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德就是医务人员在从医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规范要求,医德的高尚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医术是医务人员在从医过程中表现出的静湛的医疗技术。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要学医德。学校应对医学生在学习医疗技术的同时注重进行医德教育,把医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医德情操和精湛技术的是医务人员,使其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医术
一、医德与医术的关系
医德与医术密不可分。医学活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研究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它必然关注伦理道德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价值,否则,则不能真正实现实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医德与医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从古到今,许多医生都把医德和医术视为行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认为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病人的“诚”,只有具备“精”和“诚”两个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医”,才能成为“仁者”,也就是说,为医者应该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可见,医德与医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医德以医术为依托,医术以医德为指导,医术是实现医德本质的手段,而医德又将医术的发展方向控制在维护和保障人类健康这一正确轨道上。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可以说,一部医学史,既是医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医德本质不断实现、不断发展的历史。
二、医德和医术两者不可缺一
“医乃仁术”,医生首先应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不但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直接相关,而且与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历代医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曾明确提出“非其人勿教”。在西方,则有学医期满,按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的传统。
医生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与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的。我国的著名的医生裘法祖、林巧稚、赵雪芳、王忠诚、吴登云等就是具有崇高医德和精湛医术的楷模,值得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
医德的高尚和医术的精湛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特别是医德修养长久以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业操守,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真正成为医生以后的事。其实,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一名良医留下的不只是他的医术,更是他的医德。规矩行医,善待病人,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这些医德医风教育的培养是该从学医那一刻就开始的。
三、把医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医术学习过程中
1.课堂教学中培养
医学生的医德和医术教育培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始终把医德和医术教育贯穿于其中,每一个任课教师要做医德和医术教育的楷模,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如老师的按时上课、认真授课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上解剖实验课之前,组织学生向死者敬献鲜花以表示其尊重,因为无论死者生前是好是坏,但现在他在向后人做着贡献,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其次在上实验课时更要细心、专注,既要知道理论知识的内容,更要得到实验的理论根据;如让学生观看人的动、静脉时,如果在手术时把动、静脉错扎,将导致不可弥补的过错。如在临床实训课中,老师要求学生把每一个模型人都要像病人一样爱护,又要严格、正规操作。遇到抢救急症病人时,不但要争分夺秒为病人赢得时间,更要在抢救病人时精心、细致。这样既能体现高尚的医德,更展现出精湛的医术,因为任何怠慢病人的行为和不细致的操作等就可能使病人失去生命,酿成医疗事故的发生。这样既对学生得到医德的熏陶,也得到了医术的指导。
2.临床实习中的教育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德和医术教育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医德教育的目标是把自觉的医德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相应的医德行为,并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自觉的医德习惯,而在医德提升的同时更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技术。
在实习前,学校和医院要相互协调,选拔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医德和医术教育,使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时,既学到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同时不断地提升情绪体验的水平,培养仁爱、高尚的道德情感,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此阶段学生势必会受到来自不同渠道和负面功利色彩的影响,造成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这是医德教育面临最大挑战的阶段,要本着正面教育为主,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通过加强临床带教医师树立强烈的医德教育意识;可组织医学专家、杰出校友和实习生座谈,强化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作用;由专业老师正面导向,及时解决医学生的道德困惑等形式,使医学生在培养科学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的同时,将医生天职是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掌握精湛医疗技术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不仅使医德教育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中得到深化,起到良好的道德提升效果。而且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掌握了一定的医疗技术。
總之,医德和医术的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和医术的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精湛医学技术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广光 姜旭光 浅谈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渗透 卫生职业教育 2007. 4.145-146
[2]袁爱梅 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卫生职业教育 2006.8
