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出炉,卡塔尔大学拔得头筹。
说起卡塔尔大学,不少人可能還需要想想它究竟在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
不过它却超越了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荣居榜首,美国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也只排第90。
那么,这个藏匿在阿拉伯半岛一隅土地上的大学,是如何做到国际化程度如此之高?
老上海酥糖套近乎
作为2016“北京大学卡塔尔大学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我探访、见证了这所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在这里男女分校区上课,但无论是教学方式、师生构成、国际交流,还是学术研究,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水准都相当高。
卡塔尔大学下设八所学院,除了伊斯兰教教法与伊斯兰研究学院以阿拉伯语授课,剩下的学院全用英文授课,学生的作业与课堂展示也用英文。在交流中,听我说起“北京大学的课程原以中文授课为主,后越来越多使用英文”,代表团的一位卡塔尔女生卢拉(Lulwa)告诉我,“卡大的课程曾全以英文授课,后来将伊斯兰教教法与伊斯兰研究学院的授课语言改为阿拉伯文。”卢拉认为,“这是卡大国际化的退步,不如北大。”听闻此言,我惊讶于卢拉对母校国际化的高期待,更认识了卡塔尔大学国际化的进程。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由三项指标综合计算,分别是“国际学生比例”“国际老师比例”“与至少一位非本国作者联合发表研究的比例”。
对于国际师生占卡大师生的大多数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代表团的另一位女生加达(Ghada),第一天见到她着实让我吃惊。一见面,她就给我一块老上海酥糖套近乎。我好奇地问她糖是在哪儿买的。原来,一位在卡塔尔大学访问的上海学者送她的。这位上海学者不仅在卡塔尔大学做学术,还把老上海的文化传播过来。加达对上海学者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开放态度,让我看到了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身影。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卡方代表团十几名学生,只有一位是卡塔尔当地人,演讲嘉宾连一个卡塔尔当地人都没有。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苏丹、研究大众媒体的教授,他坦言自个儿是政治难民,但来到卡塔尔大学,他不仅能被接受,更能研究、教授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并有机会在半岛电视台上发表看法。而代表团中的学生国籍,有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有摩洛哥、苏丹的,还有也门、巴林海湾地区国家的;有在卡塔尔出生的移民第二代,也有来卡塔尔读大学的“新人”……加达来自巴勒斯坦,在卡塔尔居住了近20年,已产生了强烈的卡塔尔认同感。
除了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卡塔尔大学的学生对外交流活动也丰富多彩,为国际化学生提供了国际化课外经历。卢拉告诉我,卡塔尔大学有为同学们组织境外旅行、游学的社团,她最近有幸加入。之前,她已通过这个社团组织,到新加坡、巴厘岛等国家和地区游学。卡塔尔大学学生的丰富海外游历经验,令我既羡慕又惭愧。除了学生自发,校方也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2016年的卡塔尔大学年度国际会议,就以“中卡文化年”为契机,聚焦“中国与中东”,邀请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师生。“北京大学卡塔尔大学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正是卡塔尔大学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的见证。
国际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是研究合作的国际化程度,这也是卡塔尔大学的特色。
卡塔尔大学对科研提供十二种资金支持,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占了卡塔尔全国的近1/3。除了《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对此有报道,在2015年9月斯高柏斯(SciVal)数据分析(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国际合作”排名中,卡塔尔大学再居榜首。卡塔尔大学校长如此评论:“国际合作是我们的研究策略核心,已与718所合作机构共同撰写1500篇科研论文。”
小地球村
卡塔尔大学从教学、科研到校园生活的国际化,得益于卡塔尔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
卡塔尔人口中本地人只占10%~15%,剩下的全是外来人口,且多元化程度高——从亚洲大陆东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再到海湾国家、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再到非洲大陆的摩洛哥、苏丹……访问卡塔尔的一周,我遇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卡塔尔地处东西交往的空运海运交叉点,是国际交通枢纽,搭乘卡塔尔航班途中,乘务员机组的多国籍和多人种令我大开眼界;到了哈马德国际机场,我更发现不仅乘客几乎能组成一个小地球村,机场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靠石油起家的卡塔尔,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二,国家富足使得城市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化水平。我参观了Musheireb博物馆,3D、交互、数字传播等科技让馆内内容栩栩如生;了解了卡塔尔利用世界顶尖节水技术,支持城市绿化与城市用水,以至在荒旱沙漠的卡塔尔土地上总能看到绿丛成荫;在填海造陆的多哈珍珠岛,处处可见国际化的住宅区、餐饮、娱乐、酒店。
