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有状况
自从2008年国家财政部要求各省、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运用状况展开填报管理以来,各省、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已经全面安排实行该项工作。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填报管理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些许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水平较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企业在性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水平比企业都要低一些。一方面,领导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和收入、支出有关的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认为只要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其管理方面的事情,通常也不大关心采购后固定资产保管、运用、维护、处理状况;另一方面,单位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水平较低,觉得固定资产的拥有者是国家,不是个人,使部分固定资产的调动、转出、报废等步骤没有遵循审查流程,固定资产的处置出现延迟的情况,容易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下降、资源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不太完善,这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原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有时会不以现实的需求情况为依据,只是为了部门 “一己之私”, 不断向上级提出添加固定资产的申请,这些都加重了财政负担。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较低,在接受捐赠或者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制度条规做好相应计价与入账工作,与此同时,针对改建或者扩建的建筑工程发生的增值价值情况,没有将真实的增值价值记录到相应的账目当中,导致了账实不符情况的发生。最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拟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是为了应对相关的核查工作,并没有真正地去落实。
(三)固定资产的信息不太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且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财务工作者对固定资产进行兼职管理。大多数单位采用传统的信息化操作方法甚至手工记账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不能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变得愈发单调和落后。现阶段,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的要求比较高,要填写凭证号、固定资产金额、照片等全部具体信息,若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发生核对不符情况,将会阻碍资产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固定资产的分配不合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资产,是不展开成本和盈亏核算的,大多数是用国家的财政资金采购的,使得现实工作中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该有的依据及制度条规的制约,分配标准杂乱不一。而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测固定资产支出的时候,比较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利益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肆意采购单位不需要的固定资产,加剧了资产的闲置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的运用水平。
(五)固定资产没有设置专员进行管理,账实不符。由于人员比较匮乏,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使得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和财务管理不能同步进行,职责管理之间衔接不起来,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和账目记录的不一致。另外,因为固定资产是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所以会容易忽略固定资产的清点环节,导致账实不符情况的出现。
(六)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固定资产缺少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固定资产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资产的采购、登记、处理等日常监督工作的效率较低,固定资产长期得不到彻底的清点,一些固定资产早已消失,但相应的财务账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造成了账实的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增强对资产的管理,就得提升会计工作者的管理责任意识水平,综合提高工作者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第一,把固定资产导入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考查管理系统,增加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度;第二,负责人离职的时候,将其任职期间考查评估的关键指标设置为固定资产的清点和管理;第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水平,划分好相应的管理职责,设立责任追查制度。
(二)设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相关负责人要更加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运用预算管理、政府购置等财政方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核制度,借助部门预算提高資产分配的合理性;政府购置可以提前加大对固定资产分配方案的管理力度,防止重复和盲目采购固定资产这类情况的发生;国库集中收付可以对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其次,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和实物价值相一致,做好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善工作,拟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运转制度;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清点及核查事项,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最后,加大对内部的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为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三)设立固定资产分配标准及调剂制度。一方面,要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实使用状况为依据,拟定相应的分配标准,各单位均要拟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标准,做好相应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降低因资源分配不合理而产成的损失风险。另一方面,要在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范畴内设立固定资产调剂使用制度。
(四)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增强对盘点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合理划分其管理工作职责和权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符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要同时具备较强的业务实力和工作责任感。加大相关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五)改善固定资产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一,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运用的向前发展,让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变得智能化、标准化、易操作化和实用化。该平台的搭建,能够促进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沟通交流,同时两者之间也能够互相监督,确保资产的公开性及合法性。其次,计算机系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的搜集和处理,并将固定资产的购置、运用、报废等增减变化状况直观地反映出来,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固定资产的效率水平和准确率。
(六)设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外部监督管理制度。拟定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和资产处理状况进行核查,特殊情况下可对固定资产展开全面的核查,防止由于没有及时开展相关资产清点工作而造成的资源数据不符这类情况的发生。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利用审计、监察等外部监督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比较弱的环节进行实时监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效率。(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龙凤区民政局)
