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保证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是关系到整个公路施工质量、公路使用寿命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并对路基填筑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作了介绍,并讲述了路基施工过程中一些病害的现场处理方法,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前言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常常因路基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导致路面早期出现龟裂、沉陷、翻浆等病害,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增大养护成本。严格控制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使路基达到坚实而稳定。可为路面结构长期荷载作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同时使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减薄路面厚度,降低路面造价。路基施工的土石方量较大,每公里有数千方甚至上万方。施工程序复杂,有挖有填有弃。与排水、桥涵、防护、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并受地质、地貌、气象、地方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质量不良后果。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就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这对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 路基填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3.1 路基压实厚度、宽度控制
路基应分层填筑,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按公路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按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来决定。对振动42t羊角碾这样大型的压实机具作了实验,其压实厚度可达20~25cm;而对于振动25t以下的压路机,其压实厚度必须控制在15~20cm之内。当然,太薄就会发生“叠皮”现象。所以,施工前应先根据试验找出松土系数(为1.2—1.5)施工时根据所用压实机具进行现场检验,每次取土坑的土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都用尺量测松土厚度,并且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根据规范“实际施工路堤应超出设计路堤宽度外0.5m”,但对于高填土地段,0.5m的富余宽度往往不够,一方面由于路基沉降。引起宽度“不够”,另一方面高填土地段机械到不了边缘,边缘的土不能充分拌和、压实,容易造成边缘松散、碾压不密实的现象,甚至可能产生纵裂的病害。
3.2 压实
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含水量过高,不易压实,且易起“湿弹簧”;含水量过低,碾压不密实,会造成松散现象,俗称“干弹簧”。所以,一般来说,应随时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便达到最佳碾压效果。但观场施工中,不可能总使用仪器量测含水量;因而,必须掌握好“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的手感和外观感,以便确定碾压时机。经测定,就近取土坑( 一般为稻田)的土天然含水量均在25%以上,有的高达40%,而素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4%左右。根据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土中含水量的自然蒸发速率为:夏季晴日每天10%,春秋季晴日每天0.7%,对含水量为25%~40%的过湿土,夏季必须要连续晾晒10天以上,才可进行施工碾压:因此,仅靠自然晾晒法,是不可行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每一施工小段必备二台中拖,其中一台重型铧犁,一台挂重型缺口圆盘耙,并且其翻耕深度必须满足压实度的松土厚度需要。实践证明,用这种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耕,粉碎,大大提高了土中水的蒸发量,对于春秋季睛日天、从培土到碾压达标,也只需3~4天时间。对于灰土的施工及检测,跟素土的施工相类似。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掺灰拌和的过程。土上路后、机械整平、翻耕、粉碎。但对于一些粘性较大的土块,往往缺口圆盘耙也无能为力,此时可用2%~3%的消解石灰均匀地撒布其上后翻耕、粉碎,这些石灰起到将土“ 咬开”、“ 砂化”的作用; 待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5%左右时,将剩余剂量的石灰撤布在于土上,再进行翻耕、粉碎、拌和:待拌和充分(土颗粒小于5cm)灰土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平地机找平碾压、施工中应注意,掺灰要严格按剂量控制、督促施工单位画格子,计算每格中应用灰量。而且石灰应消解完全,以免出现拱裂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灰土板体遭到破坏,而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同时、翻耕拌和应彻底,即要在全厚度范围内进行翻耕、粉碎、拌和,以免出现素土夹层的病害。桥头填土:由于桥头填土较高,沉降量大,若填筑质量没有控制好,将来沉降量更大,易发生“跳车”现象。桥头填土面积较小,施工机具不易回转,现场“犁耙”结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故必须进行灰土预拌(桥头掺灰5%~8%),这样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节省施工时间,也宜于摊铺找平。具体施工方法为:在桥头附近较为宽阔的地方,将灰、土粉碎拌和土颗粒小于5cm。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人工分层摊铺于结构物周围。对于大型机械不能作业的地方应用手扶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比同层次的路基压实度提高2个百分点,由于桥头填土路段较短,预拌土可能够几层填筑,为了加快进度,监理人员要配合好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起用已标定好的核子密度仪进行现场检测,合格后立即再上一层。另外施工时为避免对结构物的损坏,应在结构物两侧对称填筑。
4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路基填土必须精心选择,不能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虽面积不多,但给路面带来一定病害。防治办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水网及水田地区路基土困难,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防治办法就是路基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定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确定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防治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一是要切实提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建设各方的业务和管理素质;三是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四是要认真执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贯彻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五是要加快治理路基通病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姜杰.填石路基质量控制综述[J].山西建筑,2002.
[2]任树斌,庄碧涛.高速公路路基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0.
[3]王超平.公路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6.
