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通大数据在职住分布的应用

来源 :交通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yu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口活动与空间结构功能配置之间的相互匹配落差日益加大,产生了各种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的加剧、空气质量的下降、职住的日益分离、通勤距离/时间的增长。就业与居住作为城市的主要职能,二者的空间结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交通、空间规划、空气质量污染等各方面与人口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特征。基于时空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的智能分析感知,可应用于城市治理之中,通过分析职住结构、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等方面,辅助构建面向智能感知服务的智慧城市。
  关键词:时空交通;大数据;职住分布
   以2019年1月北京市政府搬迁至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为契机,本文基于智慧感知的时空大数据来分析居民通勤出行行为与城市职住空间特征之间内在关系,提出时空交通大数据在优化城市交通规划、辅助运营决策中的作用,探讨重大政策事件对职住结构的影响分析。
  1 北京城市副中心概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一核一主一副”的城市空间布局。其中,“一副”即指北京城市副中心。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通州区全区约906平方公里。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2 基于时空交通大数据的职住分析模型
  2.1 职住指标分析
  2.1.1 居住-就业空间一致性指标
   居住-就业空间一致性指数(以下简称一致性指數)主要用来衡量该区域内就业人数与居住人口的空间一致性程度。结果为正,则说明该区域内就业比例高于居住比例,区域属性为就业导入性;结果为负,则说明该区域内居住比例高于就业比例,区域属于居住导入型;结果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则区域内职住空间越平衡。其公式为:
  2.1.2 职住空间平衡指标
   职住空间平衡指数主要包括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和就业者居住平衡指数两个子指数。相比于空间一致性指数单纯的从数量上比较,平衡性指数能够更好的从职住空间质量上反映各个区域的职住关系。
   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依据一卡通职住模型,主要用来衡量某个区域内居住者的就业平衡性。结果越小,则区域内的职住空间越不平衡。其公式为:
   就业者居住平衡指数主要用来衡量某个区域内工作者的居住平衡性。结果越小,则区域内的职住空间越不平衡。其公式为:
  3 通州区职住分布关系及变化
  3.1 通州区居住和就业人口分布结构
   2019年1月11日 ,北京市级党政机关和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搬迁,2019年12月通州区日均通勤总人数相对2018年12月上升了39.8%,其中在通州居住而外区工作的人数占2019年12月通勤总人数的57%,体现出通州区整体较为明显的居住特征。通州区工作人口(通州区工作外区居住人口与通州区居住通州区工作人口之和)上升的比例(89.2%)大于居住人口(通州区居住通州区工作人口与通州区居住外区工作人口之和)上升的比例(43.8%),说明通州区职住不平衡的情况有所改善,一方面来自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等通勤人员的增加,另一方面通州区居住和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3.2 通州区居住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
   通州区居住人口热力体现为西北多东南少的结构。居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仓街道和新华街道,在物资学院区域北运河西部区域尤为集中。人口热力最低的区域位于家务乡和永乐店镇。从2018年到2019年的居住人口热力的变化来看,居住人口结构变化不大,但是新华街道和北苑街道的人口热力减少较为显著,而通运街道和潞邑街道人口密度增加较多,这一变化与城市副中心北京市政府办公区搬迁影响有一定关系。
  3.3 通州区就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
   就业地热力分布呈现“双中心”、西北高东南低、城区向外递减的结构。双中心指的是通州城区商务中心和亦庄地区经海路区域,就业地聚集效应十分显著。就业密度最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中仓街道和北苑街道,就业密度较低的区域分布在东南部永乐镇。从2018年到2019年的就业人口热力的变化来看,就业人口结构中心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在副中心的带动下,未来通州区就业结构将形成多中心就业格局。
  3.4 通州区职住平衡分析及变化特征
   2019年相对2018年,跨区通勤客流呈现换乘次数减少、通勤时间增加。采用公共交通客流OD分析“一次出行”模型分析,通州区和城六区早高峰通勤时间分别为53分钟和40分钟,通州区比城六区多花费32.5%;通州区和城六区早高峰平均通勤距离分别为14 km和12 km,通州区比城六区多花费16.7%。且通州区早高峰出行量远高于晚高峰,说明通州区的居住属性相对就业属性来说更为明显。
   深入分析居住就业空间一致性指数、就业者居住平衡指数与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在居住和就业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规律,才能以职住平衡为目标将时空交通大数据在优化城市交通规划中发挥辅助运营决策作用。
   居住就业空间一致性指数从数量上反映区域内就业、居住的强弱关系。结果为正表示区域属性为就业导入性,结果为负表示区域属于居住导入型,通州区居住比例高于就业比例,属于居住导入型。由于平衡性指数(0%~100%)能更好地反映区域内职住的平衡情况,以下将分析通州区的平衡指数来衡量职住平衡情况。从北京市行政区的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来看,昌平、丰台属于典型的职住不平衡区域,且为居住导入型,通州区的居住者就业平衡指数为49%,职住不平衡情况略好于昌平。密云怀柔等远郊区域的职住较为平衡,大多数均在区内进行通勤。
   由于交通条件便利,与北京市区相邻的区域职住平衡指数较高,就业中心聚集地的职住平衡指数也较高。马驹桥镇和台湖镇的职住平衡指数在通州区排名靠前。
  4 总结与建议
   伴随着北京市政府搬迁完成,将带动城市副中心周围产业发展,到2035将年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常住人口疏解。
   首先,在通州区跨区通勤人数增长较多,对公共交通运力匹配及服务满意度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建议加快通州区各规划地铁线路的建设实施进度,同时也要考虑搬迁后公交运力的及时匹配。
   其次,在北三县居住、城区工作的热门区域,如国贸周边的地面交通在早晚高峰时段过于拥堵,这些通勤人群很大一部分在通州区中转,加上开业的中国尊将带来10万潜在客流,将加大通州区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因此建议北三县直达国贸的公交车变更为分流接驳至通州区各地铁站。
   最后,在职住平衡方面,通州区工作人口上升比例较大,说明通州区职住不平衡的情况有所改善,但长通勤时间、多次换乘的通勤特点依然明显,总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居住地属性。建议以城市副中心搬迁为契机,优化当地产业发展结构,增加本地就业吸引力,提升通州区内部通勤比。
  参考文献:
  [1]徐宏宇,王浩,王尔申.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GPS定位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31):8137-8142.
