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职教平台助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7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足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的发展,除了依托国家政策扶持,还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探索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有一番作为。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发展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才真正得以提升;只有农村稳定、农民富裕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安定和谐。
  
  农村干部是“薄弱环节”
  
  自今年年初起,“好书记”沈浩的事迹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作为赫赫有名的“小岗村”的村委书记,他“任劳任怨为老百姓干好事、干实事,6年里使小岗村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600元。”作为安徽省财政厅选派的干部,小岗村群众两度在他三年任期届满时集体摁手印将他留任。
  事实上,像沈浩这样的农村“带头人”,正是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干部,不但有能力带领农民致富,而且愿意为农村付出。这样的“好干部”在农村中还比较缺乏,成为束缚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总计有9亿农民,68万个行政村,有着500万名村支两委干部,他们是农民中的优秀人才,是我国最基层农村的执政者,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树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效果。
  当前,我国农村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就是结构不合理,比如村干部年龄偏大。据一项统计,河南某市5744名村支书中,50岁以上的2316人,占40.3%,35岁以下的为325人,仅占5.7%。笔者对湖南省1287个村的1370名村干部进行了调查,35岁以下的为151人(大学生村官占据一定比例),占11%,35~50岁的763人,占55.7%,50岁以上的455人,占33.3%。
  其次,与年龄密切相关的问题则是农村干部文化水平偏低,这是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据学者王征兵的调查显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初中文化程度占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6%。很难想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支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干部队伍能够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吗?
  再次,农村干部经济统筹管理方面的能力也亟待提高。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摆在第一位,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社会进步的基础。众多调查显示,最让村干部觉得棘手的工作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排在首位,村干部普遍认为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在重要位置抓,但又普遍感到难度很大,认为缺少好的发展项目,缺少资金推动,缺少发展的门路和办法。
  此外,农村干部队伍还存在工作方式陈旧的问题,有不少村干部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作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村干部自己制定村规民约,变相成了针对村民的罚款条文,有的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所有事情村级干部说了算,缺少服务意识,缺乏耐心细致的沟通、说服教育,导致村干部与群众间矛盾增多,关系紧张。除此之外,农村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公信力等方面也有待提高。
  
  村官“充电”迫在眉睫
  
  客观地讲,农村干部队伍现状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有关专家介绍说,干部队伍建设是我国政治建设进程中的“大头”,不仅仅是农树,整个干部队伍建设都面临“年轻化、知识化”的历史任务,因此,不能一味过分地苛责农村干部队伍的局限性。
  应该说,农村干部队伍现状有其“合理性”。我国改革开放只有30多年,相比较而言,农村还比较传统,很大程度上“乡里乡情”影响到农村的方方面面,比如农村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现象,在农村许多地区,“长者”更能服众,利于开展工作,而受时代所限,“长者”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都比较低,在新农村建设中局限性一步步显现出来。
  但是,年龄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农村工作环境和待遇对中青年人缺乏吸引力。调查显示,现在农村多为“六三八九部队留守”(六——老年人,三八——妇女,九——儿童),由于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小,新农村建设时间长、见效慢,村里的青壮年、有一技之长者都外出打工、读书、经商或创业。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干部只能从留守的村民中选拔,因而出现能人村外奋斗、弱者主持村政的怪象,致使村干部整体素质偏低,一定程度上出现“资源危机”。当前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萎缩,农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备人选缺乏非常普遍。
  此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农村干部角色不明晰,发展趋向不明朗,缺乏稳定性。村干部亦官亦民,从“官”字理解,他是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的领导者,是国家利益的代表,却不享受干部待遇。一句“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的笑谈,已道出了村干部的几分苦涩。从“民”字理解,他与村民无二,没有任何特权,没有级别,作为村民的利益代表,村民交付他权利,他得具有奉献精神,服务本村民众,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当两种利益出现矛盾时,他又扮演协调者角色,从内心而言,他们是矛盾的、困惑的。对大部分村干部而言,工作压力大,政治前途不明朗,角色的多重性,导致对村干部绩效考核不够重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影响了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稳定发展。
  其次,许多地方,农村生存条件差,经济待遇低,当村干部没有“奔头”。村干部不仅要为全村建设谋发展,更要带领村民致富,任务重,工作杂,谁家有了难事纠纷都要出面协调解决,没有社会福利保障,待遇低,付出与所得反差强烈。姜作培在其《千名村官调查》中指出: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付出与收入报酬不相适应,目前村干部承担的工作量、承受的工作压力比一般乡镇干部大得多,但收入普遍较低。一些村干部坦陈,自己在村里也是个有头有面的人,一年收入远不如一个在外打工的普通农民,心里总感到难以平衡。
  
