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贫困户基本集中在深度贫困区,贫困特点表现为复杂性和多维性,扶贫小额信贷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从多维性贫困角度进行分析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的贫困特征,从深层次剖析小额信贷在深度贫困区进行扶贫实践中的困境,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信贷扶贫对策建议,以供扶贫工作及政策制度者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多维贫困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007
1引言
扶贫小额信贷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国家投入的重要扶贫资源之一,其表现为以政府主导的以财政贴息为主,政府委托商业银行为贫困户提供贷款。在实操层面上具体体现为“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小额信贷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是有劳动能力和贷款意愿的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人口。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的资金困难,让贫困户有足够资金去开发和生产,增加产业收益,实现脱贫。国家通过贴息方式,风险补偿金方式委托银行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其本质是一种通过收入转移的方式进行扶贫。当前在我国小额信贷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金融服务品牌,为我国新时期减贫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区,这部分的贫困人口具有贫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贫困特征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经济贫困,而是集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文明等因素为一体的多维贫困现象,这部分人口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本的贫困,还表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里资本等方面的贫困。在多维贫困视角下,新时期小额信贷扶贫在深度贫困区的实践困境是什么?运行困境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破解困境寻找出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多维贫困视阈下小额信贷扶贫在深度贫困区的实践困境及内在机理的分析
21多维贫困的概念界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指一个人在经济物质方面比较匮乏,还包括由个人环境和社会限制所造成的机会缺失,从而使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更是用较大篇幅对贫困进行新的界定:“贫困不仅仅是指收入地位和人力发展不足,它还包括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包括缺少发言权,权力和被社会排斥在外。多维贫困是人类对贫困认识的转变,早期的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主要通过收入来衡量,即如果个体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难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即可判定为贫困,随着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从收入界定贫困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为个人及家庭收入以及资产很大程度具有隐蔽性,同时消费和开支也具有即时性和动态性,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可能很快将原本物质充裕的家庭变为贫困,以物质经济为单一维度衡量贫困并不科学。由此,广义的多维度贫困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人们对贫困更全面、更科学的概念界定,并在国际社会上达成共识,即贫困不仅是体现在物质资本匮乏,还体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等方面的匮乏。多维视阈下考察深度贫困区中的小额信贷扶贫,可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困扰小额信贷扶贫的因素及其运行的内在机理,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在信贷扶贫和管理过程中对症下药破解扶贫攻坚难题。为全面探析新时期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扶贫运行实践困境,本次研究以一个深度贫困县——L县的调查访谈为依据,考察了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实践中运行过程,对运行困境进行描述,分析内在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22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运行困境及内在机理分析
L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村(社区)委会,1552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55%,该县地形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至今未有高速路通过。L县是国定贫困县,具有深度贫困区的代表特性,截止2018年6月,该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7423户7612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1249%,贫困村3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共抽查访谈了72户(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农户,主要围绕着扶贫贫困识别、贫困户的贫困特征、贫困户对小额信贷的理解、申请意愿、资金使用和监管,扶贫工作者对小额信贷的宣传和对贫困人员申请贷款进行动员等相关问题,深入深度贫困村对村工作人员以及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在笔者所抽查访谈调研的农户样本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真正对小额信贷有准确的理解从而积极申請并成功获批的农户所占比例极少,基本不到20%,通过与农户的访谈对话发现,可用多维度贫困导致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来解释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制约导致了深度贫困区物质基础的匮乏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L县基本为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在调研的片区中,山地占比80%以上,人均耕种面积不到08亩,当地居民主要依靠在山上种植茶叶和茶果为生,访谈中,关于将信贷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笔者提的几个建议都被农户否决,具体否决的原因如下。