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马儿骑上枪背上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勇抗敌,取得了八年抗日战争的光辉胜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青海人民也积极投身到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不怕牺牲、顽强作战的光辉篇章。
  要了解青海抗战部队的飒爽英姿,我们还需借助“花儿”去看这一段历史。“花儿”是西北地区的山歌,是民间的口头诗学。“花儿”虽是情歌,在表达历史事件时,往往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特色。透过“花儿”,我们可以看到一部青海军民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历史画卷。
  一、激昂从军
  据《青海简史》载:“民国26年(1937年)8月,蒋介石电令马步青与马步芳,共同组调一个骑兵师参加对日作战。马步芳与马步青即从青海八十二军和时驻河西的骑五军,以及青海一些民团中抽调8000人,组成暂编骑兵第一师,以马彪为师长,于9月19日启程东下参加对日作战。”这8000人,主要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和汉族等组成。
  卢沟桥上事变了,日本人,杀人着放了火了;
  虎狼的野心我见了,打日本,这一条路儿上走了。
  卢沟桥事变让中国人意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青海人民义无反顾地抛家离妻,激昂从军,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在中国土地上杀人放火的日本人赶出去。
  阿哥们从军着抗日哩,横枪跃马地过哩;
  打垮日本了回家哩,尕妹俩庄稼哈做哩。
  这首“花儿”表达了阿哥从军上战场的坚定决心和与家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横枪跃马”是雄心壮志的自然流露,“尕妹俩庄稼哈做哩”是中国千年农耕文化的生动体现。
  西宁城是四四方,金盆养鱼的地方;
  从军抗日上战场,宁舍个命,不舍个自己的家乡!
  这首作品体现了骑一师对家乡的无限热爱。西宁是“金盆养鱼的地方”,是自己的家乡。为了家乡和亲人,即便牺牲自己,也绝不让外敌入侵。
  阿哥是天生的汉子家,鲨鱼皮镶刀鞘哩;
  不打败日本不回家,回家时损志气哩。
  第一句抒发了男子汉气概,第二句用鲨鱼皮点缀刀鞘说明汉子的荣耀;第三句表达了杀敌的决心,第四句说明了不回家的原因。
  树根里长的狗尿苔,官长们不离太太;
  官长们打仗为发财,弟兄们,一心抗日的过来!
  这首“花儿”是对一些贪生怕死的官长们的无情嘲讽与揭露。官长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而劳动人民抗日则是一心一意地保家卫国,表达了劳动人民高尚的抗战情怀。
  白杨树栽给了一河滩,风吹(者)叶子(就)摆了;
  阿哥们抗日上前线,出力的时候儿到了。
  青枝绿叶的白帐房,青草的野滩里下上;
  长枪背上刀提上,走上了抗日的战场。
  这两首“花儿”,分别展现了青海人民奔赴前线的精神状态和历史风貌。第一首“花儿”直接表达了为国出力的信念,第二首“花儿”镌刻下骑一师走向前线的历史画卷。
  二、奋战沙场
  暂编骑兵第一师到陕西以后,编入太原参战部队第七集团军,旋又归入西安行营部队序列,驻防陇海沿线的灞桥、渭南、潼关及西荆公路沿线的山阴商城等地,保护铁路和公路的畅通。
  战马成群的绿草滩,白帐房扎下的营盘;
  头一回打了歼灭战,把日寇,杀给了千万。
  当时,由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汉奸参加并操纵的“白莲教”匪徒千余人,经常出没于此,抢掠物资,袭击抗日军民,在马彪的周密部署下,不到半日,全歼了敌匪。
  八月里阿哥下江南,调兵着过了潼关;
  家里的尕妹打一封电,头一回,把鬼子杀给了九万。
  这首“花儿”的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后两句展示了“花儿”的浪漫色彩,在夸大战果数字的同时,突出了骑一师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大队人马走潼关,英雄的阿哥们当先;
  一马三件都齐全,黄三八不离身边。
  这首“花儿”前两句交代了地点和人物,展现了青海骑兵师冲锋陷阵的英雄本色。后两句交代了青海马兵在得胜之后的装束打扮,“一马三件”中的“三件”是指当时青海兵营男子们所喜欢的腰刀、箭袋和火镰袋;“黄三八”是指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三八手枪,“黄三八不离身边”写出了青海骑兵虽然获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大家仍然时刻提防着敌军的突然袭击。
  在抗日战争中,北京与南京的相继失守,极大地激发了青海军民的爱国热情。“花儿”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
  八月四日失北平,十二月十三的南京;
  收复失地灭东洋,不打日本不太平。
