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当遇到学生犯错误,如何处理学生的犯错?是不假思索,狂风暴雨式的批评学生,还是静下心来,春风化雨般地开导学生?这是每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否正确对待这一问题,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它关系到教师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更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下面结合实例分析学生犯错时教师的处理策略。
案例:(一个上网的学生)。这是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情,一天晚上近十一点时学生舍长及生管老师先后给我打电话,告知班上于鹏还未归舍,听到此事,我吃了一惊,马上赶到学校询问详情,经过了解,得知于鹏可能去网吧了,于是我马不停蹄地前往可能去的网吧,挨个儿排查,终于在一个网吧找到了他,我又惊又喜,真想对他大发雷霆,可又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平静的说:“于鹏,外面冷,时间也很晚了,快回宿舍睡觉吧,明天还要上课呢”。于鹏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显然他以为我会大发脾气。
第二天下午刚好有一节班会课,按照惯例应该对于于鹏同学去网吧之事当作反面教材来教育全班同学,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决心放一放,等合适的时候,再找于鹏个别谈话,过了几天班上进行单元考试,我叫于鹏把卷子收齐送到教研室,这样比较自然,避免因其他同学的敏感而造成对于鹏同学自尊心的伤害,当他忐忑不安的把卷子送到教研室的时候,我微笑的对他说“于鹏,谢谢你”,我又给他倒了杯水,又拉了把椅子让他坐下,这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低下头羞愧地说“老师,我知道你叫我来是为了那天晚上的事,你批评我吧”,这正是我期待的,我高兴地说“于鹏,你是好孩子”,这时他的眼圈红了,眼泪也不自主的流了下来,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轻声说“于鹏,别难过,你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吧,这样好受一些”,在我的指导下,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的家庭是农村属贫困户,家庭对他期望也很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而他也很懂事,努力学习,可是学习上的竞争是无情的,在高二的期末考试中,名次从原班的二十五名一下子退到三十七名,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成绩的滑坡,压力巨大,使他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的自信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找不到倾诉内心痛苦的对象,就趁同学回宿舍睡觉的时候,溜出校门到附近网吧去聊天发泄。
得知这一切后,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觉得我不能只是单纯批评他的过错,更应该帮助他走出此时的低谷,于是我首先与他分析“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难找到一个可以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对象,并指出中学生去网吧的危害性,同时我提醒他做事要冷静不可率性而为,冲动行事,作为一个学校的寄宿学生应该遵守学校规则,决不能夜不归宿,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又与他探讨如何看待学习成绩,指出大海总有潮起潮落,学习也如此,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成绩的起伏,鼓励他重新树立自信心。针对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现状,我安慰他不要为学费担忧,可以根据贫困生政策,减免他的学费,最后我还郑重的表态,不会在班上提起这事,因为我相信他会改正,进步的,我想给他一次机会。
谈话将近二个小时,临走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网卡认真地说“老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宽容。这张卡交给你,你放心,我不会犯错了”,我也真诚地说“老师给你收藏着,等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再还给你”。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于鹏也如愿考上了大学,他也仍不时的给我写信,打电话,告诉我他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还不忘寄来贺卡,表达祝福,我最忘不了的今年春节时他寄来贺卡上写的两句话:“虽然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遇到的最好老师”,每当我读到这里,我都热泪盈眶,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还要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更令人幸福的呢?
案例分析: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教师要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在冷静的情绪下,才可以理性地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同时也留一点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切不可因为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冲动地说过头话而伤害学生、误解学生,如果产生抵触情绪就难有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針尖对麦芒”,加剧师生之间矛盾,使师生关系紧张、疏远。
犯了错的学生,大多会后悔、内疚,希望得到谅解。当学生犯了错之时,正是在人生路上跌倒,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因此用心去了解、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不应当对他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拥有宽容,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心灵契合。
当学生犯错,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是教育的常规,其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错误、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则需要创造性的驾驭。如果错误清楚明了。可当场批评,作“热处理”效果好;而如果有些问题的原因复杂,就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冷处理”更妥当。有些错误具有代表性,全体同学应引以为戒,可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而有些个别的、偶然发生的差错,就不必兴师动众,只要在小范围内解决就可达到预期目的。一句话,批评应注意轻重缓急,把握好分寸。建立在对学生真挚的爱的基础上,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恰似春风化雨,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真心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学生做出不当的行为时,不当的只是行为本身,行为者的人格尊严没有任何理由受到蔑视和侵犯。这种要求的教育意义在于,要矫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只有依靠行为者内在力量,对行为者的尊重正是保护和培植其潜在的积极力量。如若因为行为不当招致对行为者的全盘否定和无情打击,实际上也打击了行为者内在的矫正不当行为的积极力量,不当的行为通常会愈演愈烈。反观人的发展,发展得好的人往往在过去受到较多的尊重和关爱。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宽容中,他就学会了理解。