自从2008年国家财政部要求各省、市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运用状况展开填报管理以来,各省、市行政事业单位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已经全面安排实行该项工作。但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填报管理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些许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水平较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和企业在性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水平比企业都要低一些。一方面,领导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和收入、支出有关的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认为只要做好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其管理方面的事情,通常也不大关心采购后固定资产保管、运用、维护、处理状况;另一方面,单位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水平较低,觉得固定资产的拥有者是国家,不是个人,使部分固定资产的调动、转出、报废等步骤没有遵循审查流程,固定资产的处置出现延迟的情况,容易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下降、资源浪费。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是不太完善,这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生问题的原因。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有时会不以现实的需求情况为依据,只是为了部门 “一己之私”, 不断向上级提出添加固定资产的申请,这些都加重了财政负担。其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程度较低,在接受捐赠或者无偿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有关制度条规做好相应计价与入账工作,与此同时,针对改建或者扩建的建筑工程发生的增值价值情况,没有将真实的增值价值记录到相应的账目当中,导致了账实不符情况的发生。最后,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拟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是为了应对相关的核查工作,并没有真正地去落实。
(三)固定资产的信息不太完善。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因为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而且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财务工作者对固定资产进行兼职管理。大多数单位采用传统的信息化操作方法甚至手工记账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较低,不能与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变得愈发单调和落后。现阶段,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的要求比较高,要填写凭证号、固定资产金额、照片等全部具体信息,若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的过程中,发生核对不符情况,将会阻碍资产管理的顺利进行。
(四)固定资产的分配不合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公益性和非营利性资产,是不展开成本和盈亏核算的,大多数是用国家的财政资金采购的,使得现实工作中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该有的依据及制度条规的制约,分配标准杂乱不一。而且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测固定资产支出的时候,比较关注本单位、部门的利益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肆意采购单位不需要的固定资产,加剧了资产的闲置情况,降低了固定资产的运用水平。
(五)固定资产没有设置专员进行管理,账实不符。由于人员比较匮乏,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使得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和财务管理不能同步进行,职责管理之间衔接不起来,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和账目记录的不一致。另外,因为固定资产是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核算和管理工作的,所以会容易忽略固定资产的清点环节,导致账实不符情况的出现。
(六)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不足。由于固定资产缺少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固定资产没能得到有效的利用,资产的采购、登记、处理等日常监督工作的效率较低,固定资产长期得不到彻底的清点,一些固定资产早已消失,但相应的财务账却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造成了账实的不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方法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增强对资产的管理,就得提升会计工作者的管理责任意识水平,综合提高工作者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第一,把固定资产导入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年度考查管理系统,增加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度;第二,负责人离职的时候,将其任职期间考查评估的关键指标设置为固定资产的清点和管理;第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水平,划分好相应的管理职责,设立责任追查制度。
(二)设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相关负责人要更加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运用预算管理、政府购置等财政方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核制度,借助部门预算提高資产分配的合理性;政府购置可以提前加大对固定资产分配方案的管理力度,防止重复和盲目采购固定资产这类情况的发生;国库集中收付可以对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控制,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其次,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和实物价值相一致,做好会计核算方式的改善工作,拟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运转制度;处理好固定资产的清点及核查事项,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最后,加大对内部的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为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三)设立固定资产分配标准及调剂制度。一方面,要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现实使用状况为依据,拟定相应的分配标准,各单位均要拟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标准,做好相应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降低因资源分配不合理而产成的损失风险。另一方面,要在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范畴内设立固定资产调剂使用制度。
(四)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增强对盘点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合理划分其管理工作职责和权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符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需求,要同时具备较强的业务实力和工作责任感。加大相关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五)改善固定资产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体系。第一,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运用的向前发展,让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变得智能化、标准化、易操作化和实用化。该平台的搭建,能够促进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沟通交流,同时两者之间也能够互相监督,确保资产的公开性及合法性。其次,计算机系统能够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的搜集和处理,并将固定资产的购置、运用、报废等增减变化状况直观地反映出来,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固定资产的效率水平和准确率。
(六)设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外部监督管理制度。拟定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监督管理制度,加大对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状况和资产处理状况进行核查,特殊情况下可对固定资产展开全面的核查,防止由于没有及时开展相关资产清点工作而造成的资源数据不符这类情况的发生。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可以利用审计、监察等外部监督手段,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比较弱的环节进行实时监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督效率。(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龙凤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