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老家如一幅随意涂抹在
  故乡脸上的水墨画
  看似淡淡的稍一回味
  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情
  忍不住想和老家交谈
  打开老家的方言
  准备好故乡的嗓门
  在失控的情绪中呼喊着爹和妈
  老家只是淡淡的一笑
  没有回答
  没有什么能代替老家
  因为老家住着我的欢乐
  住着我的灵魂
  住着我的爹和妈
  2
  想念老家你会不经意
  便推开了美的大门
  和过家家时的新娘
  在一段温柔中相遇
  和青春在一首诗中相撞
  和一滴露珠在一茬茬
  庄稼中一起长大
  老家生长着我许多的第一次
  生长着我透明的记忆
  此时的老家埋伏在一篇散文里
  当你读到那罐玉米酒的芳香
  你的心已醉倒在家门口
  醉倒在月光下醉倒在
  那一池的相思中
  这就是老家的民族脾气
  一不小心就把你的心灵
  撂倒在他怀中
  让你如痴如迷
  3
  梦回老家你看到老家
  站在故乡最后成熟的一粒麦子上眺望
  他在等待等待旧时情感
  碰撞出的心灵之光将他照亮
  等待远方闪亮在花瓣上的那双眼睛
  回归故乡等待
  那只迷路的冰清玉洁的
  小燕子回家筑巢
  老家用大写意的手法
  让自己在等待中成为一帖风景
  时时抚摸着游子的心
  让你夜不能寐在晨光中
  流下想家的泪
  4
  老家在一滴水中
  逐渐放大逐渐清晰
  那是游子的眼泪
  用老家下酒一千次都会醉倒
  牵老家人梦一千次都会梦醒
  老家和每个人都有解不开的情结
  就像骑马的英雄和抚琴的美人
  只要有故乡熟悉的音韵
  随炊烟飘来我的心
  就像掉进了家中的那只木桶
  湿漉漉的不时发出木质的声响
  颤动着一波一波的温馨
  使你冲动想长出翅膀
  穿过李清照的词赋
  飞回老家红肥绿瘦的意境
  停在一朵花的蕊中
  和一只蜜蜂一起感受家的味道
  并对老家都一往情深
  5
  离老家远或近不是衡量
  对老家感情深或浅的标准
  有的人离老家很远却对老家一往情深
  有的人就住在老家却对老家麻木而寒冷
  老家在一首民歌中时隐时现
  时而将你的衣角打湿
  时而将你的心尖点亮
  老家的一事一物总能
  触动你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
  叫你夜夜梦中喊着她的名字
  我无法从老家的心事中解脱出来
  相反却在飞翔的思绪中扬花拔节
  我明白我的心事
  已长出根须深深扎进了老家的土壤
  老家和我的心事一起长高
  6
  老家是我心中的一盏灯
  驱走我心中的阴影
  照亮我前行的路
  我没有理由不为老家而歌
  老家那件纯朴的外衣
  总能流淌出人生的哲理
  教你走路教你做人
  教你如何在风雨中收获庄稼
  我没有理由不被你融化
  你包容一切的坦荡流动着
  祖先和我几代人的血液
  浓浓的稠稠的
  分不清是你的血管流出的
  还是我的血管流出的
  我继承了你的坦荡和包容
  我将在今后的人生中
  用坦荡和包容行走
  来自老家的问候
  像微笑的太阳
  心灵的雪一滴滴被融化
  成为洁净的水
  我化水为酒为心中的鹰
  振翅高飞壮行
  大风来了我将和你
  骑着千年的马匹
  一起面对明天
  心中的灯明亮了起来
  7
  老家总和一种叫米的粮食有关
  当一阵阵洁白的米香飘来
  你的灵魂就会溅起点点水花
  心彻底陶醉了仿佛
  又见到了那架老水车
  那座舂米房还有父亲母亲
  沾满泥浆的脸
  当父母洗尽灰尘
  抬头看我的时候粮食
  已堆满了谷仓
  这是一种原生态的香味
  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吃米的城市不设防
  城市想念米香但很少想念老家
  我试图在寻找一种连接的方式
  使城乡融为一体
  不知不觉我开始
  模仿米粒的姿势为的是
  能够平安地进入健康的生活
  为的是让老家永远铭记
  我儿时的模样叫我一声乳名
  使我能够触摸到
  情感原初的花朵并把
  和谐的种子播种在
  城市和乡村的土地上
  我听到了米和老家的对话
  米说他是老家的儿子
  无论在轮船里还是飞机上
  他都深爱着老家
  想念着老家因为
  他永远是老家的儿子
  我就是这粒米吗
  8
  孝心和老家紧紧相连
  老家在孝心中孝心在老家里
  有谁能像运送粮食一样
  将孝心运往城市
  是春天的河流还是秋天的风
  站在一粒麦子之上
  我渐渐潜入麦穗的饱满
  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其实孝心
  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粮食
  9
  老家的门开着
  水声从里面流了出来
  晶莹清纯
  那里有一眼抽不干的井
  我看见我的影子伴着
  湿漉漉的月光在水中散步
  顺着流水的方向踏一路芳香
  走出了家门开始了我水的人生
  老家的门开着
  是在等我回家吗
  我思想的大水与老家的泉水
  在月圆之时已汇合
  我将牵一缕月光
  乘一叶扁舟回家
  去看我的爹和娘
其他文献
