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是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德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德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开展方式尤为重要。我园从德育的视角出发,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养分和智慧,让幼儿通过主动学习、认知体验、积极创造、共同探究,从而实现协调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品质,对培养明礼雅行的“阳光宝贝”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环境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校园环境
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推进,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设,从“育形”到“育心”,从“有形”到“无形”,从“他主”到“自主”,优秀传统文化向每一个生命个体展示着丰富的精神底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浓浓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心性,激励着师生向上、向美的追求。一进入校园,一个个由家长和幼儿共同绘制的、栩栩如生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铁杵成针”、“司马光砸缸”、“拔苗助长”等,散发着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每层的走廊、楼道上,有“三字经”,“行为习惯养成儿歌”,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一起感受,家长们在接送孩子时一起诵读;在教室、活动室里,以“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的故事”、“中国欢乐年”为主题的宣传墙,让孩子们融入在中国元素的环境氛围中,到处都是教师、父母和孩子们合作的中华文化传统饰品:有剪纸、布贴、竹编、脸谱、莲花灯、功夫扇、竹画、红灯笼等,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多元推进: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过程
丰富的道德滋养蕴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崇尚德性”、“尊老爱幼”等德育观念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全过程,逐渐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其内在的“真、善、美”。
1.生活即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既教育。德育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幼儿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是在认识世界、启迪心智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文明礼貌方面,68.4%的幼儿会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65.2%的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在生活习惯方面,38.7%幼儿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52.6%的幼儿依赖能力较强,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能力发展方面,48.2%的幼儿在游戏中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与沟通,32.8%的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习内容应来自幼儿的生活,活动实施应始终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让孩子在学习中知道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回馈”,从而在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对待社会中,会以善良之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游戏即教育。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活动的多样性。如:让幼儿感受集体合作游戏乐趣的“传统游戏活动区”,有丰富的“滚铁环”、“骑竹马”、“鸡毛踺”、“陀螺”、“风筝”、“翻花绳”等现成或自制材料,孩子们在玩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孩子们主题活动中的“中国好茶”,孩子们通过分茶、品茶、制茶、泡茶,领悟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孩子们了解我国戏曲文化创设的艺术文化活动“我是小小京剧谜”,通过搭建小戏台、制作表演服装、道具、脸谱、小戏迷的表演,在培养孩子们大胆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各种京剧形象--“生、旦、净、末、丑”等;在展示我国各民族不同服饰设计的科学领域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中,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服饰不同,但五十六个民族相亲相爱,就是一家人,从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选择适合幼儿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自主愉悦的游戏,潜移默化中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3.节庆活动即教育。从传统的节日中,适时寻找能够纳入幼儿德育活动的传统文化,合理设计系列活动。如在“欢欢喜喜中国年”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做手工灯笼、一起写对联、贴对联、一起包饺子、团汤圆等,激发幼儿对欢乐中国年的喜爱之情;“粽子飘香迎端午”的主题活动中,在环境创设、故事活动、分享成果等环节,通过幼儿制香包、挂艾草、讲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共同品尝与父母共同包的粽子,激发他们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崇敬之情;在“团团圆圆过中秋”中,我们营造“花好月圆”的温馨氛围,邀请家长孩子们一起过中秋,共同感受浓浓的亲情,如一起聆听故事“嫦娥奔月”,朗诵古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起参与制作月饼、品尝月饼等。同样,在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各个传统节日中,我们抓住节日契机,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聆听、观看、尝试、学习、表演和游戏,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氛围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深深地烙印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
4.互联网+即教育。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孩子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沟通与认知的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多的了解世界,看到许多现实社会看不到的新鮮事物。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拓寬德育途径,探索“互联网+”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活动方式。例如“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一些诗歌,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设计成 “快速抢答、对错、接龙、对答游戏、连连看” 等不同版本的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新信息技术传播的传统文化内涵;用绿幕抠图技术把“三字经”的内容,通过投放在有趣的游戏场景中,让孩子们共同参与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拓展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活动实效
在不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优化道德教育成长环境,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中,我们积极地拓展阵地与时空,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园内向家庭、社区延伸,从课堂向课外、网络延伸,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逐步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开辟专栏,延展优秀传统文化时空。
幼儿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与目标中,整合网络资源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构架起一个深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平台。在教育专栏中,全体师生及家长可以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古代及现代的榜样人物,幼儿园开展活动的花絮等,专栏的建设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空不再拘泥于课堂与校园;另外,为扩展教育的辐射区域和研究广域,幼儿园还建立微信平台和“QQ”群,搭建社区、幼儿园、家长“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互相分享、互相交流。
2.家园携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历史上著名的“盂母三迁”、“曾子杀猪”、“孔融让梨”等家庭德育教育证明不胜枚举。家庭是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幼儿道德教育的源头,它是影响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充分利用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一是礼仪与规范--孩子们学到如何从小养成做事有效率,待人接物讲礼貌的日常礼仪与规范;二是习惯与养成--给出具体的规范,进行生活习惯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仪表;三是学习与塑造--以学习为核心,在思想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道徳素质。从这些做法中,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力,提高幼儿道德教育活动的质量。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年时期养成的好品行,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从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领略伟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自强不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融会贯通中华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这对于幼儿德育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学习、感悟、最终践行,从而提高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位,有意识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信念,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石。
