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日,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凤凰台第一时间进入直播状态,由于事发突然,缺少当地第一手的资讯,正在准备《总编辑时间》节目的何润锋,马上请缨上阵,紧接着他提着简单的行装立即奔赴四川。经过一夜辗转,5月13日凌晨,何润锋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都江堰。在大雨滂沱、余震不断、泥石流不停的险境中,当他站在最危险的塌陷路面上连线报道汶川震区的最新状况时,采编部的编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当时位于震中的映秀镇,和外界失去联系,一直没有消息,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这时,何润锋只带上一部卫星电话,一个本一支笔孤身上路,甚至连瓶水也没带。他先挤上灾民的拖拉机,再徒步两个多小时,当他走到一条大江边时,被挡住了去路,他一眼看到武警部队的冲锋艇,经过一番自我介绍和“死缠烂打”,部队指战员终于让他坐上了冲锋艇,向映秀镇挺进。当他赶到映秀镇时,眼前令人震惊的景象,让他悲痛晕眩,但他来不及梳理情感,就投入到新闻报道中,第一时间报道了温家宝总理乘直升机抵达映秀镇的情况。当时在直播节目现场的编辑和主播,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他疲惫但仍饱满的声音时,都不禁眼眶湿润了。
事后,何润锋略感遗憾地说,南于人手和设备有限,加上生存条件恶劣,很难说我们能做出怎样出色的新闻。但我们自信,我们的报道是有着坚实道德支撑的、最有诚意的报道。若要说这次报道对我有什么启发,我想,最重要的点,就是深刻体会到了灾难报道对记者的道德要求。在客观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若仅仅带着打工者的心态而缺乏较高的道德素养,记者又怎会在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进人灾区?又怎能在近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坚持到底?
“大事发生时,我在现场”,如果从新闻人的理想出发,何润锋无疑是幸运的。他从杭州西子湖畔出发,途经北京皇城根,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后,来到东方之珠的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他拿到第二个硕士学位。这时他面临两个抉择:继续他的博士学位,或栖身凤凰展翅飞。一静一动下,年轻人蓄势待发的活力使他选择了凤凰卫视。他说:我根本没有考虑金钱的因素,我只是非常非常想做一名记者。
在日后的工作中,何润锋把完美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国际风云变幻、硝烟弥漫的新闻现场。2005年南亚大地震,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的战火,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烽火硝烟,尼泊尔丛林毛派游击队,2007年巴基斯坦红色清真寺骚乱,贝·布托遇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犹记得,2006年,以黎战火期间,他在炮火轰鸣的战场和凤凰直播节目现场连线,当一颗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时,何润锋一边紧紧抓住来不及穿上的防弹衣,一边和香港总部的新闻节目现场进行电话连线。事后,当班主编仍心有余悸。当他从战场同来后,主编碰着他,紧握着他的手,连叫:吓死了,这么危险的时刻,就不要连线了嘛,你要真有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交代?他一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句话风轻云淡,倒把主编给吓傻了:这小子,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是真不怕死?
无论是走进灾区,还是走进战区,每一次都充分检验着中国记者的道德素质。在专业主义盛行的今天,记者的采访工作日益成为流水作业的生产过程,按部就班的新闻制作框架掩盖了其他很多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每一场灾难,都重新唤醒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要求——这里的道德,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善恶的判断和专业操守的遵守,更包括广博而浓重的人文关怀,以及关怀背后的承担和勇气。何润锋展现的是一名记者的专业素质,更是新闻人的道德素养。
编辑 胡莉莉
当时位于震中的映秀镇,和外界失去联系,一直没有消息,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这时,何润锋只带上一部卫星电话,一个本一支笔孤身上路,甚至连瓶水也没带。他先挤上灾民的拖拉机,再徒步两个多小时,当他走到一条大江边时,被挡住了去路,他一眼看到武警部队的冲锋艇,经过一番自我介绍和“死缠烂打”,部队指战员终于让他坐上了冲锋艇,向映秀镇挺进。当他赶到映秀镇时,眼前令人震惊的景象,让他悲痛晕眩,但他来不及梳理情感,就投入到新闻报道中,第一时间报道了温家宝总理乘直升机抵达映秀镇的情况。当时在直播节目现场的编辑和主播,听到电话那头传来他疲惫但仍饱满的声音时,都不禁眼眶湿润了。
事后,何润锋略感遗憾地说,南于人手和设备有限,加上生存条件恶劣,很难说我们能做出怎样出色的新闻。但我们自信,我们的报道是有着坚实道德支撑的、最有诚意的报道。若要说这次报道对我有什么启发,我想,最重要的点,就是深刻体会到了灾难报道对记者的道德要求。在客观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若仅仅带着打工者的心态而缺乏较高的道德素养,记者又怎会在第一时间冒着生命危险进人灾区?又怎能在近乎一无所有的条件下坚持到底?
“大事发生时,我在现场”,如果从新闻人的理想出发,何润锋无疑是幸运的。他从杭州西子湖畔出发,途经北京皇城根,在中国人民大学完成了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后,来到东方之珠的香港,在香港中文大学,他拿到第二个硕士学位。这时他面临两个抉择:继续他的博士学位,或栖身凤凰展翅飞。一静一动下,年轻人蓄势待发的活力使他选择了凤凰卫视。他说:我根本没有考虑金钱的因素,我只是非常非常想做一名记者。
在日后的工作中,何润锋把完美主义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一次又一次地踏上国际风云变幻、硝烟弥漫的新闻现场。2005年南亚大地震,2006年以色列黎巴嫩的战火,以色列巴勒斯坦的烽火硝烟,尼泊尔丛林毛派游击队,2007年巴基斯坦红色清真寺骚乱,贝·布托遇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犹记得,2006年,以黎战火期间,他在炮火轰鸣的战场和凤凰直播节目现场连线,当一颗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时,何润锋一边紧紧抓住来不及穿上的防弹衣,一边和香港总部的新闻节目现场进行电话连线。事后,当班主编仍心有余悸。当他从战场同来后,主编碰着他,紧握着他的手,连叫:吓死了,这么危险的时刻,就不要连线了嘛,你要真有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我们如何交代?他一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句话风轻云淡,倒把主编给吓傻了:这小子,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是真不怕死?
无论是走进灾区,还是走进战区,每一次都充分检验着中国记者的道德素质。在专业主义盛行的今天,记者的采访工作日益成为流水作业的生产过程,按部就班的新闻制作框架掩盖了其他很多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每一场灾难,都重新唤醒了新闻报道中的道德要求——这里的道德,决不仅仅是简单的是非善恶的判断和专业操守的遵守,更包括广博而浓重的人文关怀,以及关怀背后的承担和勇气。何润锋展现的是一名记者的专业素质,更是新闻人的道德素养。
编辑 胡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