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运用中药周期疗法的基本原理,参考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观察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周期内服用药,经前后期联合针灸治疗共奏补气活血、活血化瘀之效。对照组30例则给予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1次/日;给予安定2.5~5mg,谷维素20mg,3次/日。每8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药周期疗法 针灸 盆腔瘀血综合征
盆腔瘀血症临床上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2004年7月~2010年7月笔者通过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综合疗法治愈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本病诊断参照《实用妇科学》[1]制定,患者临床腹部检查发现压痛,部位多在耻骨联合上区,或在下腹部两侧有深压痛,没有一个恒定的特别明显的压痛点。妇科双合诊时,查到子宫多为后位,稍大或正常。内窥镜检见子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多光滑。
辅助诊断:诊断困难者,可借助下述特殊检查:①选择性盆腔静脉造影:子宫与卵巢静脉的动态表现和静脉血液流出盆腔的时间延长,造影剂廓清时间>20秒时有诊断价值。②超声诊断:子宫均匀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双侧卵巢有囊性感,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发现盆腔静脉扩张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瘀血患者经腹彩色能量图显示有扩张的静脉丛,血管形状呈串珠状或蜂窝状,较粗的呈蛇行血管束,相互连接呈粗大的湖泊状斑块,为诊断提供了依据。③腹腔镜检查: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蜷曲,或见阔韧带裂伤。无明显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一般资料:2004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自然门诊先后顺序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及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52例;10例患者疼痛与体位有关,站、蹲过久症状加重;30例患者兼有痛经症状;13例患者兼有性交痛;6例患者兼有月经过多,白带增多症状。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与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1次/日,每8天为1个疗程。给予安定2.5~5mg,谷维素20mg,3次/日。嘱患者平素睡眠时采取侧俯卧位、膝胸卧位两种睡姿,2次/日,10~15分/次。同时适当增加体育活动,低盐饮食。治疗组:采取中药周期疗法自拟清瘀汤内服,方药组成:莪术、三棱、土鳖虫、血竭、白芍、当归、赤芍、桃仁、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黄芪、柴胡、香附、白芥子、肉桂、橘核、炙甘草。每次月经前1周施治,1剂/日,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采取针灸施治,取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脾俞、隔俞、次髎、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地机等穴,每次任选气海、中极、关元、归来、足三里、膀胱、俞中,3~4穴温灸,余随证取舍4~5穴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每日1次,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用药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盆腔静脉血流速度无异常,静脉曲张消失;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有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明显改善,静脉曲张减轻;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稍缓慢,静脉曲张减轻;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明显改善[2]。
结 果
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本病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妇人腹中痛”“经行腹痛”“产后腹痛”“带下”等疾病的范畴。妇人以血为主为用,血由脏腑所化生,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气为血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面色红润,若情志抑郁,或岔怒伤肝,致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瘀血留滞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本病多因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多产房劳、或六淫为害所致病,病理基础是瘀血阻络,气虚血瘀兼有气滞,气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形成一个因虚致瘀、因瘀更虚的恶性循环链,“虚”和“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成为该病的病机关键所在[3],故而方中以莪术、三棱、土鳖虫、血竭为君,主有破血、逐瘀止痛之功;白芍、当归、赤芍、桃仁为臣,奏养血柔肝、活血散瘀之效;薏苡仁、冬瓜仁清热利湿,通调水道;黄芪、升麻、柴胡、香附、橘核补气理气,行气导滞;白芥子、肉桂辛散温通,通络止痛;败酱草辛散行滞,破血行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理气导滞之功。而针灸选穴气海可调一身之气,气充则能统血;关元、中极为任脉经穴,又是足三阴交会穴,有补肾固本、调理冲任之功;脾俞、足三里补脾胃,资生化,使气血充足,包脉得养;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血海、归来行气活血;隔俞乃血之会,有调血补血之功。此外,指导患者平时做好预防是减少本病发病的重要措施,故应大力宣传妇女五期保健,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及时治疗生殖器官炎性病变,故获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实用妇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3-608.
2 贝政平,来佩,张斌.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0.
3 沈成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5):657.