首先,农户认为当前村里能开发种植茶叶的山地基本已经被开发完了,无法再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其次,在提到将资金用于养殖时,他们表示村里缺水,而畜牧业的养殖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他们所在村每年的蓄水量根本无法满足养殖业的大量用水需求;最后,由于地理区位偏远,本地生产的茶叶只好低价供给当地经销商,农户无法单独运出外地高价出售,因此,即使茶叶规模增大了相应的收入增加也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贫困户认为贷款的作用不大。无法将资金投入生产增收中,因此对小额信贷需求积极性不高。深度贫困区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等问题造成的物质基础短缺,使得贫困户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
第二,贫困户人力资本短缺导致的能力贫困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在深度贫困区的贫困户人口中,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占了贫困人口较大比例,这些人口本身无劳动能力,也就无法谈产业投资与发展。另外,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深度贫困区教育资源匮乏,使得祖祖辈辈对教育投资的不重视,导致了家庭的人力资本短缺。本次调研访谈中,多数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文化程度最高不超过初中学历,部分民众反映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所以对小额信贷扶贫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误解,从而申请贷款积极性不高。另一些贫困户则表示,因缺乏相应的技术,所以不敢发展种养业,比如某贫困户表示,之前想办个养鸡场,但是如果没有相关技术,鸡是很容易患病得瘟疫死掉的,所以最终放弃养鸡的想法。由此可见,当前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短缺将其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 第三,贫困户社会关系的短缺导致的社会资本贫困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在访谈中,出乎意料的发现多数贫困户对小额信贷过去没有关注,当跟他们讲解小额信贷的获贷条件和贷款额度以及政府贴息等相关利益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顿觉错失良机了,然后感慨都是因为没有什么熟人在政府部门,所以没有人透露相关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下来宣传时贫困户也没多关注,他们也没有挨家入户详细讲解。例如,贫困户罗某不断重复感概“都是因为我们没什么熟人在政府,政府有什么好的政策和福利我们都不知道,政府有什么好的福利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熟人其他的人一般不会告诉我们的。”贫困户社会资本的短缺使得扶贫中出现了怪像,就是多数的扶贫资源被当地的能人占有,而真正贫困的弱势群体难以获得扶贫资源。
第四,贫困户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导致的精神贫困从而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由于长期受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影响,聚居在L县的贫困人口与外界的联系少,眼界受到限制,受祖辈世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影响,表现出宁可安于现状也不愿意改变的观念,自我封闭,不乐意接受外界事物,对生活期望值不高,只求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这种思想观念尤其在少数民族当中表现更明显。本次调查中据当地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在当地开发一处旅游景点时,原计划由政府出资将当地村民的所有危房进行改造,从旅游视觉观光角度规划预将这些低矮的民房全部建成统一标准型的楼房,可是在动员农户拆迁时,好几户瑶族少数民族一直抵抗不愿意搬离他们的茅草屋,每次政府工作人员一来,他们远远看见就向工作人员扔石头以示抗议。L县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形成的这些心理、精神和行为特征,基本符合美国人力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的贫困文化理论。具有这种文化贫困特征的人们很难接受外界事物,对于小额信贷这类不是救济式的扶贫资源,他们也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文化贫困导致了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资源之外。
3多维度贫困视角下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新思路
综上可见,多维性贫困是当前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的显著特征,这种多维度的贫困将贫困人口排斥在扶贫资源的获得上,因此,新時期在深度贫困区推行小额信贷扶贫时需要创新思路,从多维致贫原因分析扶贫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本次调研访谈所得信息,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多维识别贫困人口
通过随机访谈村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可发现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虽然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政策的识别程序进行识别工作,通过入户调查,民众评议等,但贫困识别的主要标准还是以经济物质条件为评判标准,忽略了其他的非经济贫困因素,但由于资产的隐蔽性问题,无法做到准确评估,而在村民投票环节上也存在问题,一些平时和村民来往较少的贫困户往往不能获得投票而落选,另外,部分民众反应,村里贫困识别存在“精英”主导的现象,一些平时在村里具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村民往往在贫困识别中获得票数较高,并被评为贫困户,因此,在确定扶贫对象这一基础工作上 就出现了偏差,小额信贷的扶贫目标瞄准精度不高。今后在贫困识别时应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多维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基础上,财务量化指标、定性指标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在扶贫目标对象上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合理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规范识别操作流程,保障信息质量、公示监督,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2根据扶贫对象多维性贫困特点,量身定制扶贫信贷产品
