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以下简称“新教材”)编辑思想明确,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要求,符合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充分显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可讀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胆结合教材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
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二、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三、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还有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既造成教学课时上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特点。因此,在教学上也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一中)
一、提倡以实验为主的“引导发现法”或“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
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再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做白磷燃烧的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当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进行强化巩固概念,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使水中的白磷燃烧,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滤纸、甘油滴在KMnO4晶体上着火等。这种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对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实践中认识概念,理解概念,从直观感知到理性认识,确信理论概念的正确。
二、提倡采用“边讲边实验法”及“对比迁移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新教材重视实验教学,全书安排84个演示实验、10个学生实验及9个选做实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有条件的要在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亲自做一遍实验。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了解物质变化的事实,掌握物质的性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第六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迁移衍生发展到新知识。
三、提倡用“讲练结合法”进行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等的教学
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是初中的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难点的分散。因此对这些难点的教学适宜采用分散教学,宜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勤练的“讲练结合法”,这种教学法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有教师的精讲,也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勤练,并强调教师要把化学用语、化学计算的内容分散到平时的教学中,对这些知识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巩固,不断强化记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技能逐步完善。
还有新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果把这些内容同以往教学一样放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既造成教学课时上的紧张,又发挥不了教材特点。因此,在教学上也要灵活处理,采用详讲与学生自学,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既能解决课时紧张的矛盾,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县柏庄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