晚清的中国,一直是中外史家们反复研究和玩味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究其原因,不外乎它是人们了解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未来走向的直接参照。从中国国内历史进程而言,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沿袭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积弱积贫,固弊山积,百孔千疮,病入膏肓,曾经引领全球文明风骚的东方封建社会不思进取,即将寿终正寝。就世界史视角来看。西方殖民主义列强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掠夺殖
期刊
云南、大理、云南驿,先有云南驿,后有“云南”。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文字里猎奇,《云南通志》载:“汉武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遣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晓不得起步,见不着尽头,“彩云南现”是云南最初的定调。  穿过蒙昧,源流交汇,浇铸的岁月重器;或者,只是路过,雨水打着铓锣,不偏不倚,过时不候。踩双麻草鞋,顺着典籍的山脊走,走拢了,祥云坝子的手板心里捏着云南驿。一小窠镇子生在坡地上,天低。云是裂了的口,不
期刊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不是李清照笔下的江南,是高原江南,大理西湖湿地。  梦一样的水乡,高原上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清波荡漾里放歌。  秋风起,秋水盈、秋草黄,越冬的水鸟在大理诗意栖居。  白鹭是不必说的,它们早已将洱海流域视为自己的家园,在洱海的滩涂地,在大青树的枝桠间,在苍山与洱海间的平畴沃野中,在洱海畔的稻田埂上,在弥苴河堤的合欢树尖,在西湖的水柳里,在村庄上空,白鹭优雅的
期刊
郁东把新出版的又一本诗集《追赶春天的花朵》送给我,一看,一百多首诗近三百个页码,算是泱泱诗文了。这是近年来,他在云南这片隐密的土地上生活的诗的又一次喜人收获,也是祥云诗群的又一次证明。而波兰女诗人希姆博尔斯一生写了二百来首诗。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此一比较。是赞扬郁东在诗歌创作上的勤奋,以及祥云诗群在大理的活跃。  《追赶春天的花朵》里的作品,涉及了各种生活画面,生活的、乡土的、山水的,可以说是一
期刊
我在这里  子在这里,在草坪一隅  混凝土浇铸。砖块搭成  楼梯在这里。回旋。回旋  花朵般的裙子,钢铁的心  我在这里,向下,从五楼到一楼  向上。从一楼到五楼  对面那幢楼是同时修建的  房子是房子的亲兄弟  相同的血肉迂回的楼梯穿插其中  楼梯是一个厂生产的  楼梯是楼梯的亲兄弟  侧面是移动公司大楼  那是它们离得最近的表哥  它们是它的表弟  我在这里。在这幢楼里  不在另一幢楼里  也
期刊
儿时的菊园  我打算在菊花园安家  让晨之菊香暮之紫云  阻止我流浪的脚步  我记得小时候清源山后面  有一大片菊园  仲夏的黄昏是一片虫唱鸟鸣  菊花瓣上的露珠儿晶莹剔透  我们含一叶在嘴里就有甜甜的味道  记得我们用一朵一朵的菊  搭成一个小花轿  里面坐着我的新娘  她穿着翠绿的印着小菊花的短袖衫  一脸的百依百顺一脸的幸福模样  多少年以后当她得知我已娶妻  她就一直躲在菊的后面  泪眼汪
期刊
分界  一朵玫瑰是分界线  左边是爱人右边是亲人  把差异分开  弯弯的月亮把差异固定下来  短信把孤独分成雨水  悲伤的记忆渐渐低下来  时间缝在石卡山顶  天空阴暗着  天上的桃花朵朵争先绽放  仰望天空柔软的桃花纷纷落下  每一片都带着污垢  让我看清天上的白桃花  地上的红桃花  高山杜鹃  局山杜鹃  鸟一鸣  神话中的杜鹃开成一片  松软的音乐缓缓飘逸  光脚的驿站诗一般的干净  瘦瘦
期刊
面对滔滔的大江和曾经的功果桥,我曾在今年又一次造访功果桥的时候赋《重过功果桥》二首,以志感怀:  (一)  高炮曾此遏倭寇,战壕依稀布高丘。  当年英雄今何在,满眼草木信难书。  江流浩浩达天外,青瓦鳞鳞入夏初。  偶听老翁夸先父,守桥军里一马夫!  (二)  深谷木棉花万朵,雄雄犹自护山河。  危峰稳托碉堡旧,雄鹰高飞战壕闲。  昔日战场成电站,今临江水忆当年。  硝烟散后多遗爱,依旧江流绕故园
期刊
我们这些四五十岁年纪的人。几乎都是读着小人书长大的。  在家乡永平,小人书,是人们通俗的叫法,规范地说,应该叫“连环画”。  我喜欢上小人书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在乡下没有电视,更没有游戏机,生活的环境单调乏味,只有靠读小人书打发寂寞的时光。我读过的小人书有早期版本、初版初印、系列版本、“文革”版本和名人名作版本。如《三国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桃花扇》、《金瓶梅》、《西厢
期刊
“大理有名三塔寺”(民谣)。  呈等腰三角形鼎立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是唐王朝派工匠帮助设计修造的。造型酷肖西安小雁塔,而高43米的两座小塔建于宋徽宗时期,典雅隽秀。  它是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  “松阴塔影。隐现于雪痕月色之中,令人神思悄然。”谁能说徐霞客的吟叹,不是古今共有的感受?  但是,很少有人在大理的三座古碑之下沉思。其实,它是耸立于历史中的有着另一种意义的三座巨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