卡塔尔政府将国际化作为立国发展政策,2030卡塔尔国家愿景(Qatar National Vision 2030)讲述了卡塔尔未来15年的发展梦想。愿景有四大支柱——经济、社会、人权和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侧重可持续、多元化,特别强调发展知识型经济;社会发展求正义与关怀,尤其要有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参与;人权发展更把外籍居民的权利发展提上日程;环境发展协调经济、社会与人权发展。看到这份国家计划,“弹丸小国”卡塔尔形象已消散,尽显大国气象与世界视野。
实际上,发展知识型经济早已渗透卡塔尔政策的方方面面。卡塔尔意识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将导致石油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由此开始经济转向,文化、教育便成为重头。不仅为卡塔尔大学提供一流科研支持,卡塔尔政府还成立卡塔尔教育基金,在首都多哈郊外建立教育城。在这次活动中,我站在中央行政楼俯瞰多哈教育城的城市规划,看到一座座美国顶尖大学在这里设立的分校、会议中心、图书馆、研究机构,我的感觉只有震撼:这片区域的建筑融汇了日本、美国和卡塔尔的设计,学生教职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绿色能源和社区发展理念体现了卡塔尔可持续利用人力、自然资源的决心。
卡塔尔大学成为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绝非偶然,它反映的是政府的国际视野、知识经济政策。但是,没有具有国际化精神的人,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也无从谈起。
只相处了一个下午,我就与卡塔尔大学学生埃拉明(Elamin)成了好朋友。20岁的埃拉明来自苏丹,曾在美国纽约度过了18年。两年前,他拿到卡塔尔大学的奖学金,与全家一起移居卡塔尔求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埃拉明的兴趣和视野广泛,爱好摄影与导演,据说他执导的影片曾获得世界级大奖;他喜欢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来过中国,并深爱中国,准备2016年夏天再来。埃拉明努力自学中文,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聊天几乎都用中文。此外,他还网络视频自学匈牙利语。问他为什么,他说:“匈牙利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我想挑战自己。现在我可以说英文、阿拉伯文、中文和匈牙利文四种语言了!”
以埃拉明为代表的卡塔尔大学学生,才是卡塔尔大学国际化最坚实的人文基础。
责任编辑:尹颖尧
说起卡塔尔大学,不少人可能還需要想想它究竟在世界地图的哪个位置;
不过它却超越了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荣居榜首,美国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也只排第90。
那么,这个藏匿在阿拉伯半岛一隅土地上的大学,是如何做到国际化程度如此之高?
老上海酥糖套近乎
作为2016“北京大学卡塔尔大学学生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者之一,我探访、见证了这所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在这里男女分校区上课,但无论是教学方式、师生构成、国际交流,还是学术研究,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水准都相当高。
卡塔尔大学下设八所学院,除了伊斯兰教教法与伊斯兰研究学院以阿拉伯语授课,剩下的学院全用英文授课,学生的作业与课堂展示也用英文。在交流中,听我说起“北京大学的课程原以中文授课为主,后越来越多使用英文”,代表团的一位卡塔尔女生卢拉(Lulwa)告诉我,“卡大的课程曾全以英文授课,后来将伊斯兰教教法与伊斯兰研究学院的授课语言改为阿拉伯文。”卢拉认为,“这是卡大国际化的退步,不如北大。”听闻此言,我惊讶于卢拉对母校国际化的高期待,更认识了卡塔尔大学国际化的进程。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由三项指标综合计算,分别是“国际学生比例”“国际老师比例”“与至少一位非本国作者联合发表研究的比例”。
对于国际师生占卡大师生的大多数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代表团的另一位女生加达(Ghada),第一天见到她着实让我吃惊。一见面,她就给我一块老上海酥糖套近乎。我好奇地问她糖是在哪儿买的。原来,一位在卡塔尔大学访问的上海学者送她的。这位上海学者不仅在卡塔尔大学做学术,还把老上海的文化传播过来。加达对上海学者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开放态度,让我看到了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身影。
