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仅仅是音乐艺术家才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大多数人都具有乐感,甚至具备音乐的创作能力,但是作曲家具备将对音乐的体会以科学的方法,用音符表现出来。创造力往往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后期对音乐的推理、演绎、创造和回忆等思维至关重要,因此,后天学习的环境以及科学的培养方式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特性中的体现、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内涵及情感表现中的应用以及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审美表现中的实践应用三个角度,对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中的实践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的交流参考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想象思维;音乐创作;实践;探讨
前言:
想象思维是音乐创作中,一种神奇的精神创造活动,是作曲家创作的灵魂所在,是所有音乐创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创作能力与生俱来,只是创作能力的大小不一。在如今科技主导的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培养当代人的音乐思维,挖掘创造力,使其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更完美的思维应用到音乐创作中,是当前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特性中的体现
一般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对生活中客观事物的主观认知和思考与其想象思维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传递出创作者自身的态度以及认知。音乐由人类创造,因此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活动。作曲家将自身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用音乐表现出来,加入自己的遐想,艺术家完美的平衡了直觉与逻辑、想象与现实、技巧与规律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把控作品的整个结构框架,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的美好的同时,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在生活中,自由创造力与劳动实践息息相关,通过劳动实践中对客观规律的不断探索,创作的艺术细胞就被激发出来。纵观古今,很多艺术家都是在现实“真”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象与联想,以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和技巧,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想象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加以作曲家的想象,融入艺术的灵魂,才能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内涵及情感表现中的应用
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这一年代的鲜明特征和风俗习惯,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诠释出来,这也是作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历史长河中,艺术家可以利用的素材丰富多彩,比如我国古代经典作品《高山流水》,其题材就是自然景色,作者将自身对山水的感悟和感情,加以想象润色,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作品中将流水的壮阔以及山水合一的画面完美的展现出来,通过动静、虚实的结合将音乐展现的更富生命力。一般情况下,人对美好事物的认知不只视觉上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音乐中的高低音可以给人以不同感受的共鸣,恰恰是这样的感受,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以及想象的空间,音乐的构思技巧使人们的感情更加鲜明化,通过艺术表现看,作品更富诗情画意,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因此想象思维在作品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创作者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与想象思维,有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侧重于变现感情,有的人则侧重于音乐结构和技巧的使用,无论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都是在塑造内心的想象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将音乐技巧不知不觉的融入作品之中,毫无刻板雕琢之意,一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这就表明想象思维的表现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音乐创作的技巧、乐理知识,包括实际的日常生活,它们都为想象思维服务,都是作曲家实现创造力的基础。
三、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审美表现中的实践应用
从音乐构成的整体角度来看,主要由旋律线条的线性思维和多声部组成;从音乐技法角度来来看,主要分为十二音序列和主调音乐。但是无论哪种题材的创作,想象思维要合理运用,都要以自然、历史为前提,不可凭空捏造,不能够凭空编造,要以反映客观事实为基础,这样的艺术就是合理的艺术,就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大多时候人们总感觉人们以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大多源于艺术家自身对事物的情感,是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形成的,还有人感觉一个成功的作品,是作曲家自身情感与真理的交融,这是激发听众审美热情和情感共鸣的关键。人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认识表现出了人们对音乐审美的不同依据,并没有从本质上解释创作实践的真正意义。但是从艺术家来说,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法脱离想象力独立创作,因为音乐创作的本质就是创造力的体现,通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将生活中的素材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实质,为听众提供一定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在美学意义方面的内容提供相关的价值判断。
结束语:
音乐创作是创作者脑力和体力劳动相融合的结晶,在作品构思时,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思维,除此之外,作曲者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音乐素质,超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必要的。作曲者还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哲学观,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创作者要不断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因为它是创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经过艺术家不断的思考和想象思维的升华过程,创作才会具备创新性,让人眼前一亮。不斷创新创作的思维理念,是音乐创作者及研究者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楚映.点亮音乐创造力的星星之火——浅论中学音乐“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5(9):50-51.
[2] 李嘉.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声学乐器中的实现特征——从具有电子音乐工作经验的作曲家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90-99.
[3] 吕梅.试论想象力与音乐创作的关系[J].当代音乐,2015(20):111-112.
[4] 林霞.意向、想象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作用[J].福建歌声,2011(2):54-55.
[5] 邵桂兰,王建高.论音乐创作与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及其模式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3):9-14.