关键词:路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 前言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常常因路基施工的质量问题而导致路面早期出现龟裂、沉陷、翻浆等病害,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增大养护成本。严格控制路基工程施工质量,使路基达到坚实而稳定。可为路面结构长期荷载作用提供重要的基础保证。同时使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适当减薄路面厚度,降低路面造价。路基施工的土石方量较大,每公里有数千方甚至上万方。施工程序复杂,有挖有填有弃。与排水、桥涵、防护、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并受地质、地貌、气象、地方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质量不良后果。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就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这对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路基施工的质量要求
(1)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为防止路基结构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具有足够的强度
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由于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应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3 路基填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3.1 路基压实厚度、宽度控制
路基应分层填筑,填筑过程中首先要控制层厚,按公路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较为理想。但在实际施工中应按施工单位的压实机具来决定。对振动42t羊角碾这样大型的压实机具作了实验,其压实厚度可达20~25cm;而对于振动25t以下的压路机,其压实厚度必须控制在15~20cm之内。当然,太薄就会发生“叠皮”现象。所以,施工前应先根据试验找出松土系数(为1.2—1.5)施工时根据所用压实机具进行现场检验,每次取土坑的土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都用尺量测松土厚度,并且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并有足够的余宽,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根据规范“实际施工路堤应超出设计路堤宽度外0.5m”,但对于高填土地段,0.5m的富余宽度往往不够,一方面由于路基沉降。引起宽度“不够”,另一方面高填土地段机械到不了边缘,边缘的土不能充分拌和、压实,容易造成边缘松散、碾压不密实的现象,甚至可能产生纵裂的病害。
3.2 压实
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含水量过高,不易压实,且易起“湿弹簧”;含水量过低,碾压不密实,会造成松散现象,俗称“干弹簧”。所以,一般来说,应随时测定土的含水量,以便达到最佳碾压效果。但观场施工中,不可能总使用仪器量测含水量;因而,必须掌握好“略高于最佳含水量”的土的手感和外观感,以便确定碾压时机。经测定,就近取土坑( 一般为稻田)的土天然含水量均在25%以上,有的高达40%,而素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4%左右。根据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土中含水量的自然蒸发速率为:夏季晴日每天10%,春秋季晴日每天0.7%,对含水量为25%~40%的过湿土,夏季必须要连续晾晒10天以上,才可进行施工碾压:因此,仅靠自然晾晒法,是不可行的。所以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即每一施工小段必备二台中拖,其中一台重型铧犁,一台挂重型缺口圆盘耙,并且其翻耕深度必须满足压实度的松土厚度需要。实践证明,用这种犁耙结合的方法进行翻耕,粉碎,大大提高了土中水的蒸发量,对于春秋季睛日天、从培土到碾压达标,也只需3~4天时间。对于灰土的施工及检测,跟素土的施工相类似。但其中存在着一个掺灰拌和的过程。土上路后、机械整平、翻耕、粉碎。但对于一些粘性较大的土块,往往缺口圆盘耙也无能为力,此时可用2%~3%的消解石灰均匀地撒布其上后翻耕、粉碎,这些石灰起到将土“ 咬开”、“ 砂化”的作用; 待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5%左右时,将剩余剂量的石灰撤布在于土上,再进行翻耕、粉碎、拌和:待拌和充分(土颗粒小于5cm)灰土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平地机找平碾压、施工中应注意,掺灰要严格按剂量控制、督促施工单位画格子,计算每格中应用灰量。而且石灰应消解完全,以免出现拱裂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灰土板体遭到破坏,而达不到应有的强度)。同时、翻耕拌和应彻底,即要在全厚度范围内进行翻耕、粉碎、拌和,以免出现素土夹层的病害。桥头填土:由于桥头填土较高,沉降量大,若填筑质量没有控制好,将来沉降量更大,易发生“跳车”现象。桥头填土面积较小,施工机具不易回转,现场“犁耙”结合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故必须进行灰土预拌(桥头掺灰5%~8%),这样既保证施工质量又节省施工时间,也宜于摊铺找平。具体施工方法为:在桥头附近较为宽阔的地方,将灰、土粉碎拌和土颗粒小于5cm。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时,人工分层摊铺于结构物周围。对于大型机械不能作业的地方应用手扶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比同层次的路基压实度提高2个百分点,由于桥头填土路段较短,预拌土可能够几层填筑,为了加快进度,监理人员要配合好施工单位,与施工单位一起用已标定好的核子密度仪进行现场检测,合格后立即再上一层。另外施工时为避免对结构物的损坏,应在结构物两侧对称填筑。
4 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路基填土必须精心选择,不能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导致路堤出现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虽面积不多,但给路面带来一定病害。防治办法就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由于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标准实验要准确,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水网及水田地区路基土困难,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防治办法就是路基经过水田、池塘、洼地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定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确定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5 结束语
路基施工技术难度不大,但工艺比较复杂。在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技术标准,加强施工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就一定会提高路基路面的耐久性。防治高速公路路基质量通病,一是要切实提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提高建设各方的业务和管理素质;三是要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四是要认真执行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贯彻标准规范的各项要求;五是要加快治理路基通病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姜杰.填石路基质量控制综述[J].山西建筑,2002.
[2]任树斌,庄碧涛.高速公路路基质量控制[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0.
[3]王超平.公路路基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