  “八月四日失北平”是指: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事变发生几小时,日本按计划从山海关、通县、天津等地调兵千余名增援。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妄图以武力灭亡中国。日本侵略军得到新的增援兵,便兵分三路围攻北平。到7月26日,日军增兵已达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第一路,关东军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此外,在日本国内尚有个师团伺机而动。在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攻下,驻守北平的第29军第37师及其他部队广大官兵奋力抵抗,但由于蒋介石政府不予支援,终于失利,被迫撤退。8月4日北平沦陷。“十二月十三的南京”是指: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在侵华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这座城市沉没于血海之中。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有名的《抗日联歌》。第一首联歌如下:
  黄河边上日本来,我不打他是奴才,花花尕妹哟!大家起来。
  皋兰山上扎大营,我们预备打日本,花花尕妹哟!大家一条心。
  哥哥弟弟去当兵,弟兄们一个个都是英雄,花花尕妹哟!都是好英雄。
  日本鬼子狼心狠,杀了许多中国人,花花尕妹哟!中(呀)中国人。
  无耻的汉奸要活动,口说打日本活不成,花花尕妹哟!吓不了我们。
  我们队伍真英雄,杀的鬼子不成军,花花尕妹哟!不(呀)成军。
  北上的队伍一出发,杀的鬼子叫爸爸,花花尕妹哟!叫(呀)爸爸。
  捏紧拳头(者)向前进,不打倒日本不太平,花花尕妹哟!不(呀)太平。
  另外一首《抗日联歌》如下:
  七七卢沟桥事变了,日本来了杀人放火,花花尕妹哟!忍也忍不了。
  日本鬼子野心动,一心要占北京城,花花尕妹哟!北(呀)京城。
  无耻的汉奸要活动,口说打日本活不成,花花尕妹哟!吓不了我们。
  我们队伍真英雄,杀的鬼子不成军,花花尕妹哟!不(呀)成军。
  虽然个个都英雄,好多的将军不发兵,花花尕妹哟!不(呀)发兵。
  等到日本临城下,不觉失守了北京南京,花花尕妹哟!北京南京。
  北京、南京相继失守,让多少中国人痛心疾首!这两件事情大大激发了骑兵师奋勇抗敌的决心。“杀的鬼子不成军”、“杀的鬼子叫爸爸”、“不打倒日本不太平”表明了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强决心。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次战争中,骑一师赢得了两场大的战争的胜利。第一次胜利是1939年春天,骑一师在淮阳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二旅将士奋勇杀敌,消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支队司令铃木,俘虏日军数十人。在这次战役中骑一师伤亡2000余人,旅长马秉忠、营长李国勋、连长赵清心、排长郑成功等为国捐躯。另一次胜利是1940年8月,整编后的骑兵第八师调守皖北,严守布防,挖陷阱,埋地雷,日军六十师团和伪军两个师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攻入龙岗防区,敌军受挫后,马彪抓住战机,亲率轻骑包抄,前后夹击,日军伤亡1000余人,又死伤一团多人。
  “花儿”用生动、细腻的断章,记录下了其中的一些战争场景。
  1、有捐躯抒怀之作,如:
  琉璃瓦铺的着金堂上,武松像画的着鼓上;
  好汉子死的着战场上,名望留在者世上。
  这首“花儿”以景阳冈打虎英雄武松起兴,表达了男子汉应战死疆场、名垂青史,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与品格,正是骑一师积极抗日的动力源泉。
  2、有行军打仗之作,如:
  西蜀里有一个孔明,临阵上大战的子龙;
  子弹带压得胛子疼,越打时越有精神。
  前两句用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赵子龙起兴,后两句刻画了打仗行军的艰辛和越战越勇的精神品格。
  3、有冲锋陷阵的,如:
  一个铁鹰往上悬,它带了得胜的哨子;
  一个冲锋往前站,阿哥是人中的梢子。
  “铁鹰”(战机)往上盘旋,战士们似乎感受到了胜利的消息;后两句巧用数字和动作,塑造了阿哥临阵不畏、冲锋在先的“人中的哨子”的艺术形象。
  4、有战争场景之作,如:
  炸弹落在个圪塄上,乏子①儿落到地上;
  东洋鬼死在粪堆上,铁老鸹②哈打落在地上。
  这首上字尾“花儿”,以铺陈的形式,直接呈现了战争的场景,前两句描写了随处爆炸的炸弹和落在地上的枪子儿,后两句描写了死在粪堆上的日本鬼子和打落的敌机,说明战争异常惨烈。
  5、有贬低敌军的,如:
  尕马儿骑上枪背上,上了个抗日的战场;
  枪炮们打着咚咚响,尕日本尿了个裤裆。
  这首“花儿”中的“尕马儿骑上枪背上”,是抗日战争时期“花儿”创作中兴起的一种起兴方式;第三句摹写战争的声音,第四句是对敌人的蔑视与贬伐。
  6、有庆贺胜利之作,如:
  阿哥们杀鬼子劲头大,小日本,他成了丧家的狗了;
  舍我的身子着把仗打,阿哥们,尽吃了得胜的酒了。