此次文化交流活动的卡方代表团十几名学生,只有一位是卡塔尔当地人,演讲嘉宾连一个卡塔尔当地人都没有。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苏丹、研究大众媒体的教授,他坦言自个儿是政治难民,但来到卡塔尔大学,他不仅能被接受,更能研究、教授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并有机会在半岛电视台上发表看法。而代表团中的学生国籍,有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有摩洛哥、苏丹的,还有也门、巴林海湾地区国家的;有在卡塔尔出生的移民第二代,也有来卡塔尔读大学的“新人”……加达来自巴勒斯坦,在卡塔尔居住了近20年,已产生了强烈的卡塔尔认同感。
除了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卡塔尔大学的学生对外交流活动也丰富多彩,为国际化学生提供了国际化课外经历。卢拉告诉我,卡塔尔大学有为同学们组织境外旅行、游学的社团,她最近有幸加入。之前,她已通过这个社团组织,到新加坡、巴厘岛等国家和地区游学。卡塔尔大学学生的丰富海外游历经验,令我既羡慕又惭愧。除了学生自发,校方也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对外交流活动。2016年的卡塔尔大学年度国际会议,就以“中卡文化年”为契机,聚焦“中国与中东”,邀请北京大学和上海大学师生。“北京大学卡塔尔大学学生文化交流活动”,正是卡塔尔大学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的见证。
国际化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是研究合作的国际化程度,这也是卡塔尔大学的特色。
卡塔尔大学对科研提供十二种资金支持,国际学术合作项目占了卡塔尔全国的近1/3。除了《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对此有报道,在2015年9月斯高柏斯(SciVal)数据分析(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国际合作”排名中,卡塔尔大学再居榜首。卡塔尔大学校长如此评论:“国际合作是我们的研究策略核心,已与718所合作机构共同撰写1500篇科研论文。”
小地球村
卡塔尔大学从教学、科研到校园生活的国际化,得益于卡塔尔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
卡塔尔人口中本地人只占10%~15%,剩下的全是外来人口,且多元化程度高——从亚洲大陆东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再到海湾国家、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再到非洲大陆的摩洛哥、苏丹……访问卡塔尔的一周,我遇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卡塔尔地处东西交往的空运海运交叉点,是国际交通枢纽,搭乘卡塔尔航班途中,乘务员机组的多国籍和多人种令我大开眼界;到了哈马德国际机场,我更发现不仅乘客几乎能组成一个小地球村,机场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靠石油起家的卡塔尔,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二,国家富足使得城市基础设施达到国际化水平。我参观了Musheireb博物馆,3D、交互、数字传播等科技让馆内内容栩栩如生;了解了卡塔尔利用世界顶尖节水技术,支持城市绿化与城市用水,以至在荒旱沙漠的卡塔尔土地上总能看到绿丛成荫;在填海造陆的多哈珍珠岛,处处可见国际化的住宅区、餐饮、娱乐、酒店。
卡塔尔政府将国际化作为立国发展政策,2030卡塔尔国家愿景(Qatar National Vision 2030)讲述了卡塔尔未来15年的发展梦想。愿景有四大支柱——经济、社会、人权和环境发展,经济发展侧重可持续、多元化,特别强调发展知识型经济;社会发展求正义与关怀,尤其要有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参与;人权发展更把外籍居民的权利发展提上日程;环境发展协调经济、社会与人权发展。看到这份国家计划,“弹丸小国”卡塔尔形象已消散,尽显大国气象与世界视野。
实际上,发展知识型经济早已渗透卡塔尔政策的方方面面。卡塔尔意识到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将导致石油资源枯竭后的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由此开始经济转向,文化、教育便成为重头。不仅为卡塔尔大学提供一流科研支持,卡塔尔政府还成立卡塔尔教育基金,在首都多哈郊外建立教育城。在这次活动中,我站在中央行政楼俯瞰多哈教育城的城市规划,看到一座座美国顶尖大学在这里设立的分校、会议中心、图书馆、研究机构,我的感觉只有震撼:这片区域的建筑融汇了日本、美国和卡塔尔的设计,学生教职人员来自世界各地,绿色能源和社区发展理念体现了卡塔尔可持续利用人力、自然资源的决心。
卡塔尔大学成为世界最国际化的大学绝非偶然,它反映的是政府的国际视野、知识经济政策。但是,没有具有国际化精神的人,卡塔尔大学的国际化也无从谈起。
只相处了一个下午,我就与卡塔尔大学学生埃拉明(Elamin)成了好朋友。20岁的埃拉明来自苏丹,曾在美国纽约度过了18年。两年前,他拿到卡塔尔大学的奖学金,与全家一起移居卡塔尔求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埃拉明的兴趣和视野广泛,爱好摄影与导演,据说他执导的影片曾获得世界级大奖;他喜欢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就来过中国,并深爱中国,准备2016年夏天再来。埃拉明努力自学中文,中文水平突飞猛进,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聊天几乎都用中文。此外,他还网络视频自学匈牙利语。问他为什么,他说:“匈牙利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我想挑战自己。现在我可以说英文、阿拉伯文、中文和匈牙利文四种语言了!”
以埃拉明为代表的卡塔尔大学学生,才是卡塔尔大学国际化最坚实的人文基础。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