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建筑业的发展也逐渐向信息化的领域渗透,其中BIM技术就是典型代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该项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施工速度,且房屋质量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有很大提升。本文围绕BIM技术展开讨论,对其信息管理进行大致介绍,并总结其优势,然后探究相应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BIM技术;优势;管理方法
为更好地迎合客户需求,增加房屋卖点,很多建筑单位在施工质量、智能系统等方面在不断优化,BIM技术被应用到房屋建造中。在众多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房屋的构造、功能逐渐多样化,在满足住户基础要求的同时,极大地便利其日常生活。目前我国正在探索更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
一、概念及优势
(一)概念
BIM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建筑施工时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分享,可对工程建設起到强大的技术支持,且充当监督者的角色,有效减少建造中出现的错误。一体化是装配式的通俗说法,指的是在施工期间,将各类系统和技术的辅助下,将半成品材料进行拼接、搭建。在确保建筑平衡稳定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装配过程。该类型建筑是在协同思想的指导下诞生的,此思想和总承包模式相适应,都将施工信息集中到一起,进行相应的管理过程,即集成化。
该技术的使用,使得建筑施工的相关信息实现实时共享,且装配过程处于监管之下。在施工方式、管理模式都与传统建筑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是一大突破[1]。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装配建筑的信息管理程度也在稳步提升当中。
(二)优势
该项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的一体化程度,减少房屋裂缝的同时,对建筑稳定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施工过程信息管理的专业性逐渐提升,在加上员工综合素质的增强,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明显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平面图纸投影成三维模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系统会自动生成施工方案,将人工设计的方案与之进行对比,将两者优点融合在一起。再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施工速度、质量都会得到较大提升。
二、装配过程概述
工程总包中BIM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在企业总部建立数据中心,在现场建立起监测网络,并在通信技术的作用下,将现场和总部联通起来。然后在设置小前端实现对现场数据的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进入数据中心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系统自动计算下,可快速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建立起ERP系统,将各分包商纳入实时监管之下,并能定期在信息共享平台上,交流最新技术,保证信息传递实时有效。
三、管理方法
(一)对产品制造的管理
结构件生产是建立在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传统建筑施工中,结构件的设计和加工信息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统一起来,工厂在未和设计者沟通的情况下,加工出的成品会与设计构想存在一定差异。BIM软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在软件内部联动系统的作用下,可对三维模型进行分解,将其拆分成相应构件,然后输入设计参数。构件成型图会通过信息传输向设计者反馈,设计人员优化图纸后,工厂就能完成相应的加工作业。其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导入设计:将所有设计数据导入到工厂生产管理体系当中,并明确每个构件的产量。信息系统会自动确定出需要的模具种类、数量,并根据要去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排产管理:不同构件的工序和加工时间存在明显不同,管理系统会根据构件特点合理布置现场设备,并给出详细的排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例如根据钢筋、浇筑件的日产量,可合理安排员工班组,优化人力配置;
平衡库存和采购:系统会自动检索物料出库数量和速度,生成相应的采购报表,其内容包括采购周期、材料数量、种类等;
堆场管理:生产好的装配件,都有相应编码。系统自动录入编码并对其分类,划分出制定的堆放场地;运输管理。按照建筑施工顺序,合理排布产品装车顺序,向施工现场依次配送。
(二)施工现场管理
工厂生产完成后,会像现场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生产材料的详单,监理对照详单可对进场材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厂家反馈。下面是对现场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总结。
材料供应和施工顺序协调起来。进场材料通常会在库房中存放,管理系统通过对施工进度的监测,按照编码将构件的出库顺序进行整理;
工作面管理。首先是对现场总平面的布置,利用5D-BIM对现场情况进行模拟,将水源、电源的供应位置设置在最佳方位,并指定各功能区。其次是交接管理,严格划分界限,防止材料混堆现象;优化管理。施工设备布置完成后,在模拟平台上完成装配过程,对不合理设备进行移位处理;
可视化管理。结构装配全程监控,保证各构件协调良好。关联管理。模型建造和现场进度同步,保证各项参数高度一致,便于检测装配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管理。将考勤、工资等录入系统自动考核,保证员工间公平竞争。
(三)运维管理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定期的维护必不可少,将BIM软件和多种系统集成到一起,可实现不同功能的维护,下面对集成系统加以总结:
自动控制。将电网、数据收集等纳入自动管理之下,若施工中存在电力事故,供电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安全管理。向施工人员下发电子卡,出入必须刷卡。当现场出现脏、乱、差现象时,保洁系统会提醒管理者完成打扫任务。现场材料系统都有登记,出现失窃现象可快速查明原因;
监控管理。在摄像头中安装故障报警器,摄像头出现位置偏移、摄像模糊等情况时,报警器响起提醒维修人员及时更换;
环境管理。测量现场的实时温湿度、空气质量等,进而对调整施工方案,使其适应现场环境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BIM技术的相关介绍,在装配建筑的背景下,对该技术的信息管理优势及概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管理方法。建筑业进来的发展非常快,逐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一体化建筑应运而生,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管理作用,目前此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完善当中。
参考文献:
[1]杨鹏.基于产业集群的住宅产业化质量监管体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6.
[2]樊则森,李新伟.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方法[J].建筑技艺,2014,(6):68-76.