  用好农村职教平台
  
  相对于一时难以改变的客观条件,提高现有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较为可行,基于此,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就显得比较迫切。
  如何构建起农村干部培训体系,使村干部具备带领农民致富的技能水平与管理才能?相关的技能培训、管理能力培训必不可少,而农村职业教育为此提供了大好平台。
  教育培训的任务为何要由职业教育来承担?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的。学者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的联系最密切,肩负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使命,在统筹协调资源、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而学校自身所具备的师资条件、教育资源与环境则是其他教育机构难以望其项背的。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利用职业教育平台,农村 干部培训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了,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岳阳县委针对农村村一级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后继乏人等问题,积极创新培养方式,把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县职业中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师资、场地及办学特色等优势,探索了一条村级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岳阳县自2002年在县职业中专创办村级后备干部基地以来,在校学员中有116人拿到了村级后备干部培训证书,21人担任了村级组织负责人,其中8人担任了村级主要领导职务,并轮训村级干部、后备干部860人,较好地缓解了长期困扰村级发展的瓶颈制约。
  岳阳县委组织部宋仲斌认为,在农村职业中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职专的师资、技术、设备优势,在武装理论的同时培养致富技能,并就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调研,共同探讨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特别是可以就地取材,从在校学生中培养后备干部,从根本上解决村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
  此外,2008年12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中华职业教育社、湖南省扶贫办联合举办了面向湖南省贫困地县的首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基于工作岗位对村干部的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确定了培训内容,设置了系统的培训课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1期,累计培训了1370名村支书或村干部。
  通过培训,广大村干部进一步了解了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方针,建立了当代村官工作新理念,拓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增强了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了带领农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许多学员表示受益匪浅,验证了良好的培训效果。耒阳市马水多湖德村村支部助理肖志龙为第二期村干部培训学员。他回村后,深入做好农户调研,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还利用培训期间所学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题”知识,动员组织村民成立板栗油茶专业合作社,有效地促进了资源整合、农民增收。
  邵阳九公桥镇中合村党支部书记郭跃德通过培训,明确了抓组织建设、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通过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修建了一个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帮一、一带二”活动,发展种植烤烟面积302亩,出售烤烟近600担,为农民增收30余万元。此外,还建成300亩板栗生产基地,年出产板栗18万斤,为农民增收54万元。2009年,他被评为邵阳市“十佳扶贫功臣”。
  据统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的村干部回村后,已有80%以上的村根据本村实情和资源发展优势,制订或修订了村级脱贫致富发展计划,部分贫困山村可望彻底脱贫,并成为当地的小康村。
  现今农民中流行一句俗话:“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利用职教平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显见这一培训方式的实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职教受限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使得这一培训方式目前还没能普遍开展,政策的持续性支持还没有形成体系。
  由此可见,各地政府组织部门应充分活跃起来,统筹各级党校、职业院校等机构的优势资源,设立不同目标级别的培训基地,建立多元培训体系,调度、组织各自区域的农村干部广泛参与,为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付诸努力,让农村干部真正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卓越领军者,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持续有效地前行。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和评价标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有利于教育主客体双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职业教育机制。在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统筹设施装备和畜牧业协调发展,着力推进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户)的机
评价活动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本应包含教学评价。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应重视将评价科学纳入教学设计,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发挥评价对育人的导向功
以1960年以来西藏境内已有记载的27次冰湖溃决灾害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西藏国家气象站点长时间序列(有效记录至今)日气温和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16个极端气温指数和6个极端
<正>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本届大会将以"互联互通&#183;共享共治——
[摘要]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根据“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在提高高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目前专业所需、未来求职所需、岗位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写作 课程内容 案例教学 实训项目 考核方式  [作者简介]方梅(1976- ),女,河南信阳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
区域教研工作转型的目标与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育人模式变革,指导教师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本文提出区域层面教研工作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