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 “思政课”在探索社会实践形式方面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探讨,希望能够为更好促进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在实践的形式上,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由任课老师及系、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社会实践调研。
通过成立实践调查小分队,对实践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如河北师大住西柏坡村的社会实践。
(二)由任课老师与团委、学生处联合带队进行。这种形式一般是在假期进行。
(三)利用假期自主型学生社会实践。这种形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利用假期空余时间以小组方式进行。
(四)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比如河北大学组织的参观保定清苑地道战遗址。我校组织的参观李大钊纪念馆、北戴河集发农业园区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等活动。
(五)进行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如观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等内容的优秀影视作品、结合课程形势和内容变化发展进行的辩论赛、展览、演讲、表演比赛等。
综合起来,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形式,主旨是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达到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但从实际效果分析,期盼和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
第一,实践受众面太小。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教学效果,帮助绝大部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自觉关注社会发展,解决他们实际的困惑。但从现有社会实践结果看,由老师带队以小分队形式活动的取得的效果最好。实践中通过和老师的及时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关注某些问题,然后提交出相应的报告。这种形式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社会、理性认识社会现实的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学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果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者既要考虑师生人身健康和安全、基地容量、学生和老师的时间、资金等因素,而且还要涉及基地选择、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路况条件、等问题,在选带学生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虽然学生们热情而且积极参与,但最终实践的受众面较小。至于参观考察形式,除去路途所用时间,实际用于参观时间不多,所以这种形式往往是走马观花。参与学生人数和实际效果更加打折扣。
第二,实效性有待于提高。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究性、创新的活动。实践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锻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学生实践报告内容来看,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的自主型假期社会实践,真正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正确分析问题的只有极少部分。绝大部分学生的调查报告都是由网络上剪贴、粘贴而成。
第三,经费保障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重视和投入,拔出专款用于实践的教学。但由于各高校财务状况不同,实际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高校也存在校方截留情况。经费保障的不稳定使得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难以有效进行。因为涉及教师的工作量及津贴,有限的经费老师们希望由自己系部统一支配。对于实践课没有单列的学校来说,老师带队调研基本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而此时师生还要承担大量教学活动。如果在假期进行,老师休息时间被减少,又没有额外的补贴。老师又会觉得不合算。因时间和组织力量限制,很多学校不能有效组织社会实践工作。
二、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实效性分析
(一)创新课内实践形式,扩大社会实践的受众面,尽量使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思政课社会实践是把学生所学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中介。目标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只有少数人参加的社会实践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容易挫伤那些想参与但又无法参与的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核算成绩时也会造成对大多数同学的间接不公平引发学生不满或抵触情绪。我们鼓励学生尽量亲自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间接经验材料,创新课内运用材料的实践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因为间接经验虽然不是亲自实践得来,但间接经验的材料却可以拿来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达到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有效信息和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对课外实践的管理和考核。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因为这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形式。既可以丰富大学生们漫长假期的生活内容,又可以让他们走与群众相结合道路,了解体察社情民意,理解国史国情,增强对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疏于管理和监督,这种实践就可能流于形式,使学生们钻空子以网络抄手方式完成所谓的调查报告。因此对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学校要为师生搭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借助最新大数据统计,实时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创新考核和评分方式和标准,健全和强化过程考核机制,夯实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真实践、实实践。
(三)协调好各部门协作,稳定实践经费保障。目前中共中央、教育部、宣传部等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能否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義。国家专款用于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对思政课教师来讲是莫大的鼓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职责,也是整个高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育者的职责义务,各高校党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形成党委领导协调、思政课教师为主,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比如,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组织等方面,协调好各部门关系,要发挥好各部门优势,齐心协力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时间、精力、人员、组织等不足的问题。在经费的使用方面,稳定社会实践经费的保障,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使社会实践经费既合理有效用足用好,又不至于被变相回收或截留挪用。
总之,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的探索刚刚开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期盼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让更多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会科学理性地从历史和比较中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运用能力,成为拥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作者单位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部)