针对深度贫困区贫困户多维性的贫困特点和致贫原因,在信贷扶贫中需要地方政府和信贷机构在详尽了解贫困农户生产技术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和提供快速、便捷的信贷产品,将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与信贷扶贫迅速对接,真正做到对不同贫困农户的量身定制与精准定位。
33多维联动发力,采用搭载式的信贷扶贫模式
针对贫困户的人力资本短缺、社会资本短缺造成的排斥在信贷扶贫之外的问题,在深度贫困区可采用搭载式的多维协助扶贫模式,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
贫困者自身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将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打包托管,由当地具有优势的扶贫产业组织包括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凭借其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使用贫困户的扶贫信贷资金,再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带来的二次分配成果,可间接性地依托扶贫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脱贫。因此,可从政策上落实深度贫困区产业组织的扶贫责任和义务,从税收、企业贷款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参与扶贫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激励,推进多维性的搭载式信贷扶贫模式。
34采用扶贫+扶志+扶智等多维度的扶贫模式促进信贷扶贫功效
针对上述调研发现,深度贫困区贫困户存在精神层面的贫困,贫困户长期有着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难以接受新事物。而小额信贷本身不是救济式的扶贫资源,小额信贷的扶贫目的是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生产中的短缺资金问题,因此,前提是贫困户要将信贷资金投入生产中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并按时还款。因此,只有贫困户有脱贫的自我要求时,外界施加的扶贫资源、能力和机会,才会发生作用。因此,多维贫困下小额信贷扶贫,还应将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短期内要大规模投放教育、医疗等非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到户到人精准扶贫和区域重大扶贫工程相结合,弥补深度贫困区长期以来的公共福利缺失,提升人力资本,改善能力贫困和物质贫困,实现在精神上脱贫。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43.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7(9):4-9
[3]渠鲲飞,左停,王琳瑛深度贫困区技能扶贫运行困境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的视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2018(3):63-65
[4]易德良金融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7(10):11-12
[5]聚焦精准?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学智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会上的讲话[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7(10):9-13
[6]刘国栋扶贫开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9-40
[7]牟秋菊扶贫小额信贷在贵州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的困境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10).
[关键词]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多维贫困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7007
1引言
扶贫小额信贷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中国家投入的重要扶贫资源之一,其表现为以政府主导的以财政贴息为主,政府委托商业银行为贫困户提供贷款。在实操层面上具体体现为“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小额信贷扶贫的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是有劳动能力和贷款意愿的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人口。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授人以渔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中的资金困难,让贫困户有足够资金去开发和生产,增加产业收益,实现脱贫。国家通过贴息方式,风险补偿金方式委托银行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其本质是一种通过收入转移的方式进行扶贫。当前在我国小额信贷扶贫已经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金融服务品牌,为我国新时期减贫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当前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区,这部分的贫困人口具有贫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贫困特征不再是单一维度的经济贫困,而是集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文明等因素为一体的多维贫困现象,这部分人口不仅表现在物质资本的贫困,还表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里资本等方面的贫困。在多维贫困视角下,新时期小额信贷扶贫在深度贫困区的实践困境是什么?运行困境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如何破解困境寻找出路,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多维贫困视阈下小额信贷扶贫在深度贫困区的实践困境及内在机理的分析