案例:(一个上网的学生)。这是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情,一天晚上近十一点时学生舍长及生管老师先后给我打电话,告知班上于鹏还未归舍,听到此事,我吃了一惊,马上赶到学校询问详情,经过了解,得知于鹏可能去网吧了,于是我马不停蹄地前往可能去的网吧,挨个儿排查,终于在一个网吧找到了他,我又惊又喜,真想对他大发雷霆,可又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平静的说:“于鹏,外面冷,时间也很晚了,快回宿舍睡觉吧,明天还要上课呢”。于鹏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显然他以为我会大发脾气。
第二天下午刚好有一节班会课,按照惯例应该对于于鹏同学去网吧之事当作反面教材来教育全班同学,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决心放一放,等合适的时候,再找于鹏个别谈话,过了几天班上进行单元考试,我叫于鹏把卷子收齐送到教研室,这样比较自然,避免因其他同学的敏感而造成对于鹏同学自尊心的伤害,当他忐忑不安的把卷子送到教研室的时候,我微笑的对他说“于鹏,谢谢你”,我又给他倒了杯水,又拉了把椅子让他坐下,这时,他再也坐不住了,低下头羞愧地说“老师,我知道你叫我来是为了那天晚上的事,你批评我吧”,这正是我期待的,我高兴地说“于鹏,你是好孩子”,这时他的眼圈红了,眼泪也不自主的流了下来,我递给他一张纸巾,轻声说“于鹏,别难过,你有什么事就说出来吧,这样好受一些”,在我的指导下,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的家庭是农村属贫困户,家庭对他期望也很高,希望他能出人头地,而他也很懂事,努力学习,可是学习上的竞争是无情的,在高二的期末考试中,名次从原班的二十五名一下子退到三十七名,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成绩的滑坡,压力巨大,使他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的自信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找不到倾诉内心痛苦的对象,就趁同学回宿舍睡觉的时候,溜出校门到附近网吧去聊天发泄。
得知这一切后,我深深地被触动了,我觉得我不能只是单纯批评他的过错,更应该帮助他走出此时的低谷,于是我首先与他分析“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难找到一个可以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对象,并指出中学生去网吧的危害性,同时我提醒他做事要冷静不可率性而为,冲动行事,作为一个学校的寄宿学生应该遵守学校规则,决不能夜不归宿,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又与他探讨如何看待学习成绩,指出大海总有潮起潮落,学习也如此,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成绩的起伏,鼓励他重新树立自信心。针对他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现状,我安慰他不要为学费担忧,可以根据贫困生政策,减免他的学费,最后我还郑重的表态,不会在班上提起这事,因为我相信他会改正,进步的,我想给他一次机会。
谈话将近二个小时,临走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网卡认真地说“老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宽容。这张卡交给你,你放心,我不会犯错了”,我也真诚地说“老师给你收藏着,等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再还给你”。如今,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于鹏也如愿考上了大学,他也仍不时的给我写信,打电话,告诉我他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逢年过节他还不忘寄来贺卡,表达祝福,我最忘不了的今年春节时他寄来贺卡上写的两句话:“虽然我不是你最好的学生,但你是我遇到的最好老师”,每当我读到这里,我都热泪盈眶,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还要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更令人幸福的呢?
案例分析: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教师要善于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只有在冷静的情绪下,才可以理性地去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同时也留一点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切不可因为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冲动地说过头话而伤害学生、误解学生,如果产生抵触情绪就难有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針尖对麦芒”,加剧师生之间矛盾,使师生关系紧张、疏远。
犯了错的学生,大多会后悔、内疚,希望得到谅解。当学生犯了错之时,正是在人生路上跌倒,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因此用心去了解、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不应当对他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拥有宽容,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心灵契合。
当学生犯错,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是教育的常规,其目的是要让学生认识错误、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但如何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则需要创造性的驾驭。如果错误清楚明了。可当场批评,作“热处理”效果好;而如果有些问题的原因复杂,就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冷处理”更妥当。有些错误具有代表性,全体同学应引以为戒,可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而有些个别的、偶然发生的差错,就不必兴师动众,只要在小范围内解决就可达到预期目的。一句话,批评应注意轻重缓急,把握好分寸。建立在对学生真挚的爱的基础上,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恰似春风化雨,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真心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
学生做出不当的行为时,不当的只是行为本身,行为者的人格尊严没有任何理由受到蔑视和侵犯。这种要求的教育意义在于,要矫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只有依靠行为者内在力量,对行为者的尊重正是保护和培植其潜在的积极力量。如若因为行为不当招致对行为者的全盘否定和无情打击,实际上也打击了行为者内在的矫正不当行为的积极力量,不当的行为通常会愈演愈烈。反观人的发展,发展得好的人往往在过去受到较多的尊重和关爱。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生活在宽容中,他就学会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