  这首“花儿”运用对比修辞,描写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场景。上阕写日军吃了败仗,异常狼狈,如丧家之犬;下阕则是骑兵师舍身报国,庆祝胜利的场面。
  三、思念家乡
  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花儿”中,也有一部分是情感非常真挚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此类作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前线官兵对亲人的思念,二是后方女性对前线男子的思念。
  1、前线官兵思念亲人的作品,如:
  尕马儿骑上枪背上,西口外摆了个战场;
  想起尕妹子哭一场,路远者辨不来地方。
  这首“花儿”是男子对情人的思念之作。战争的严酷和无情,使得主人翁愈加思念情人、思念家乡,眼泪迷蒙了双眸,在西口外的旷野中,辨不清自己是在什么地方。
  吃粮的阿哥们热闹大,打一仗,吃了得胜的酒了;
  心上的妹妹睡梦里见,离了你,龙离了长江的水了。
  在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多么希望与相爱的人相厮守,但是战争尚未结束,心中的情人只有在梦儿里才能相见,离开了情人的男子,显得异常孤独。
  城头上跑马土三扬,大将们点兵者哩;
  尕妹在家者种田地,阿哥们安心者哩。
  男子在外当兵,战事异常凶险,想起尕妹在家种田,不觉心中安然,便一心一意地参加抗日活动了。
  写信给尕妹嫑牵挂,为国家上阵是喜欢;
  你那里给阿哥讨平安,得胜了再连你团圆。
  战场上的男子写信告诉尕妹不要牵挂,自己为了国家利益上战场无怨无悔,希望尕妹在家中祈祷平安,到抗战胜利后再团聚。   2、后方女性思念前线男子的作品,如:
  柳树梢高的一朵伞,沙塘川马队儿站;
  埂子儿高了望不见,小阿哥你在哪一连?
  这是一首四句式“花儿”,纯属想象之作,却如诗如画地写出了尕妹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花儿”后来又演变成了六句式“花儿”:
  沙塘川马队一溜儿站,柳树梢就像凉伞;
  埂子儿高了瞅不见,小阿哥,你在一连吗二连?
  “沙塘川马队一溜儿站,柳树梢就像凉伞”是起兴句,此句乃是造景,是虚景,是尕妹对战场上的男子的想象。“埂子儿高了瞅不见”,只是一种说辞,并非真实的存在,“小阿哥你在哪一连”和“小阿哥,你在一连吗二连”是思念,是呼唤,写得婉致,问得含蓄。
  四、凯旋归来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据《青海简史》载:抗战结束后,其中一个师参加了接收徐州的工作,蒋介石裁军时,两个师又合为一个师,成为骑兵第八师,后来在马步芳的要求下调返青海。
  “花儿”是这样描述这一历史性时刻的:
  卢沟桥上放三炮,北京的城儿里到了;
  日本鬼子投降了,全国的鞭炮儿响了。
  这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花儿”作品。前两句极具夸张性,表达了一种快捷;第三句点题,第四句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
  四月里牡丹开红了,绿叶子配上着俊了;
  前方的阿哥们到来了,心上的花儿哈见了。
  前两句交代了骑兵第八师回到青海的时间是四月;后两句直接抒怀,表达了对前线阿哥们平安归来的喜悦与渴盼。
  千里的大路上红旗绕,凯旋的阿哥们到了;
  身上的尘土脸上的汗,为的是家乡的平安。
  这首“花儿”直抒胸臆,前两句热烈奔放,场面宏大,表达了阿哥们凯旋归来之后,尕妹无比欢畅的喜悦之情。“千里的大路上红旗绕”,刻画了胜利归来的美好场景,一个“绕”字,把得胜的动态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了“花儿”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第三句笔法精到细微的,讴歌了阿哥们吃苦耐劳的精气神。第四句画龙点睛。
  需要强调的是,这支部队在八年抗战中,辗转万里,英勇作战,总兵力曾达到23000人,死亡数千人,他们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与此同时,这支部队也把青海“花儿”唱到了大江南北。因为军旅生活,许多“花儿”没有保存下来,但从保留下来的几十首“花儿”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骑兵师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而这正是我们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
  注释:
  ①乏子儿:超过射程的枪子儿。
  ②铁老鸹:敌人飞机。
  参考文献:
  [1]青海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传统<花儿>专集[G].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79.10.
  [2]青海歌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186~192.
  [3]王昱.青海简史[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3:202.
  [4]桃花源.民和县文艺界联合会,青内资K-253,2014,(3).