关键词 中药周期疗法 针灸 盆腔瘀血综合征
盆腔瘀血症临床上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2004年7月~2010年7月笔者通过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综合疗法治愈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标准:本病诊断参照《实用妇科学》[1]制定,患者临床腹部检查发现压痛,部位多在耻骨联合上区,或在下腹部两侧有深压痛,没有一个恒定的特别明显的压痛点。妇科双合诊时,查到子宫多为后位,稍大或正常。内窥镜检见子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多光滑。
辅助诊断:诊断困难者,可借助下述特殊检查:①选择性盆腔静脉造影:子宫与卵巢静脉的动态表现和静脉血液流出盆腔的时间延长,造影剂廓清时间>20秒时有诊断价值。②超声诊断:子宫均匀增大,子宫内膜增厚,双侧卵巢有囊性感,没有特异性。彩色多普勒发现盆腔静脉扩张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瘀血患者经腹彩色能量图显示有扩张的静脉丛,血管形状呈串珠状或蜂窝状,较粗的呈蛇行血管束,相互连接呈粗大的湖泊状斑块,为诊断提供了依据。③腹腔镜检查: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蜷曲,或见阔韧带裂伤。无明显盆腔炎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一般资料:2004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盆腔瘀血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自然门诊先后顺序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单纯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及中药周期疗法联合针灸治疗。下腹痛为最常见的症状52例;10例患者疼痛与体位有关,站、蹲过久症状加重;30例患者兼有痛经症状;13例患者兼有性交痛;6例患者兼有月经过多,白带增多症状。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与10%葡萄糖250ml加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1次/日,每8天为1个疗程。给予安定2.5~5mg,谷维素20mg,3次/日。嘱患者平素睡眠时采取侧俯卧位、膝胸卧位两种睡姿,2次/日,10~15分/次。同时适当增加体育活动,低盐饮食。治疗组:采取中药周期疗法自拟清瘀汤内服,方药组成:莪术、三棱、土鳖虫、血竭、白芍、当归、赤芍、桃仁、薏苡仁、冬瓜仁、败酱草、黄芪、柴胡、香附、白芥子、肉桂、橘核、炙甘草。每次月经前1周施治,1剂/日,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同时,采取针灸施治,取气海、关元、中极、归来、脾俞、隔俞、次髎、膀胱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地机等穴,每次任选气海、中极、关元、归来、足三里、膀胱、俞中,3~4穴温灸,余随证取舍4~5穴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每日1次,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用药4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盆腔静脉血流速度无异常,静脉曲张消失;②显效:症状消失、体征有明显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缓慢明显改善,静脉曲张减轻;③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彩色多普勒超声、盆腔静脉血流速度稍缓慢,静脉曲张减轻;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明显改善[2]。
结 果
经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讨 论
祖国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本病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可归属于“妇人腹中痛”“经行腹痛”“产后腹痛”“带下”等疾病的范畴。妇人以血为主为用,血由脏腑所化生,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气为血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肝气条达,疏泄正常,血海按时满溢,则月经周期正常,面色红润,若情志抑郁,或岔怒伤肝,致疏泄失司,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瘀血留滞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本病多因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多产房劳、或六淫为害所致病,病理基础是瘀血阻络,气虚血瘀兼有气滞,气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候,形成一个因虚致瘀、因瘀更虚的恶性循环链,“虚”和“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的始终,成为该病的病机关键所在[3],故而方中以莪术、三棱、土鳖虫、血竭为君,主有破血、逐瘀止痛之功;白芍、当归、赤芍、桃仁为臣,奏养血柔肝、活血散瘀之效;薏苡仁、冬瓜仁清热利湿,通调水道;黄芪、升麻、柴胡、香附、橘核补气理气,行气导滞;白芥子、肉桂辛散温通,通络止痛;败酱草辛散行滞,破血行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破血逐瘀,理气导滞之功。而针灸选穴气海可调一身之气,气充则能统血;关元、中极为任脉经穴,又是足三阴交会穴,有补肾固本、调理冲任之功;脾俞、足三里补脾胃,资生化,使气血充足,包脉得养;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会,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血海、归来行气活血;隔俞乃血之会,有调血补血之功。此外,指导患者平时做好预防是减少本病发病的重要措施,故应大力宣传妇女五期保健,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及时治疗生殖器官炎性病变,故获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张惜阴.实用妇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3-608.
2 贝政平,来佩,张斌.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0.
3 沈成飞.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思路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