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出现规模创纪录的资金外流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金融稳定性的担心,也令中国央行以降息提振放缓经济的努力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头三个月,中国国际收支逆差达800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季度净流出量。
考虑到中国在同一时期内的贸易顺差还很高,这一资金外流的规模就愈发令人吃惊了。在不断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令中国进口额大大缩水之际,中国录得79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是近五年来的最大顺差。
然而,这一数字却被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外流资金超过,后者达到创纪录的1590亿美元。而中国股市暴涨带来的诱惑,也未能逆转资金外流的趋势。
资金外流或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六年来的最慢经济增长速度。不过,不断升值的美元及不断降低的中国利率,也在推动资金流出中国。
荷兰国际集团金融市场(ING Financial Markets)驻新加坡亚洲研究主管蒂姆 . 康顿(Tim Condon)表示:“考虑到所有因素,(中国政府)更希望资金不要外流,因为资金外流可能打击市场信心。”
以某些标准而言,中国资金外流的现象已持续了一年以上。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已连续第7个季度减少——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资金外流的规模仍未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一季度外流资金创下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长期维持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严格控制。
而且,就算800亿美元的季度资金外流规模保持一整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也只相当于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外汇储备的9%。这一点足以解释为何官方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过分担忧。
上个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曾表示:“今年一季度外汇呈现外流趋势,但是当前的资本流出是意料之中的有序调整,并非违法、违规的资本外逃。”
分析师们表示,区分所谓“热钱”外流和对外直接投资(FDI)也十分重要。前者是纯粹的金融投资,后者则与实体经济的活动有关,而实体经济活动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的。
康顿表示:“中国拥有规模巨大的制造业部门,目前正在寻找能够降低业务成本的地区。由此而出现的资金流动是‘冷钱’——它们是与商品和服务相联系的。”
中国政府正在推行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走出去”政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在该政策的帮助下,2014年中国FDI赤字为3300万美元,这是FDI自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赤字。
经济学家还表示,除了FDI以外,甚至部分纯粹的金融性流动也应被视为健康的资金流动,它们是中国储户借外国资产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而产生的流动,不是害怕中国经济放缓的表现。
此外,资金外流的原因还包括中国近期的金融改革。一方面,中国放宽了对资本的管制。另一方面,中国正小心地通过“沪港通”等机制鼓励金融流动。“沪港通”机制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
不过,资金外流令中国央行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努力复杂化。过去十年,央行购入流入外汇,是中国银行体系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如今,由于资金外流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缩水,中国央行正转向新的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
这些新的办法中,最重要的方式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曾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迫使商业银行将部分新创造的基础货币留在央行,作为无法用于放贷的储备金,从而实现限制货币过度增长的目的。如今,它正在采取相反的操作方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弥补资金外流导致的流动性丧失。
不过,虽然今年中国总计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1.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18.5%,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中国央行要想实现12%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必须采取进一步降准措施。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刘鎏表示:“年初至今外汇流入为负,我们认为,当前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放松的关键因素是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从而压低了货币乘数。”
除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还三次大幅降低基准利率。不过,降息可能会降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尤其是相对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加剧资金外逃。与中国央行形成对照的是,美联储预计将于今年提升利率。
根据中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头三个月,中国国际收支逆差达800亿美元,是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季度净流出量。
考虑到中国在同一时期内的贸易顺差还很高,这一资金外流的规模就愈发令人吃惊了。在不断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令中国进口额大大缩水之际,中国录得79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是近五年来的最大顺差。
然而,这一数字却被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外流资金超过,后者达到创纪录的1590亿美元。而中国股市暴涨带来的诱惑,也未能逆转资金外流的趋势。
资金外流或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现了六年来的最慢经济增长速度。不过,不断升值的美元及不断降低的中国利率,也在推动资金流出中国。
荷兰国际集团金融市场(ING Financial Markets)驻新加坡亚洲研究主管蒂姆 . 康顿(Tim Condon)表示:“考虑到所有因素,(中国政府)更希望资金不要外流,因为资金外流可能打击市场信心。”
以某些标准而言,中国资金外流的现象已持续了一年以上。中国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已连续第7个季度减少——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不过,经济学家表示,中国资金外流的规模仍未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一季度外流资金创下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长期维持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严格控制。
而且,就算800亿美元的季度资金外流规模保持一整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也只相当于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外汇储备的9%。这一点足以解释为何官方似乎对这个问题并不过分担忧。
上个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曾表示:“今年一季度外汇呈现外流趋势,但是当前的资本流出是意料之中的有序调整,并非违法、违规的资本外逃。”
分析师们表示,区分所谓“热钱”外流和对外直接投资(FDI)也十分重要。前者是纯粹的金融投资,后者则与实体经济的活动有关,而实体经济活动是中国政府积极鼓励的。
康顿表示:“中国拥有规模巨大的制造业部门,目前正在寻找能够降低业务成本的地区。由此而出现的资金流动是‘冷钱’——它们是与商品和服务相联系的。”
中国政府正在推行鼓励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走出去”政策。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在该政策的帮助下,2014年中国FDI赤字为3300万美元,这是FDI自2004年以来首次出现全年赤字。
经济学家还表示,除了FDI以外,甚至部分纯粹的金融性流动也应被视为健康的资金流动,它们是中国储户借外国资产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而产生的流动,不是害怕中国经济放缓的表现。
此外,资金外流的原因还包括中国近期的金融改革。一方面,中国放宽了对资本的管制。另一方面,中国正小心地通过“沪港通”等机制鼓励金融流动。“沪港通”机制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投资香港股市。
不过,资金外流令中国央行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提振经济的努力复杂化。过去十年,央行购入流入外汇,是中国银行体系创造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如今,由于资金外流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缩水,中国央行正转向新的办法扩大货币供应量。
这些新的办法中,最重要的方式是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中国央行曾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迫使商业银行将部分新创造的基础货币留在央行,作为无法用于放贷的储备金,从而实现限制货币过度增长的目的。如今,它正在采取相反的操作方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弥补资金外流导致的流动性丧失。
不过,虽然今年中国总计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1.5个百分点,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在18.5%,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中国央行要想实现12%的广义货币增长目标,必须采取进一步降准措施。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刘鎏表示:“年初至今外汇流入为负,我们认为,当前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放松的关键因素是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高位,从而压低了货币乘数。”
除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还三次大幅降低基准利率。不过,降息可能会降低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尤其是相对美国资产的吸引力,从而加剧资金外逃。与中国央行形成对照的是,美联储预计将于今年提升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