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走进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带着对生本教育的思考,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笔者注意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带领每一个学生真切地感受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真正实现了生本高效课堂。
  一、认真钻研教材,解读文本
  教学首先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怎样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是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教学流程的设计。
  因为《最后一头战象》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备课时,笔者设计了主要内容和细节两条线,两条线贯穿始终。阅读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体会阅读方法,但怎样能让方法的使用和内容理解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让人觉得生硬概念化?这是篇很悲壮的课文,文章情感情很浓烈,教师的情感怎样自然地融进去,而不显得装腔作势?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
  二、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
  思路要新颖,要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
  首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别人教案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
  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通过一遍遍的试讲,虚心听取各位领导和教师的意见,终于形成了较成熟的教案设计。
  1.课前交流让师生放松。设计一个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小游戏。比如,准备一组表现动物之间情感的图片,让学生配台词。这个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思维也很活跃。游戏很巧妙地与课文联系,为走进嘎羧的内心情感做好铺垫。
  2.走进文本,探求嘎羧的内心世界。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是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之后,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3.前后对比,领会文本表达的意义。在教学“重回战场”一节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对嘎羧重回战场时的吼声的描写入手。
  教师出示披挂象鞍前的嘎羧形象,设计问题:通过嘎羧出征前后形象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嘎羧出征之前的年迈体衰与重回战场的英武豪迈、威风凛凛之间的差异,以表明“这哪里是一头即将垂死的象?这是分明是一头战象,分明是一头善良忠诚英武豪迈的战象”。这样的描写使得一头活生生的战象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虽然昔日的年轻不再,昔日的战场不再,但嘎羧的勃勃雄心还在。出示问题:此时此刻嘎羧还会吼叫些什么?让学生拿起笔来,写写真情告白,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这样一堂课中,学生的听说读写都得到了训练。想象说话、对比阅读、动笔写写,抒发了学生的感情,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4.结合想象,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在学习本文时,采用了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组合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和描写的细腻。
  结合课堂小练笔,引导学生思考: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嘎羧仿佛在呼唤什么。教师进行点拨升华,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到它当时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重点抓住嘎羧重回战场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配乐朗读,烘托文章,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善良和忠诚情怀。配乐朗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此时,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得到了提升。反思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最后,出示沈石溪的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作为学习本节课的结束语,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并引发学生思考课文后面的情节中作者又是如何抓住动物具体行为体现其特点的,调动学生学习下节课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导、学、议、练”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落实“生本、师本、高效”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力争教会学生阅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自觉与不自觉地实践着“生本教育”,并获得了不菲的收获。
其他文献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化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包括自然、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等,并且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课堂上,教师还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追求的愉快、轻松、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快乐效果,而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
期刊
摘 要: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现实中存在诸多的低效甚至无效备课现象。本文从提高备课有效性的环节入手,从备课程、备学生、备情境、备教师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备课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以期通过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信息技术;备课;有效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师而言,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有效备课自然而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现代教育学也认为“思维常常由问题引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语文教学实践亦表明,教师提问的水平越高,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关键词:提问艺术;人文性;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期刊
摘 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整体回顾的基础之上的,其目的是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归纳,使阶段学习的内容形成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课时把学习思考小结、单元学习反思和学期内容进行排列梳理,以总结的方式将反思建构分为三部分:课时总结、单元总结和学期总结。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学习反思;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有六册教科书的知识要整理复习,还有大量的题目要完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在英语读写整合课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如何巧用思维导图,改善学生预习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加深课后知识的消化和迁移,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读写整合课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实验稿)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
期刊
摘 要: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它与其他组织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教育任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课外开展板羽球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在高中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实验法研究开展课外板羽球社团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管理方法,突出社团这种形式对中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在中学时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板羽球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大学生上网的频率、网络使用的有效引导以及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切实有效地通过网络文明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生,并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误区;网络使用;网络价值观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方式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丽江师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教育者的关注,以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理念也逐步达成共识。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数学,由于知识日益增多,与中、低学段比,知识的难度日益加深。怎样让数学课堂实效、高效?个人学习收效是微弱的,只有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在新知建构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产生高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不同程度地在
期刊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的积淀,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促进语文素养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有趣、有法、有用,使“日积月累”的教学扎实鲜活。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