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语言的世界里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散文教学离不开品读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地朗读,揣摩咀嚼玩味,沉入到语言的世界里,从音韵到词韵到情韵,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的魅力和文本蕴含的丰厚的人情韵味,从而让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
  【关键词】散文 语言 品味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散文的教学很难面面俱到,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语言的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品读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人情韵味,那么就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阅读。下面以《葡萄月令》教学为例,就散文语言的品读鉴赏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吟味品读 感受语言音韵之优美
  正如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汪曾祺本人也说过“声音美是语言美的很重要因素”,因此散文要多读,在读中才能体会到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体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
  《葡萄月令》通篇都采用口语叙述的方式,介绍了一年之中与葡萄的种植、培育、采摘、贮藏等有关的“知识”,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描写。这时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多读,让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然后“心通其情、意会其理”。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现,文中很多句子亲切自然。比如很多句子以第二人称娓娓道来:“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都搬了吧,那也不够用啊!”“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读到这些句子时,仿佛感到作者正在与老友谈心、交流栽种葡萄的经验。反复吟咏这些语句,就能品味出文中那温暖至极的人情味。
  看似平凡朴实的语言,但仔细品味却又妙语连珠。所以像这样的文本,一定要多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可以有选择性地范读,也可以有代表性地反复读,读出语气、读出趣味、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语言的真味。
  二、 涵咏比较 揣摩文辞语言之精当
  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一经赏析常常会支离破碎,意境全无,学生对于文章的语言之美之妙往往“只可意味难以言传”, 或者一旦言传出来就毫无美感可言。这可能与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不强有关,也与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有关。对于一篇散文,教师应该设计多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增、删、移、换、比较等手段去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品味出蕴藏在字里行间的韵味。
  比如在赏析《葡萄月令》的语言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就先作了一个赏析示范:“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按照我们通常习惯的表达方式,这句话该怎么说?
  生:葡萄粒长了一点了,像一颗一颗绿玻璃料做的硬的纽子。
  师:这是常规的表达方式,可是作者为什么没有这么写呢?
  生:文中的句式和标点的使用有强调的作用,突出了葡萄的特点。
  师:有道理。听老师把这两句话放到一起读:“葡萄粒长了一点了,像一颗一颗绿玻璃料做的硬的纽子。”“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语意有何改变?感情一样吗?
  生:感觉作者观察特别仔细,把葡萄生长过程中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都捕捉到了,感觉作者特别关心葡萄似的。还有,短句读起来更富音韵美。
  ……
  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恰当时候、恰到好处地对个别词句进行变化、比较,就能引导学生发现平淡语言外表下的独特的意蕴。长期这样引导训练,就能让学生找到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生1:“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一句中,句式上巧用倒裝,强调“碧绿”,黑土地、碧绿茵陈蒿,几个简短的句子,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富有活力生机的画面,这也是葡萄出窖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样表述“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碧绿的茵陈蒿。”就过于平常了,少了一点韵味。
  生2:“树醒了”“树枝软了”“树绿了”,“醒”用拟人的手法,把树写活了;“软”写得很形象,也很富动感;“绿”写得富变化感、色彩美。几个词为我们勾勒了一副春回大地的流动变化的画面。而且句子简短,读起来朗朗上口,富音韵美。如果用长句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汪曾祺说过:“语言像树,树干树叶,枝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文章的语言看上去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有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涵咏、比较、品读、玩味,琢磨其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一个标点,达到“窥一斑以见全豹”的效 果。只有这样,文本才会逐渐变得饱满立体起来,语文课堂才会逐渐变得充实而有味。
  三、 咀嚼玩味 品味文章情韵之悠长
  言是思想的载体,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要想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还得品其语言想见其为人,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入手”。
  《葡萄月令》是一篇状物散文,它描写的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因为字里行中融入太多只属于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因此它写的可能还是“人”。正如徐卓人在《永远的汪曾祺》一文中这样写道:“把葡萄这颗小小的生命一月月写来,竟然写出了一个生命的宁馨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得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咀嚼文字,玩味语言,带领学生沉入到言语的世界中,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人文美和汉语的独特魅力,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韵味。
  在《葡萄月令》教学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环节,让学生通过品析语言,咀嚼词语去看描摹文字背后的那个“人”。而学生在品读中发现,文章无论是写葡萄的生长还是劳作的现场,作者都是一边儿描摹着,一边儿在欣赏着,带着浓厚的兴味。特别是有这么几个场面描写“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若不是用了善于鉴赏的一双眼睛和一对耳朵去看去听,岂能细致微妙地捕捉?