21多维贫困的概念界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指一个人在经济物质方面比较匮乏,还包括由个人环境和社会限制所造成的机会缺失,从而使其失去自由选择的权利。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更是用较大篇幅对贫困进行新的界定:“贫困不仅仅是指收入地位和人力发展不足,它还包括人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包括缺少发言权,权力和被社会排斥在外。多维贫困是人类对贫困认识的转变,早期的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主要通过收入来衡量,即如果个体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难以满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即可判定为贫困,随着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从收入界定贫困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为个人及家庭收入以及资产很大程度具有隐蔽性,同时消费和开支也具有即时性和动态性,一场大病或一次意外可能很快将原本物质充裕的家庭变为贫困,以物质经济为单一维度衡量贫困并不科学。由此,广义的多维度贫困逐渐被人们认识,成为人们对贫困更全面、更科学的概念界定,并在国际社会上达成共识,即贫困不仅是体现在物质资本匮乏,还体现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等方面的匮乏。多维视阈下考察深度贫困区中的小额信贷扶贫,可以全面深入地剖析困扰小额信贷扶贫的因素及其运行的内在机理,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量身定制信贷产品,在信贷扶贫和管理过程中对症下药破解扶贫攻坚难题。为全面探析新时期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扶贫运行实践困境,本次研究以一个深度贫困县——L县的调查访谈为依据,考察了小额信贷精准扶贫实践中运行过程,对运行困境进行描述,分析内在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22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运行困境及内在机理分析
L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县域面积2053平方公里,辖4镇4乡(其中4个瑶族乡)110个村(社区)委会,1552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2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比55%,该县地形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至今未有高速路通过。L县是国定贫困县,具有深度贫困区的代表特性,截止2018年6月,该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7423户7612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1249%,贫困村3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查方式共抽查访谈了72户(包括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农户,主要围绕着扶贫贫困识别、贫困户的贫困特征、贫困户对小额信贷的理解、申请意愿、资金使用和监管,扶贫工作者对小额信贷的宣传和对贫困人员申请贷款进行动员等相关问题,深入深度贫困村对村工作人员以及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在笔者所抽查访谈调研的农户样本中,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真正对小额信贷有准确的理解从而积极申請并成功获批的农户所占比例极少,基本不到20%,通过与农户的访谈对话发现,可用多维度贫困导致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来解释这一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制约导致了深度贫困区物质基础的匮乏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L县基本为喀斯特地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在调研的片区中,山地占比80%以上,人均耕种面积不到08亩,当地居民主要依靠在山上种植茶叶和茶果为生,访谈中,关于将信贷资金用于发展产业,笔者提的几个建议都被农户否决,具体否决的原因如下。首先,农户认为当前村里能开发种植茶叶的山地基本已经被开发完了,无法再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其次,在提到将资金用于养殖时,他们表示村里缺水,而畜牧业的养殖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他们所在村每年的蓄水量根本无法满足养殖业的大量用水需求;最后,由于地理区位偏远,本地生产的茶叶只好低价供给当地经销商,农户无法单独运出外地高价出售,因此,即使茶叶规模增大了相应的收入增加也不多。基于以上原因,贫困户认为贷款的作用不大。无法将资金投入生产增收中,因此对小额信贷需求积极性不高。深度贫困区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等问题造成的物质基础短缺,使得贫困户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
第二,贫困户人力资本短缺导致的能力贫困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在深度贫困区的贫困户人口中,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占了贫困人口较大比例,这些人口本身无劳动能力,也就无法谈产业投资与发展。另外,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深度贫困区教育资源匮乏,使得祖祖辈辈对教育投资的不重视,导致了家庭的人力资本短缺。本次调研访谈中,多数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文化程度最高不超过初中学历,部分民众反映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所以对小额信贷扶贫相关知识不了解或者误解,从而申请贷款积极性不高。另一些贫困户则表示,因缺乏相应的技术,所以不敢发展种养业,比如某贫困户表示,之前想办个养鸡场,但是如果没有相关技术,鸡是很容易患病得瘟疫死掉的,所以最终放弃养鸡的想法。由此可见,当前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短缺将其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 第三,贫困户社会关系的短缺导致的社会资本贫困从而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在访谈中,出乎意料的发现多数贫困户对小额信贷过去没有关注,当跟他们讲解小额信贷的获贷条件和贷款额度以及政府贴息等相关利益时,他们才恍然大悟顿觉错失良机了,然后感慨都是因为没有什么熟人在政府部门,所以没有人透露相关信息,相关工作人员下来宣传时贫困户也没多关注,他们也没有挨家入户详细讲解。例如,贫困户罗某不断重复感概“都是因为我们没什么熟人在政府,政府有什么好的政策和福利我们都不知道,政府有什么好的福利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熟人其他的人一般不会告诉我们的。”贫困户社会资本的短缺使得扶贫中出现了怪像,就是多数的扶贫资源被当地的能人占有,而真正贫困的弱势群体难以获得扶贫资源。
