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长沟通的误区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中班主任刘老师一上班就发现了压在教科书下的一封信。展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竟是一封血书,斑斑血迹下有几行醒目的大字:“老师,我一定改,请千万不要传我爸来学校。”信的落款是“你不争气的学生,崔婷婷”。
  刘老师对发生这样的事大惑不解,传家长到校是班主任处理问题时常用的一招,几年来不知用了多少次。此次事态却如此发展,必有原因。带着这个问题,刘老师走访了崔婷婷的邻居刘大妈,了解到,崔婷婷的父亲是一个粗暴而又不通情理的人,容不得孩子们有一点缺点,崔婷婷的大哥曾因偷着去河边玩水,被父亲打成“左腿残废”。
  事情简单明了,难怪崔婷婷宁可咬破手指写血书,也不愿意老师传父亲到学校。
  由此可见,传学生家长到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效应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老师传家长到学校的目的,不过三点:一是了解学生庄家中的表现;二是让家长了解学校并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这两点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而第三点则是向家长告学生的状,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帮助并解决学生在校发生的问题,有的老师甚至把家长作为出气筒,把学生犯错归因于家长,致使家长和老师无法沟通,失去了叫家长到学校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让叫家长到学校就没好事,甚至在学生的“辞海中”传家长到校和“今夜有暴风雪”成了同义词,所以90%的学生反对老师传家长到校。
  对传家长到学校,学生存在如下心理:
  第一,当学生有了过失并令老师很生气时,老师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下次上学时让你的家长和你一块来学校,家长不来,你就不要上学了。这是老师处理问题时的最后一张王牌,似乎家长比老师厉害。
  第二,教育法规定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老师告我们的状是让家长教训我们,打我们,这样教师既体罚了我们又不犯法。
  第三,叫家长就叫家长,我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长来了当着老师的面装装样子,又能把我怎么样,这最后一张王牌不管用了,因为家长不厉害。
  第四,其实,老师讲得我们都能接受,何必让家长来呢?家长教育人的技巧可远不如老师。
  第五,不愿意叫家长来,是因为家长对我期望值太高,怕家长失望。
  第六,家长就知道打骂,泯灭了我们的自尊心,挫伤了我们稚嫩的心灵,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思。
  凡此种种都是在学生发生问题时老师传家长到校引发而来的一系列学生心理现象,不能不使我们教育者深思。
  良好的师生交往有利于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健康的心理素质会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在师生交往方面,人本主义学派认为:“任何教育的发生都需要从尊重人的自尊心出发,无条件接纳和关注每一位儿童”。传学生家长到校是不尊重学生自尊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学生失去了独立接受信息和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在学生有了过失时,让学生反省,甚至允许他本人辩驳,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在乎等对话中解决问题,这样,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达到。
  大部分家长不通晓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不善于运用前人成功的经验进行说教,只是恨铁不成钢,恨钢不成材者居多,说教不到位,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不但使教育的目的达不到,而且障碍了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失去了教育的良好契机,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工作中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是必要的,但是不分事由地轻易传学生家长到校就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当您传家长到校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其他文献
王建平教授的新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心理健康教
期刊
《迈进21世纪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文献汇编》由教育部基教司编写,是一本面向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工具书。  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思想、人格的培养。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学校是为无产阶级培养人才的地方,应当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
期刊
[编者按]本栏目是以摘编报刊、书籍和来稿中的精辟观点、主要思想为内容的栏目。如果您想通过本栏目获得所关心的信息,请与我们联系,也欢迎您把看到的或自己撰写的精彩论述提供给我们,与大家共享。本期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前三期试刊中刊登的有关“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什么”的精彩论述。    中小学为什么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
期刊
“尊重科学,着眼教育,立足学校,服务学生”是我区心理教育的宗旨。  实、新、特是我区工作的指导思想。  “实”——工作从实际出发,力求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扎扎实实的工作,  “新”——工作要有新意,工作方法新,思想观念新;  “特”——工作要有特色。  提高学生心理机能,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我区工作的目标。  以研究学校心理教育为主,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是我区的工
期刊
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如果延续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个体就容易产生防御性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将直接影响新教师的生活和工作,进而也会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新教师常见的心理冲突    第一,负担过重,过分疲劳。教师的工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教师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出各种练习题或考试题,如果是班主任就还得处理
期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表现在:(1)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意识弱,对世事冷漠,(2)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弱,对家长依赖性大,(3)交往评价能力不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不强,常用“好人”或“坏人”这样的思维来评价他人:(4)交往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受挫折时情感脆弱。  2.部分家长不懂得教子方法,不注重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技巧。  3.中小
期刊
丁一同学有些口吃,语言表达能力差,平时情绪低落,少言寡语,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年级一班班主任孙老师    在课堂上丁一几乎不愿举手发言,如果我向他提问,他就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平时他从不靠近我,生怕我问他话。有一次我和同学们进行对话录音,当轮到要和他谈话时,他捂着肚子说:“老师,我肚子疼,疼……”我看得出他是怕和我谈话。在班级里,每次我让同学们到讲台前背古诗、讲故事或谈感受时,只要轮到他
期刊
转眼间我已从教12年,其间所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  近两年,常有一种难捺的情绪搅得我难以静心工作。做事不耐烦、易怒、疏于交往,有时还无缘无故陷入一种不能自拔的消沉状态。  为此,我十分痛苦,也试着寻求帮助来摆脱这种情况。一次打电话给在上海工作的一位学临床医学的朋友,请他找找原因,他认为我是干事太多,累的。我当时不以为然。  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一天傍晚,我实在闷得慌,就去找一位老校长谈心,
期刊
1.辅导工作普遍化    这里的“普遍化”有三层含义:  (1)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今后学校心理辅导或心理服务运动必将推行到更广阔的地域。  (2)心理辅导将从学校推广到社会,例如台湾地区的基督教励友中心、“生命线”等都是社会辅导机构。  (3)辅导对象不限于学生,也包括退休老人、离婚妇女、工厂员工、外籍劳工、残障儿童与青少年,甚至监狱里的罪犯等一切需要获得帮助的人。    
期刊
教师惟自己先有健全的身心状态,才有可能在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效能。在此,提出一些有助于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保持身心平衡、达到自我调适的观念与做法。  (1)保持身体的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只有如此,才有充沛的体力来应付日益繁重的工作。  (2)了解自我,并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自己能肯定自己、尊重自己,自然就能获得他人的敬重。  (3)接纳他人非十全十美的,勿以自己的标准来加诸他人身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