其他文献
一、众儿孙开拓西海东  元西宁州同知李查罕帖木儿是元司马李管吉禄的长子,而明高阳伯李文又是查罕帖木儿的长孙。故长孙李文属于大房。李文生有十子,自然形成十个系统,后称西伯府十门。  长子李铎为一门,世居大通景阳川会宁寺土官庄(今景阳乡土关村)等地。该村自明代前期建成会宁寺后划为该寺的“香粮地”,从那时起便称会宁寺土官庄,解放后改称土关村。长期以来,会宁寺土官庄和会宁普洞沟庄实行政教合一,政治、经济、
期刊
萨满神舞与满族古舞  民族舞蹈是汩汩流动的活水,从开辟鸿蒙世界的荒古流来,流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今天我们审视萨满教舞蹈,每个人都会惊奇地发现,与北方民族民俗歌舞相比较,寓含着太多相似的舞美语汇。就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研讨,北方民族民俗舞蹈之源,正是古老的萨满舞美艺术。  在原始氏族部落生活中,最原始、最古朴的舞蹈艺术,是萨满祭礼中通神的表现形式。这是一种特定的艺术方式。众多的祈祷神灵的萨满,曾用舞蹈展
期刊
一  安多强巴大师于1914年出生在青海黄南尖扎措周乡麦热村。安多强巴大师祖上没有识字的人,他从5岁开始,就给家里放羊。年幼时的安多强巴望着家乡的蓝天白云,看着太阳东升西落,常常被四季不同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的雪山草原、山涧流水、祥云瀑布、森林松涛、奇花异草、高山峡谷、悬崖峭壁、飞禽走兽等自然景物所吸引。另外还有风马旗、玛尼石刻、擦擦佛像、寺院佛塔和寺院建筑、唐卡壁画等都对安多强巴产生着潜移默化的
期刊
编者按:最近有一本摄影作品称《印迹·一个美国人在丹噶尔的往事》(实际应该是“在湟源的往事”)。作者柏立美是美国传教士,于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来湟源,至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离境,在湟源传教布道28年。期间他用手中的照相机曾为湟源大部分地区拍过大量照片,于2016年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入照片300余幅,解说词(中英文)约15万字,此书的发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反响,湟源县文化顾
期刊
童年就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  童年就认知了残暴和凌辱。  童年时就懂得了懦弱就要挨刀,就要被人宰割。  从童年时起也就做着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爷爷给我背上书包,把我送进村小学,跟着大同学们学会了一大批的抗日歌曲。这支《大刀进行曲》就是其中之一。这支歌强劲有力,唱来解恨,震撼了少年儿童稚嫩的心。至今难以忘怀的是那燃烧着烈火的旋律和歌词。同学们手持木刀挥动、砍杀
期刊
十七、喜鹊与老鹰、猞猁的恩恩怨怨  大千世界中,野生动物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王国。在它们的国度里,王者们高高在上,君临天下,威风八面,自不待言。但这个王国中的小民百姓们,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每一个生命都绚丽多彩,富有智慧和勇气,神秘玄奇,生生不息,万年如斯。  喜鹊是中国人的吉祥神鸟。“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有数千年的渊源。青海柳湾出土绘有喜鹊纹饰的陶罐一件,这是件祭祀用的礼器。说明四
期刊
搬上舞台的民间舞剧大多是由原生态的民间舞蹈改编而来的,搬上舞台后的民间舞蹈,进行表演的场地空间发生了转变。从更大的诉求空间上讲,是民间舞的传统精神宣泄方式发生了空间上的转移,原生态的宗教祈神、求福,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在民间舞舞台化后均发生了迁移。单就舞蹈动作语言而言,无论是原生态的原始民间舞语汇,还是舞台艺术加工后的民间舞语汇,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发生舞蹈行为
期刊
在全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斗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今年,也迎来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胜利70年周年纪念日。战争远去,记忆犹新,和平弥珍,当思过去。  自“九·一八”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七·七”事变之后,点燃起全民抗战的烽火。那时,青海虽处抗战大后方,只遭受过两次日本飞机的轰炸,没有直接受到日寇的蹂躏,但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样,同仇敌忾,投入到积极抗战的行列中。下面,我仅从文化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在最危险的关头,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青海籍人士和来青的各界人士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事迹,是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辉一页。富有抗战时代特色的青海“花儿”,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史实。  一  鸹狼鳻三声着野狗转,黑眼狼钻进了
期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本文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青海诗人抒发爱国情怀,歌颂抗战精神,揭露侵略者罪行的诗词、楹联等,并略加说明,作为历史的纪录刊载于此。  一、睡狮梦里声偏吼  ——基生兰词两阕  基生兰(1870——1944)字香斋,号半隐山人,西宁人。是青海现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以怆怀民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