关键词:想象思维;音乐创作;实践;探讨
前言:
想象思维是音乐创作中,一种神奇的精神创造活动,是作曲家创作的灵魂所在,是所有音乐创作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创作能力与生俱来,只是创作能力的大小不一。在如今科技主导的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创作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社会变化的基础上,培养当代人的音乐思维,挖掘创造力,使其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更完美的思维应用到音乐创作中,是当前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特性中的体现
一般音乐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对生活中客观事物的主观认知和思考与其想象思维的完美结合是艺术家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情感,传递出创作者自身的态度以及认知。音乐由人类创造,因此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实践活动。作曲家将自身对生活中事物的认知,用音乐表现出来,加入自己的遐想,艺术家完美的平衡了直觉与逻辑、想象与现实、技巧与规律之间的关系,合理的把控作品的整个结构框架,使人们在享受音乐的美好的同时,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在生活中,自由创造力与劳动实践息息相关,通过劳动实践中对客观规律的不断探索,创作的艺术细胞就被激发出来。纵观古今,很多艺术家都是在现实“真”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想象与联想,以各种音乐表现形式和技巧,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要来源于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想象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加以作曲家的想象,融入艺术的灵魂,才能更加具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内涵及情感表现中的应用
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这一年代的鲜明特征和风俗习惯,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诠释出来,这也是作为艺术家应该具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历史长河中,艺术家可以利用的素材丰富多彩,比如我国古代经典作品《高山流水》,其题材就是自然景色,作者将自身对山水的感悟和感情,加以想象润色,给人超凡脱俗的感觉,作品中将流水的壮阔以及山水合一的画面完美的展现出来,通过动静、虚实的结合将音乐展现的更富生命力。一般情况下,人对美好事物的认知不只视觉上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音乐中的高低音可以给人以不同感受的共鸣,恰恰是这样的感受,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以及想象的空间,音乐的构思技巧使人们的感情更加鲜明化,通过艺术表现看,作品更富诗情画意,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因此想象思维在作品创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每个创作者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艺术与想象思维,有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侧重于变现感情,有的人则侧重于音乐结构和技巧的使用,无论何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都是在塑造内心的想象世界。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艺术家将音乐技巧不知不觉的融入作品之中,毫无刻板雕琢之意,一切行云流水,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这就表明想象思维的表现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之上的,而音乐创作的技巧、乐理知识,包括实际的日常生活,它们都为想象思维服务,都是作曲家实现创造力的基础。
三、想象思维在音乐创作审美表现中的实践应用
从音乐构成的整体角度来看,主要由旋律线条的线性思维和多声部组成;从音乐技法角度来来看,主要分为十二音序列和主调音乐。但是无论哪种题材的创作,想象思维要合理运用,都要以自然、历史为前提,不可凭空捏造,不能够凭空编造,要以反映客观事实为基础,这样的艺术就是合理的艺术,就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大多时候人们总感觉人们以为音乐作品的内容大多源于艺术家自身对事物的情感,是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形成的,还有人感觉一个成功的作品,是作曲家自身情感与真理的交融,这是激发听众审美热情和情感共鸣的关键。人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认识表现出了人们对音乐审美的不同依据,并没有从本质上解释创作实践的真正意义。但是从艺术家来说,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无法脱离想象力独立创作,因为音乐创作的本质就是创造力的体现,通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将生活中的素材以音乐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展示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实质,为听众提供一定的审美空间和审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在美学意义方面的内容提供相关的价值判断。
结束语:
音乐创作是创作者脑力和体力劳动相融合的结晶,在作品构思时,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思维,除此之外,作曲者还应具有过硬的专业音乐素质,超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必要的。作曲者还要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在创作过程中,还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哲学观,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创作者要不断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因为它是创作的基础和核心,只有经过艺术家不断的思考和想象思维的升华过程,创作才会具备创新性,让人眼前一亮。不斷创新创作的思维理念,是音乐创作者及研究者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楚映.点亮音乐创造力的星星之火——浅论中学音乐“创造”领域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5(9):50-51.
[2] 李嘉.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在声学乐器中的实现特征——从具有电子音乐工作经验的作曲家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90-99.
[3] 吕梅.试论想象力与音乐创作的关系[J].当代音乐,2015(20):111-112.
[4] 林霞.意向、想象在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中的作用[J].福建歌声,2011(2):54-55.
[5] 邵桂兰,王建高.论音乐创作与审美想象的基本类型及其模式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7(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