①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指令性项目“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ZL201714;②2015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SZ201503)。
一、“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在实践的形式上,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由任课老师及系、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社会实践调研。
通过成立实践调查小分队,对实践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如河北师大住西柏坡村的社会实践。
(二)由任课老师与团委、学生处联合带队进行。这种形式一般是在假期进行。
(三)利用假期自主型学生社会实践。这种形式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利用假期空余时间以小组方式进行。
(四)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比如河北大学组织的参观保定清苑地道战遗址。我校组织的参观李大钊纪念馆、北戴河集发农业园区及辽沈战役纪念馆等活动。
(五)进行丰富多样的校内实践活动。如观看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等内容的优秀影视作品、结合课程形势和内容变化发展进行的辩论赛、展览、演讲、表演比赛等。
综合起来,无论是校外还是校内形式,主旨是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达到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但从实际效果分析,期盼和实际还是有很大差距。
第一,实践受众面太小。社会实践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的教学效果,帮助绝大部分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自觉关注社会发展,解决他们实际的困惑。但从现有社会实践结果看,由老师带队以小分队形式活动的取得的效果最好。实践中通过和老师的及时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关注某些问题,然后提交出相应的报告。这种形式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社会、理性认识社会现实的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学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如果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者既要考虑师生人身健康和安全、基地容量、学生和老师的时间、资金等因素,而且还要涉及基地选择、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路况条件、等问题,在选带学生方面受到诸多限制。虽然学生们热情而且积极参与,但最终实践的受众面较小。至于参观考察形式,除去路途所用时间,实际用于参观时间不多,所以这种形式往往是走马观花。参与学生人数和实际效果更加打折扣。
第二,实效性有待于提高。实践活动是一种探究性、创新的活动。实践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锻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从学生实践报告内容来看,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的自主型假期社会实践,真正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正确分析问题的只有极少部分。绝大部分学生的调查报告都是由网络上剪贴、粘贴而成。
第三,经费保障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重视和投入,拔出专款用于实践的教学。但由于各高校财务状况不同,实际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高校也存在校方截留情况。经费保障的不稳定使得思政课的社会实践难以有效进行。因为涉及教师的工作量及津贴,有限的经费老师们希望由自己系部统一支配。对于实践课没有单列的学校来说,老师带队调研基本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而此时师生还要承担大量教学活动。如果在假期进行,老师休息时间被减少,又没有额外的补贴。老师又会觉得不合算。因时间和组织力量限制,很多学校不能有效组织社会实践工作。
二、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实效性分析
(一)创新课内实践形式,扩大社会实践的受众面,尽量使在校大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思政课社会实践是把学生所学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的中介。目标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只有少数人参加的社会实践一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容易挫伤那些想参与但又无法参与的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核算成绩时也会造成对大多数同学的间接不公平引发学生不满或抵触情绪。我们鼓励学生尽量亲自实践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间接经验材料,创新课内运用材料的实践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活动。因为间接经验虽然不是亲自实践得来,但间接经验的材料却可以拿来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材料的搜集和整理过程,达到锻炼学生收集整理有效信息和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对课外实践的管理和考核。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因为这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变化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形式。既可以丰富大学生们漫长假期的生活内容,又可以让他们走与群众相结合道路,了解体察社情民意,理解国史国情,增强对课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疏于管理和监督,这种实践就可能流于形式,使学生们钻空子以网络抄手方式完成所谓的调查报告。因此对大学生的课外实践,学校要为师生搭建统一的网络平台,加强教师的指导和师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借助最新大数据统计,实时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创新考核和评分方式和标准,健全和强化过程考核机制,夯实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真实践、实实践。
(三)协调好各部门协作,稳定实践经费保障。目前中共中央、教育部、宣传部等部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能否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義。国家专款用于大学生思政课社会实践对思政课教师来讲是莫大的鼓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职责,也是整个高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育者的职责义务,各高校党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形成党委领导协调、思政课教师为主,各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比如,在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组织等方面,协调好各部门关系,要发挥好各部门优势,齐心协力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好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组织社会实践,时间、精力、人员、组织等不足的问题。在经费的使用方面,稳定社会实践经费的保障,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使社会实践经费既合理有效用足用好,又不至于被变相回收或截留挪用。
总之,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的探索刚刚开始,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期盼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创新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让更多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会科学理性地从历史和比较中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运用能力,成为拥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作者单位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政部)
①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研究指令性项目“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YZL201714;②2015年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SZ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