]就不会进行。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既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训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善思”而“深思”。
4、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量,缩短时空距离
信息化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可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将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再现古代的生物图像,还可以展示未来生物学的前景;不仅模拟宏观生物现象,还可以放大微生物形象,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如在“遗传与变异”小结课的结尾,我准备了一组画面:(1)克隆技术方兴未艾;(2)太空生物研究;(3)基因研究进展;袁隆平杂交育种的伟大成就。学生通过这一组画面,广泛地了解到生物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热爱生物学、献身生物科学研究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生物知识。
5、运用信息化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意识
信息化所展示的图像、音响等,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使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教学,以往我采用挂图配合讲解,学生主动性差,对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肤浅,对生态平衡原理不能自如运用。近两年,我运用多媒体信息,首先打出两幅动态图像,并配以音乐:(1)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昆虫、鸟等变化动态模拟;(2)草原生态系统中草、虫、鸟等动态模拟,引导学生分析生物种群在一定时空的动态平衡,然后展示两幅示意图。学生结合图示深入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接着映出“冻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让学生分析其种群的数量、营养结构、调节能力大小及稳定状况。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悦耳清脆的音乐刺激下,情绪高,精力集中,分析答问活跃,避免了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①276600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②276017山东临沂罗庄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