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课程在高职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思政课程欠缺立竿见影的效果,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都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思政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较低。在我校高职学生的身上,这种教学效果低的现象更加明显,所以本文试图从教材改进到学校层面重视再到课程改革方面谈谈提高我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对策。
关键字:高职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实效;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0-01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相应下达到高校的文件政策中,思政课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学校层面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该类课程的教学,这是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还是离预期的水平较为遥远,我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和相关的任课教师都在积极开展提高教学实效的创新与改革,为此笔者想谈谈关于提高我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对策。
各方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校拥有一个有利于思政课开展的大环境,大环境的基础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这需要学校领导层面的观念转变。随着国家层面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也在逐渐转变对思政课的观念和态度。这种转变是好的开端,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存在思政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大家从言谈中已经明确知晓了思政课程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和学校措施中,还没能及时改变,逐渐提升的重视程度没能完全转变到思政课程实践中。
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思政课程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应该上升到校级领导的层面,小组成员除了专门的思政課程教师以外,还应该包括我校学生处处长以及学生管理相关人员以及每个班级的辅导员。工作小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完整的规划,规划包括课程建设的实际策略以及基于必要的教学经费投入,把思政课程地位提升到与医学类专业课的课程地位相当的位置上。
得到领导层面的重视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后,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很重要的内容。我校的高职学生90%以上是初中毕业生,只有很少部分属于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不管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文化基础课程的功底不扎实是高职学生最大的特点。年纪偏小,思想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左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对新鲜事物敏感性强,但是拒腐能力较差。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热情度不高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思政课程的教材理论性过强,政治性过强,从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很难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尽管觉得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是笔者仍不赞同单独编写高职类思政课程教材,如果不能在教材上进一步改进,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案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教案的制定上既要符合教材实际,也要突出理论观点的教学,保证理论观点的准确性和时代感,用有针对性的案例说明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材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教案就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具有灵活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教材的重点讲授给学生。
我校思政教师的流动率较高,归根结底在于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欠尊重,其他专业老师对思政课程的不理解,认为思政课程可有可无以,以致于军心不稳,不利于教学。学校层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重我校思政队伍军心,稳住军心的根本在于思政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自觉把自身划到内群体中,用归属感和成就感演绎主人翁的角色。
从学校层面还应该严格我校思政教师的准入制度,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因为绩效课时的原因就参与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来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严格把好思政师资关是思政课程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课程发展的大局出发,不局限当前的学校利益,从学校层面保证思政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队伍建设。
从事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师除了要有适应学生特点的教案以外,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校从事高职思政专业的教师年龄45岁左右居多,他们与信息时代间有一定的代沟,所以需要自己不断学习缩小代沟,缩小与学生预期之间的差距。及时更新过时的思想理论观点,不讲过时的话,不讲错误的话。
此外,思政课程教师还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运用各种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灵活多变却不偏离教材。在现代信息背景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各种优势(动画、短片、录像、视频、图片等)降低思政课程传统教学中所以形成的枯燥乏味抽象的一贯缺陷,提升课程的吸引程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之,对我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的研讨是一个长期性的话题,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管齐下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思政教师、高职学生双绵绵的积极性,才能让思政课程走入学习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春逸;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 2012
[2]李冬俐;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2012
作者简介:李洵(1986年6月),女,籍贯:四川遂宁,职称:初级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
关键字:高职学生;思政课程;教学实效;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0-01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相应下达到高校的文件政策中,思政课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学校层面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该类课程的教学,这是非常好的一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思政课程的教学实效还是离预期的水平较为遥远,我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和相关的任课教师都在积极开展提高教学实效的创新与改革,为此笔者想谈谈关于提高我校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的对策。
各方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是学校拥有一个有利于思政课开展的大环境,大环境的基础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这需要学校领导层面的观念转变。随着国家层面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也在逐渐转变对思政课的观念和态度。这种转变是好的开端,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存在思政课“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大家从言谈中已经明确知晓了思政课程在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和学校措施中,还没能及时改变,逐渐提升的重视程度没能完全转变到思政课程实践中。
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思政课程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应该上升到校级领导的层面,小组成员除了专门的思政課程教师以外,还应该包括我校学生处处长以及学生管理相关人员以及每个班级的辅导员。工作小组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完整的规划,规划包括课程建设的实际策略以及基于必要的教学经费投入,把思政课程地位提升到与医学类专业课的课程地位相当的位置上。
得到领导层面的重视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后,学生的学情分析是很重要的内容。我校的高职学生90%以上是初中毕业生,只有很少部分属于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高中毕业生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不管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文化基础课程的功底不扎实是高职学生最大的特点。年纪偏小,思想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左右,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欠缺,对新鲜事物敏感性强,但是拒腐能力较差。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思政课程教师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热情度不高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思政课程的教材理论性过强,政治性过强,从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很难对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尽管觉得教材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是笔者仍不赞同单独编写高职类思政课程教材,如果不能在教材上进一步改进,就需要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案有一定的补充和完善。教案的制定上既要符合教材实际,也要突出理论观点的教学,保证理论观点的准确性和时代感,用有针对性的案例说明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教材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教案就不能完全照搬教材,要具有灵活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教材的重点讲授给学生。
我校思政教师的流动率较高,归根结底在于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学生对思政教师的欠尊重,其他专业老师对思政课程的不理解,认为思政课程可有可无以,以致于军心不稳,不利于教学。学校层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稳重我校思政队伍军心,稳住军心的根本在于思政教师找到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自觉把自身划到内群体中,用归属感和成就感演绎主人翁的角色。
从学校层面还应该严格我校思政教师的准入制度,非思政专业的教师因为绩效课时的原因就参与到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来是完全错误的做法。严格把好思政师资关是思政课程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从课程发展的大局出发,不局限当前的学校利益,从学校层面保证思政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队伍建设。
从事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师除了要有适应学生特点的教案以外,还需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校从事高职思政专业的教师年龄45岁左右居多,他们与信息时代间有一定的代沟,所以需要自己不断学习缩小代沟,缩小与学生预期之间的差距。及时更新过时的思想理论观点,不讲过时的话,不讲错误的话。
此外,思政课程教师还需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善于运用各种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灵活多变却不偏离教材。在现代信息背景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各种优势(动画、短片、录像、视频、图片等)降低思政课程传统教学中所以形成的枯燥乏味抽象的一贯缺陷,提升课程的吸引程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之,对我校思政课程教学实效的研讨是一个长期性的话题,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采取多管齐下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思政教师、高职学生双绵绵的积极性,才能让思政课程走入学习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春逸;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理念、策略与方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 2012
[2]李冬俐; 关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与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 - 2012
作者简介:李洵(1986年6月),女,籍贯:四川遂宁,职称:初级职称,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