  [2]杨林,鲁廷武.基于GPS和GIS的车辆管理系统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80-81.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互联网+”移动应用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移动应用平台基础功能框架和移动应用集成框架,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管理人员移动应用的规范建设和集成应用。  关键词:交通运输;“互联网+”;移动应用平台;基础功能框架;集成应用   建设移动应用统一开发框架,将与各业务无关的基础性、共用性进行统筹建设,实现移动应用统一界面、统一基础功能和统一用户管理;同一用户基于不同的业务管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5G技术高科技移动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作为一个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也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借助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使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出行更加便捷。  关键词:5G技术;轨道交通;应用  1 背景   随着轨道交通运营信息化、无人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信息
期刊
摘 要:目前大多数加油站的油品配送采用“油站要货+人工调度”模式,主动配送比率低,人工干预多,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同时油品运营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具备业务数字化基础。通过搭建云计算平台对业务数据进行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分析,同时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销量预测模型,基于加油站、车辆、油库等资源构建主动配送模型,实现加油站的智能主动配送,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过实例研究分析
期刊
摘 要:公交企业车辆维保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提升、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历史原因,相较于安全监控、智能调度、出行服务等业务板块,车辆维修保养信息化管理手段较为滞后。本文分析现有公交维保系统存在的问题、建设目标,就公交智能维保系统总体架构及主要应用功能进行系统论述分析,对实施公交智能维保管理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
期刊
摘 要:在现时代中,地下轨道交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地下轨道交通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但是在地下轨道交通行业中也存在着很多职业病危害,对地下轨道交通行业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解决地下轨道交通行业职业病危害问题是非常紧迫的。本文选取某市3条地铁线路为研究对象,对地下轨道交通行业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提出了相应有效的防控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
期刊
摘 要:交通是基于人的行为而产生的一种行业,交通行为学旨在对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影响交通参与者进行出行选择和决策的相关因素,并利用相应的模型和方法将这些因素相互关联量化表示,从而为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安全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并对各类交通科学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将对交通行为学在交通网络分析的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并结合个人理解对其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的影响做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及展
期刊
摘 要:绿色低碳理念是现如今社会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环保理念,这一理念能够与城市交通规划紧密结合到一起,并指引人们选择环保节能的交通方式。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便利人们的日常出行,还能够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绿色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结合目前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绿色低碳理念;城市;交通规划建设   绿
期刊
摘 要: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下惠民利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基于大数据思维,阐述、分析了交通信息化建设与改造的思路与方法,包括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健全交通信息化数据库、标准体系建设等步骤。  关键词:交通信息化;大数据;标准化  0 引言   随着诸如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大数据应用建设与改造已成为近年来不同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作为现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大数据技术在机动车污染治理中的实现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对机动车污染防治的意义,然后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机动车污染治理中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机动车;污染治理  0 引言   随着工业水平及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机动车尤其是汽车数量剧增。据公安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3.72亿辆,其中机动车驾驶人已经
期刊
摘 要: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缓解了交通压力。由于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较高,车辆行驶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对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的要求更高。高速公路里程较长,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种类和数量均较多,通过建立信息化交通安全管理的系统,可以提升对高速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文主要探索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