(作者单位: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关键词:BIM技术;优势;管理方法
为更好地迎合客户需求,增加房屋卖点,很多建筑单位在施工质量、智能系统等方面在不断优化,BIM技术被应用到房屋建造中。在众多技术的支持下,现代房屋的构造、功能逐渐多样化,在满足住户基础要求的同时,极大地便利其日常生活。目前我国正在探索更先进的信息管理方法。
一、概念及优势
(一)概念
BIM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建筑施工时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分享,可对工程建設起到强大的技术支持,且充当监督者的角色,有效减少建造中出现的错误。一体化是装配式的通俗说法,指的是在施工期间,将各类系统和技术的辅助下,将半成品材料进行拼接、搭建。在确保建筑平衡稳定的情况下,快速完成装配过程。该类型建筑是在协同思想的指导下诞生的,此思想和总承包模式相适应,都将施工信息集中到一起,进行相应的管理过程,即集成化。
该技术的使用,使得建筑施工的相关信息实现实时共享,且装配过程处于监管之下。在施工方式、管理模式都与传统建筑存在很大差异,同时也是一大突破[1]。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装配建筑的信息管理程度也在稳步提升当中。
(二)优势
该项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的一体化程度,减少房屋裂缝的同时,对建筑稳定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施工过程信息管理的专业性逐渐提升,在加上员工综合素质的增强,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程度明显提高。在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平面图纸投影成三维模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系统会自动生成施工方案,将人工设计的方案与之进行对比,将两者优点融合在一起。再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施工速度、质量都会得到较大提升。
二、装配过程概述
工程总包中BIM技术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在企业总部建立数据中心,在现场建立起监测网络,并在通信技术的作用下,将现场和总部联通起来。然后在设置小前端实现对现场数据的全面搜集,各方面信息进入数据中心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系统自动计算下,可快速找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建立起ERP系统,将各分包商纳入实时监管之下,并能定期在信息共享平台上,交流最新技术,保证信息传递实时有效。
三、管理方法
(一)对产品制造的管理
结构件生产是建立在有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在传统建筑施工中,结构件的设计和加工信息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有效统一起来,工厂在未和设计者沟通的情况下,加工出的成品会与设计构想存在一定差异。BIM软件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此问题。在软件内部联动系统的作用下,可对三维模型进行分解,将其拆分成相应构件,然后输入设计参数。构件成型图会通过信息传输向设计者反馈,设计人员优化图纸后,工厂就能完成相应的加工作业。其信息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导入设计:将所有设计数据导入到工厂生产管理体系当中,并明确每个构件的产量。信息系统会自动确定出需要的模具种类、数量,并根据要去选择合适的原材料;
排产管理:不同构件的工序和加工时间存在明显不同,管理系统会根据构件特点合理布置现场设备,并给出详细的排产计划,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例如根据钢筋、浇筑件的日产量,可合理安排员工班组,优化人力配置;
平衡库存和采购:系统会自动检索物料出库数量和速度,生成相应的采购报表,其内容包括采购周期、材料数量、种类等;
堆场管理:生产好的装配件,都有相应编码。系统自动录入编码并对其分类,划分出制定的堆放场地;运输管理。按照建筑施工顺序,合理排布产品装车顺序,向施工现场依次配送。
(二)施工现场管理
工厂生产完成后,会像现场信息采集系统传输生产材料的详单,监理对照详单可对进场材料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向厂家反馈。下面是对现场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总结。
材料供应和施工顺序协调起来。进场材料通常会在库房中存放,管理系统通过对施工进度的监测,按照编码将构件的出库顺序进行整理;
工作面管理。首先是对现场总平面的布置,利用5D-BIM对现场情况进行模拟,将水源、电源的供应位置设置在最佳方位,并指定各功能区。其次是交接管理,严格划分界限,防止材料混堆现象;优化管理。施工设备布置完成后,在模拟平台上完成装配过程,对不合理设备进行移位处理;
可视化管理。结构装配全程监控,保证各构件协调良好。关联管理。模型建造和现场进度同步,保证各项参数高度一致,便于检测装配中存在的问题;
人员管理。将考勤、工资等录入系统自动考核,保证员工间公平竞争。
(三)运维管理
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定期的维护必不可少,将BIM软件和多种系统集成到一起,可实现不同功能的维护,下面对集成系统加以总结:
自动控制。将电网、数据收集等纳入自动管理之下,若施工中存在电力事故,供电系统会自动切断电源供应;
安全管理。向施工人员下发电子卡,出入必须刷卡。当现场出现脏、乱、差现象时,保洁系统会提醒管理者完成打扫任务。现场材料系统都有登记,出现失窃现象可快速查明原因;
监控管理。在摄像头中安装故障报警器,摄像头出现位置偏移、摄像模糊等情况时,报警器响起提醒维修人员及时更换;
环境管理。测量现场的实时温湿度、空气质量等,进而对调整施工方案,使其适应现场环境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对BIM技术的相关介绍,在装配建筑的背景下,对该技术的信息管理优势及概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管理方法。建筑业进来的发展非常快,逐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一体化建筑应运而生,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管理作用,目前此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还在不断完善当中。
参考文献:
[1]杨鹏.基于产业集群的住宅产业化质量监管体系研究[D].聊城大学,2016.
[2]樊则森,李新伟.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方法[J].建筑技艺,2014,(6):68-76.
(作者单位:中建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