  总而言之,散文教学离不开品读语言,在玩味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发现语言文字之美、作者写作技巧之精,还能体悟到字里行间蕴含的那份至真至美之情。不管语文教学多么需要“人文”,语言始终是走进文本深处的最重要的“抓手”,忽视语言的语文教学,就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文论[M].江苏文艺.1994.
  [2]叶圣陶.叶圣陶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作者单位:衢州第二中学语文组)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言教学中,没有一定量的词汇输入就不可能产生适时、得体的语言输出。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率的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呢?一、直观教学学词汇;二、歌曲、韵诗中学词汇;三、活动中学词汇;四、词汇分类记忆;五、创设情境,运用拓展;六、尊重遗忘规律,不断重复巩固。  【关键词】兴趣 学习 运用 巩固  在语言教学中,人们常把语言与词汇比作大厦和砖头,这足以说明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章兼中在《外语
期刊
【摘要】当今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这种能力,导致课堂效率非常低下。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们开始走新课改之路,在改革的路上,本人检到一点感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设诱人的情境 明确目标 营造美读氛围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安排自己学习活动,具
期刊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总在感慨: 90后的新一代学生对文化经典阅读的兴趣远远比不上影视、动漫、网络等作品,我们的文学经典常常被学生弃置一边。为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总是深感痛心。但是当我们在大肆批评这些“影视”、“快餐”类的文化时,是否可以转变一下观念,变弊为利?是否可以投学生的所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呢?在实际教学尝试中,我颇有感触: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喜爱,完全可以成为学生主动阅读文学经典名著的
期刊
三年前,我园迎来了一对双胞胎孤儿开开兴兴。在本案例中,我就这对特殊孤儿的语言和行为发展列举一二,试图来分析起形成原因和解决的方法。  一、案例描述  例一:开开兴兴刚进小班之时,每天除了进教室之前叫一声“老师早”之后,一天中几乎再没有言语,任凭老师怎么跟他们谈话,他们总是睁大眼睛沉默,老师都被他俩弄得束手无策了。  例二:开开兴兴进入中班后,一次晨间谈话的内容是让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大家纷
期刊
【摘要】教育与发展与时俱进,新课改势在必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把初中英语教学进行得有声有色,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一次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机遇。通过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经验积累,我认为教师的主观认知和理念更新是前提,在此基础上,灵活采用科学、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的空间,借助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来提高教学成果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更新 人本 创设 和谐  新课标的实施
期刊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五种导向型工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区位选择原则;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学案教学调动学生
期刊
《瓦尔登湖》在其平铺直叙、简洁明朗和有观点的文字中,蕴涵着优雅细致纯净透明的美。怎样教授这篇课文?我的做法是:  认识美。美好的标准是:撞击心扉,震颤心灵,使自己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样的文字在文中多如夜空中的星星。我让学生每人指认一处,然后美美地将它朗读出来。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美点展示。这是对学生美的直觉性和美的敏感性的训练。  鉴赏美。我把这一步称之为美点鉴赏。我引领学生对其非常喜欢的美点反复细读
期刊
【摘要】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利用“阅读材料”树科学家形象,学科学家精神;利用“阅读材料”学物理史实,受辩证法教育;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各种能力;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得。  【关键词】素质教育 阅读材料 物理史实辩证法教育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
期刊
【摘要】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选入的小说《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的作品,小说通过主人公安恩牵着她心爱的奶牛到集市上“散心”的情节,成功塑造了一位贫穷却很仁慈、可亲而又可敬、充满人性之美的感人形象,呼吁人们尊重并关心动物生命情感的需求。在教学本文的课堂上,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说到“安恩是可敬的”的这一感受,笔者利用这个契机,围绕“安恩为什么是可敬的?”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
期刊
【摘要】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更谈不上作文之乐。观摩了区作文研训活动之后,笔者发现只要在教学中注重有“趣”、有“货”、有“情”,那么作文教学就能实现“快乐作文”的追求。  【关键词】快乐作文 兴趣 情感  现在一提起作文学生总是“怕”字当头,老师则已黔驴技穷。对笔者而言,“快乐作文”似乎成了无法企及的海市蜃楼。带着对“快乐作文”的迷惑和憧憬,笔者有幸观摩了本区的作文教学研训活动,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