第四,贫困户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导致的精神贫困从而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之外。由于长期受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的影响,聚居在L县的贫困人口与外界的联系少,眼界受到限制,受祖辈世代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的影响,表现出宁可安于现状也不愿意改变的观念,自我封闭,不乐意接受外界事物,对生活期望值不高,只求吃饱穿暖就满足了。这种思想观念尤其在少数民族当中表现更明显。本次调查中据当地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政府在当地开发一处旅游景点时,原计划由政府出资将当地村民的所有危房进行改造,从旅游视觉观光角度规划预将这些低矮的民房全部建成统一标准型的楼房,可是在动员农户拆迁时,好几户瑶族少数民族一直抵抗不愿意搬离他们的茅草屋,每次政府工作人员一来,他们远远看见就向工作人员扔石头以示抗议。L县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形成的这些心理、精神和行为特征,基本符合美国人力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的贫困文化理论。具有这种文化贫困特征的人们很难接受外界事物,对于小额信贷这类不是救济式的扶贫资源,他们也自然提不起兴趣,因此,文化贫困导致了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被排斥在小额信贷扶贫资源之外。
3多维度贫困视角下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扶贫新思路
综上可见,多维性贫困是当前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的显著特征,这种多维度的贫困将贫困人口排斥在扶贫资源的获得上,因此,新時期在深度贫困区推行小额信贷扶贫时需要创新思路,从多维致贫原因分析扶贫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根据本次调研访谈所得信息,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多维识别贫困人口
通过随机访谈村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可发现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虽然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政策的识别程序进行识别工作,通过入户调查,民众评议等,但贫困识别的主要标准还是以经济物质条件为评判标准,忽略了其他的非经济贫困因素,但由于资产的隐蔽性问题,无法做到准确评估,而在村民投票环节上也存在问题,一些平时和村民来往较少的贫困户往往不能获得投票而落选,另外,部分民众反应,村里贫困识别存在“精英”主导的现象,一些平时在村里具有一定威望和地位的村民往往在贫困识别中获得票数较高,并被评为贫困户,因此,在确定扶贫对象这一基础工作上 就出现了偏差,小额信贷的扶贫目标瞄准精度不高。今后在贫困识别时应在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多维性和数据可得性的原则基础上,财务量化指标、定性指标和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在扶贫目标对象上进行精准识别,构建合理的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规范识别操作流程,保障信息质量、公示监督,确保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2根据扶贫对象多维性贫困特点,量身定制扶贫信贷产品
针对深度贫困区贫困户多维性的贫困特点和致贫原因,在信贷扶贫中需要地方政府和信贷机构在详尽了解贫困农户生产技术和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创新和提供快速、便捷的信贷产品,将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与信贷扶贫迅速对接,真正做到对不同贫困农户的量身定制与精准定位。
33多维联动发力,采用搭载式的信贷扶贫模式
针对贫困户的人力资本短缺、社会资本短缺造成的排斥在信贷扶贫之外的问题,在深度贫困区可采用搭载式的多维协助扶贫模式,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
贫困者自身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将没有生产能力的贫困户打包托管,由当地具有优势的扶贫产业组织包括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凭借其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使用贫困户的扶贫信贷资金,再让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带来的二次分配成果,可间接性地依托扶贫小额信贷帮助贫困户脱贫。因此,可从政策上落实深度贫困区产业组织的扶贫责任和义务,从税收、企业贷款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参与扶贫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激励,推进多维性的搭载式信贷扶贫模式。
34采用扶贫+扶志+扶智等多维度的扶贫模式促进信贷扶贫功效
针对上述调研发现,深度贫困区贫困户存在精神层面的贫困,贫困户长期有着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难以接受新事物。而小额信贷本身不是救济式的扶贫资源,小额信贷的扶贫目的是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生产中的短缺资金问题,因此,前提是贫困户要将信贷资金投入生产中获得收益,提高收入并按时还款。因此,只有贫困户有脱贫的自我要求时,外界施加的扶贫资源、能力和机会,才会发生作用。因此,多维贫困下小额信贷扶贫,还应将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短期内要大规模投放教育、医疗等非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到户到人精准扶贫和区域重大扶贫工程相结合,弥补深度贫困区长期以来的公共福利缺失,提升人力资本,改善能力贫困和物质贫困,实现在精神上脱贫。
参考文献:
[1]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43.
[2]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建,2017(9):4-9
[3]渠鲲飞,左停,王琳瑛深度贫困区技能扶贫运行困境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的视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2018(3):63-65
[4]易德良金融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7(10):11-12
[5]聚焦精准?突出重点?全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学智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场会上的讲话[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7(10):9-13
[6]刘国栋扶贫开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2):39-40
[7]牟秋菊扶贫小额信贷在贵州农村精准产业扶贫实践中的困境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