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课堂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改的热点,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很多老师过度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而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教改的热点,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很多老师过度过滥地使用多媒体而产生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存在以下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唱了主角,教师和学生却唱了配角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误区,用课件充当了课堂的主要角色——一节课中教师不停地按动着鼠标,屏幕上则不停地出示着文字、图片、动画或者视频等,课堂上真是五彩缤纷,而学生则是应接不暇,由于放映的频率较快,虽然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但是学生对于知识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这样一来,教师轻松了,指导学生的时间少了,学生舒坦了,练习的时间也少了,学生理解课文积累文本语言就成了一句空话,根本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完全成了课件的观看者,成了多媒体课件的俘虏或配角。
  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量和适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他们理解;对于学生还不会朗读的文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加以指导。但是对于一些要学生练习的地方和需要学生体验的文章,我们切不可用课件代替,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二、多媒体不能取代语文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课的特质要求语文教师用优美的语言,通过生动富于魅力的朗读,去诱发课文中的美,去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诗人般的激情,创设课堂的美的氛围,同时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去感染学生,并通过师生的思维互动,碰撞出心灵的火花。而这一切,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代的。但是,目前大多数语文课,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介入,语文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学生眼睛盯的是多媒体的演示屏幕。在这样的被多媒体“统治”了的课堂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无人”,人性化的师生人际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哪里还谈得上语文个性化教学?
  三、多媒体课件的幻灯片成了活动的黑板,而真正的黑板成了“白板”
  我们常常发现上完一堂课,黑板上竟然没有写一个字,把原本应该写在黑板上的字都搬到了课件里。这样一来,一节课上完了,学生看了后面的内容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对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仍然十分模糊。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黑板上作适当板书,把课文里的那些重难点内容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随时都能看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避免课件放映的内容把这些重难点覆盖了,使学生看不到。
  四、走出困惑的選择
  多媒体发展到现在,就面临着困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应该如何取舍?
  首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方式,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切实有效的选择。其次,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笔者建议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原则和对策:
  (一)原则
  第一,以教学性为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使用多媒体与否,关键是看能否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能否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即以教学性为出发点。如果不根据实际,只是一味地赶时髦,不仅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反而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为了促进教还是为了促进学?目前,人们在多媒体语文教学中较多考虑的是教的因素,即如何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师教的质量。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上,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比如:课件制作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课件制作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一切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学习《听潮》等文章,对于大多未见过大海的内地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大海的视听形象是很有必要的,但对生长在沿海对大海司空见惯的学生,播放这些视听形象就可能产生负效应,禁锢他们的思想,抑制他们的想象。
  (二)对策
  1.维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用传统的语言、文字等形式已能表达得十分清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和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制作影像资料,必定得不偿失;另外,文学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利用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有时是难以传达文学语言的丰富内涵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相反,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最佳选择。
  2.折衷策略。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是多媒体并不是全能媒体,并非所有课程的所有教学都必须使用或适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因此,把多媒体与其它多种媒体同样看待,研究多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有机组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共同发挥出综合效益。特别是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语文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把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关注学生个体,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是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的课题。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从树立信心、培养兴趣和习惯、改进教学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关键词:学生转化信心培养  一、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目前的教学是班级的集体授课。集体教学中,一些“学困生”总是在听说读写诸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落后,不能同时到位,也许他们听不明白,说不
摘要: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
疫情防控期间,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保证“停课不停学”线上授课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对高职院校线上授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建立高职教师线上培训模式,构建高职教师线上
摘要: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  本文从什么是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对数学课堂的作用、选用标准以及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入数学游戏和收获体会等几方面等方面进行充分地阐述,结合若干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唤起学生对学科活动的热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显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以音乐本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
摘要: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症至今难觅灵丹妙药,语文教师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是:中 学6年,读了几百篇名家作品,到头来却依然阅读技巧缺乏,阅读速度缓慢,理解能力低下;聆听老师分析了几百次“写作特点”,记下了几百或上千条“写作特点”,可自己的作文竟然会没有任何特点,远远达不到格式规范,内容充实,语言准确、流畅、生动的目 标,以致上了大学,还要补上语文这一课!  这到底为什么?  原因当然很多。但
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在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布线工程  一般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时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首先,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展、硬件组成等内容进行介绍;其次,介绍TCP/IP协议、OSI七层模型、各种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