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w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材的普及与推广、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中学语文课堂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中学语文新課程的改革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笔者就通过对比新旧课程中的冲突,来探讨一下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旧冲突
  1.新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2.冷静看待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新课程就要求淡化升学取向。不过老师还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最好和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3.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1.教学过程简单化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内容纷繁复杂。但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只需让其多多参与、多多实践。即多读、多说、多写。写多了自然就会越写越精彩,说多了自然也就出口成章。以往老师所做的专题讲解、题海战术只是老师一厢情愿的做法。其实语文学习不外是阅读、写作和说话,通过点滴积累、日有小进来达到学习的最终目标。
  2.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理念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信任、宽容和尊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甚至不过激的标新立异,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课程改革要求实
  作为语文老师要经常性地看一些语文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或文章,不断为自身充电,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专家的理论知识,脱离语文教参的约束,追求创新与博大。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契机,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语文的教学也要从思想上、行为上进行全新的转变,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俊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9(29).
  [2]刘盛玉.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学习,2009(11).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其他文献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他们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一、培养学生“求真求诚
好戏在开台之前,总少不了激越的锣鼓,以壮声势,吸引观众。教师上一堂课,就如演一出戏剧,也需要有个精彩的开头,去拨动学生心弦。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轻松愉悦、主动地参与学习。那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一、提示引入法  有些课文取材广泛,因为受到空间的阻隔和时间的限制,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不了解文章的背景,就难以理解文中的人物和情节。这样
摘 要:故事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参与课堂,体现主体作用。  关键词:故事教学;实施;反思    我们学校属课改实验区,使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是帮助学生学习,陪伴青少年成长的思想品德教科书,该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学生“学”的角度为出发点,是名副其实的“学本”。就是说它是在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说其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每一堂語文课更像是一篇散文,应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来。“形散而神不散的语文课堂”指的是语文教师调用全部所知,充分开创并利用多种知识传授方式,多种有益于开启学生心智的手段和多种探究获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比前几年鲜活、生动了许多,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愉悦、宽松、平等学习着语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也“不甘落后”,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课改热潮,很多一线教师也作出巨大努力:学习、研讨和借鉴新课程理论,寻找并努力拉近特教与普通教育的差距,并以其精髓融入特教课堂教学之中,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前所未有、值得欣慰的教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