一、环境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优化校园环境
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推进,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建设,从“育形”到“育心”,从“有形”到“无形”,从“他主”到“自主”,优秀传统文化向每一个生命个体展示着丰富的精神底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浓浓的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的心性,激励着师生向上、向美的追求。一进入校园,一个个由家长和幼儿共同绘制的、栩栩如生的民间故事、成语故事“铁杵成针”、“司马光砸缸”、“拔苗助长”等,散发着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每层的走廊、楼道上,有“三字经”,“行为习惯养成儿歌”,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一起感受,家长们在接送孩子时一起诵读;在教室、活动室里,以“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京剧脸谱”、“十二生肖的故事”、“中国欢乐年”为主题的宣传墙,让孩子们融入在中国元素的环境氛围中,到处都是教师、父母和孩子们合作的中华文化传统饰品:有剪纸、布贴、竹编、脸谱、莲花灯、功夫扇、竹画、红灯笼等,让孩子们深深地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传统文化的经典魅力,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多元推进: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过程
丰富的道德滋养蕴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崇尚德性”、“尊老爱幼”等德育观念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全过程,逐渐培养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其内在的“真、善、美”。
1.生活即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既教育。德育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幼儿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是在认识世界、启迪心智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我们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在文明礼貌方面,68.4%的幼儿会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65.2%的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在生活习惯方面,38.7%幼儿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52.6%的幼儿依赖能力较强,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在能力发展方面,48.2%的幼儿在游戏中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与沟通,32.8%的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学习内容应来自幼儿的生活,活动实施应始终贯穿于幼儿的每日生活,让孩子在学习中知道什么是“感恩”、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回馈”,从而在对待家人、对待朋友、对待社会中,会以善良之心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游戏即教育。让孩子们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活动的多样性。如:让幼儿感受集体合作游戏乐趣的“传统游戏活动区”,有丰富的“滚铁环”、“骑竹马”、“鸡毛踺”、“陀螺”、“风筝”、“翻花绳”等现成或自制材料,孩子们在玩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孩子们主题活动中的“中国好茶”,孩子们通过分茶、品茶、制茶、泡茶,领悟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孩子们了解我国戏曲文化创设的艺术文化活动“我是小小京剧谜”,通过搭建小戏台、制作表演服装、道具、脸谱、小戏迷的表演,在培养孩子们大胆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各种京剧形象--“生、旦、净、末、丑”等;在展示我国各民族不同服饰设计的科学领域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中,让孩子们明白: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服饰不同,但五十六个民族相亲相爱,就是一家人,从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选择适合幼儿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孩子们通过自主愉悦的游戏,潜移默化中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
3.节庆活动即教育。从传统的节日中,适时寻找能够纳入幼儿德育活动的传统文化,合理设计系列活动。如在“欢欢喜喜中国年”的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做手工灯笼、一起写对联、贴对联、一起包饺子、团汤圆等,激发幼儿对欢乐中国年的喜爱之情;“粽子飘香迎端午”的主题活动中,在环境创设、故事活动、分享成果等环节,通过幼儿制香包、挂艾草、讲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共同品尝与父母共同包的粽子,激发他们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崇敬之情;在“团团圆圆过中秋”中,我们营造“花好月圆”的温馨氛围,邀请家长孩子们一起过中秋,共同感受浓浓的亲情,如一起聆听故事“嫦娥奔月”,朗诵古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起参与制作月饼、品尝月饼等。同样,在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各个传统节日中,我们抓住节日契机,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聆听、观看、尝试、学习、表演和游戏,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氛围中,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深深地烙印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
4.互联网+即教育。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孩子们广泛使用的一种沟通与认知的方式,孩子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更多的了解世界,看到许多现实社会看不到的新鮮事物。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我们结合时代背景,拓寬德育途径,探索“互联网+”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活动方式。例如“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一些诗歌,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设计成 “快速抢答、对错、接龙、对答游戏、连连看” 等不同版本的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新信息技术传播的传统文化内涵;用绿幕抠图技术把“三字经”的内容,通过投放在有趣的游戏场景中,让孩子们共同参与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三、拓展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活动实效
在不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优化道德教育成长环境,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中,我们积极地拓展阵地与时空,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园内向家庭、社区延伸,从课堂向课外、网络延伸,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逐步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开辟专栏,延展优秀传统文化时空。
幼儿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与目标中,整合网络资源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构架起一个深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网络平台。在教育专栏中,全体师生及家长可以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古代及现代的榜样人物,幼儿园开展活动的花絮等,专栏的建设使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空不再拘泥于课堂与校园;另外,为扩展教育的辐射区域和研究广域,幼儿园还建立微信平台和“QQ”群,搭建社区、幼儿园、家长“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互相分享、互相交流。
2.家园携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历史上著名的“盂母三迁”、“曾子杀猪”、“孔融让梨”等家庭德育教育证明不胜枚举。家庭是幼儿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幼儿道德教育的源头,它是影响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充分利用家庭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一是礼仪与规范--孩子们学到如何从小养成做事有效率,待人接物讲礼貌的日常礼仪与规范;二是习惯与养成--给出具体的规范,进行生活习惯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仪表;三是学习与塑造--以学习为核心,在思想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健康人格,形成良好道徳素质。从这些做法中,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合力,提高幼儿道德教育活动的质量。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年时期养成的好品行,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从中华民族最悠久的文化精髓中汲取营养,领略伟大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自强不息、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融会贯通中华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这对于幼儿德育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学习、感悟、最终践行,从而提高自身人格修养、提升文化品位,有意识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信念,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