[3]李中文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职业教育研究2004. 4. 66
[4]丁运良 加强医学生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医疗水平素质教育论坛2008.9
关键词:医学生 医德 医术
一、医德与医术的关系
医德与医术密不可分。医学活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它的目的是研究和维护人类健康,因此,它必然关注伦理道德因素在防治疾病中的价值,否则,则不能真正实现实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医德与医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密不可分。从古到今,许多医生都把医德和医术视为行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认为一个好的医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素质:对医术的“精”和对病人的“诚”,只有具备“精”和“诚”两个基本的素质,才能成为“大医”,才能成为“仁者”,也就是说,为医者应该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可见,医德与医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医德以医术为依托,医术以医德为指导,医术是实现医德本质的手段,而医德又将医术的发展方向控制在维护和保障人类健康这一正确轨道上。二者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可以说,一部医学史,既是医术不断进步的历史,同时也是医德本质不断实现、不断发展的历史。
二、医德和医术两者不可缺一
“医乃仁术”,医生首先应是道德高尚的人,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医务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着维护人们健康,预防、诊治疾病的任务。医学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其次要掌握精湛的医疗技术。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效果不但与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直接相关,而且与医师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历代医家都认为,道德高尚是医师角色的重要特征,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医生。我国古代医生择徒甚严,曾明确提出“非其人勿教”。在西方,则有学医期满,按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的传统。
医生角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与医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直接相关的。我国的著名的医生裘法祖、林巧稚、赵雪芳、王忠诚、吴登云等就是具有崇高医德和精湛医术的楷模,值得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
医德的高尚和医术的精湛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特别是医德修养长久以来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德为医之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业操守,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真正成为医生以后的事。其实,学医不只是学医术,更是学医德。一名良医留下的不只是他的医术,更是他的医德。规矩行医,善待病人,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这些医德医风教育的培养是该从学医那一刻就开始的。
三、把医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医术学习过程中
1.课堂教学中培养
医学生的医德和医术教育培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始终把医德和医术教育贯穿于其中,每一个任课教师要做医德和医术教育的楷模,并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他们。如老师的按时上课、认真授课的敬业精神对学生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上解剖实验课之前,组织学生向死者敬献鲜花以表示其尊重,因为无论死者生前是好是坏,但现在他在向后人做着贡献,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其次在上实验课时更要细心、专注,既要知道理论知识的内容,更要得到实验的理论根据;如让学生观看人的动、静脉时,如果在手术时把动、静脉错扎,将导致不可弥补的过错。如在临床实训课中,老师要求学生把每一个模型人都要像病人一样爱护,又要严格、正规操作。遇到抢救急症病人时,不但要争分夺秒为病人赢得时间,更要在抢救病人时精心、细致。这样既能体现高尚的医德,更展现出精湛的医术,因为任何怠慢病人的行为和不细致的操作等就可能使病人失去生命,酿成医疗事故的发生。这样既对学生得到医德的熏陶,也得到了医术的指导。
2.临床实习中的教育
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德和医术教育的重要阶段。这阶段的医德教育的目标是把自觉的医德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相应的医德行为,并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自觉的医德习惯,而在医德提升的同时更要掌握一定的医疗技术。
在实习前,学校和医院要相互协调,选拔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临床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加强对学生进行医德和医术教育,使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时,既学到应掌握的医疗技术,同时不断地提升情绪体验的水平,培养仁爱、高尚的道德情感,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医德情感。此阶段学生势必会受到来自不同渠道和负面功利色彩的影响,造成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这是医德教育面临最大挑战的阶段,要本着正面教育为主,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通过加强临床带教医师树立强烈的医德教育意识;可组织医学专家、杰出校友和实习生座谈,强化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作用;由专业老师正面导向,及时解决医学生的道德困惑等形式,使医学生在培养科学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的同时,将医生天职是治病救人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掌握精湛医疗技术形成一个整体,使学生不仅使医德教育在为人民服务中、奉献中得到深化,起到良好的道德提升效果。而且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掌握了一定的医疗技术。
總之,医德和医术的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医学院校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德和医术的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精湛医学技术的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广光 姜旭光 浅谈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医德教育的渗透 卫生职业教育 2007. 4.145-146
[2]袁爱梅 谈医学生的德育教育卫生职业教育 2006.8
[3]李中文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职业教育研究2004. 4. 66
[4]丁运良 加强医学生实习管理提高医学生医疗水平素质教育论坛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