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和感慨,感慨学生越来越难管、教改压力大、教师待遇差、教师社会认可度降低等。这些抱怨折射出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出现了停顿,即“职业高原”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职业高原”这一概念。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某个阶段,员工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人处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职业发展的一个停滞期。一旦进人“职业高原”期,教师容易出现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力不从心,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在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及科研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遇到瓶颈,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甚至停滞不前。
A当了15年小学教师的林老师,近来常抱怨这个平台未能使自己施展才华,觉得大材小用,工作热情大减。记得15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兴致高昂,每天都想着要给可爱的同学们准备各种有趣的活动,看到小朋友的笑脸也很开心,当时感觉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职业。可日子久了,看着当年的同学有些在中学当上了特级教师,有些在企业当上了高管,心里满是羡慕和向往。再看看自己,这么多年了一成不变,不一样的只是没有了工作热情,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效率每况愈下,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B李老师当初中教师6年,宝宝刚2周岁,他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了。学校工作压力大,班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班级甚至有六七十人。学生问题也日益复杂,而且学生叛逆心重、自律能力弱,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非常大的。同时,家庭又是非常需要他,他根本无法周全顾及家庭和教学。因此,李老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C张老师在成为高职院校教师4年后,也明显产生了“职业高原”现象。张老师刚任教时,对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和教学研究都存在很大的兴趣,工作积极性很高、精力旺盛、成绩显著。经历了4年的任教期后,现在他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骨干。但她求知欲下降,更谈不上创新了。而且,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普遍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基础较差的现状,他感觉教书育人的任务和工作量非常大,丝毫体会不到一点个人成就感。
从以上教师的心声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职高,甚至大学、幼儿园的教师都有可能出现“职业高原”现象。相关调查表明,56.6%的教师承认自己的职业生涯存在着“停滞期”与“退缩期”,“职业高原”所带来的对教学、个人发展及心身健康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虽然“职业高原”是普遍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但只要及时转变和消除,完全可以避免长期的“职业高原”现象给学生、个人成长和心身健康带来的困扰和不利影响。
要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坚定个人的职业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不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要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如果能把教学看作是对人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从教者就会不断地向自己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自身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竭动力,给生活增添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从中体会教学相长的乐趣。
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职业高原”现象挑战,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冲破一个个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教师应该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名校气派,听名师讲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就会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会产生一种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一些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与专业或教育有关的理论或知识,也可以是专业或教育之外的陌生领域,比如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还应多吸收异域的知识,如国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学习这些陌生的、新鲜的内容,既要带着原有专业的眼光,也要摆脱原有专业的束缚,其落脚点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审视工作的机会和视角,寻找新的突破口。
教师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要接受“职业高原”这一事实。“职业高原”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积极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由此产生的挫折感、自卑感,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寻找产生该现象的根源。尤其在竞争氛围浓厚的职场中,更要淡泊名利,以平常心对待职务或职称的晋升。
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集体备课,经验共享。从积极的角度看,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有了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会获得归属感,有效地克服“职业高原”期的疏离感。同时,增强教师与专家间的合作。专家主要是大学里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还包括地方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的专家型教师。有了专家们的引领,将很快将教师带出“职业高原”期。那时,肯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职业高原”这一概念。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某个阶段,员工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人处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职业发展的一个停滞期。一旦进人“职业高原”期,教师容易出现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力不从心,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在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及科研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遇到瓶颈,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甚至停滞不前。
A当了15年小学教师的林老师,近来常抱怨这个平台未能使自己施展才华,觉得大材小用,工作热情大减。记得15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兴致高昂,每天都想着要给可爱的同学们准备各种有趣的活动,看到小朋友的笑脸也很开心,当时感觉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职业。可日子久了,看着当年的同学有些在中学当上了特级教师,有些在企业当上了高管,心里满是羡慕和向往。再看看自己,这么多年了一成不变,不一样的只是没有了工作热情,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效率每况愈下,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B李老师当初中教师6年,宝宝刚2周岁,他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了。学校工作压力大,班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班级甚至有六七十人。学生问题也日益复杂,而且学生叛逆心重、自律能力弱,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非常大的。同时,家庭又是非常需要他,他根本无法周全顾及家庭和教学。因此,李老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C张老师在成为高职院校教师4年后,也明显产生了“职业高原”现象。张老师刚任教时,对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和教学研究都存在很大的兴趣,工作积极性很高、精力旺盛、成绩显著。经历了4年的任教期后,现在他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骨干。但她求知欲下降,更谈不上创新了。而且,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普遍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基础较差的现状,他感觉教书育人的任务和工作量非常大,丝毫体会不到一点个人成就感。
从以上教师的心声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职高,甚至大学、幼儿园的教师都有可能出现“职业高原”现象。相关调查表明,56.6%的教师承认自己的职业生涯存在着“停滞期”与“退缩期”,“职业高原”所带来的对教学、个人发展及心身健康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虽然“职业高原”是普遍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但只要及时转变和消除,完全可以避免长期的“职业高原”现象给学生、个人成长和心身健康带来的困扰和不利影响。
要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坚定个人的职业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不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要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如果能把教学看作是对人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从教者就会不断地向自己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自身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竭动力,给生活增添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从中体会教学相长的乐趣。
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职业高原”现象挑战,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冲破一个个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教师应该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名校气派,听名师讲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就会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会产生一种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一些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与专业或教育有关的理论或知识,也可以是专业或教育之外的陌生领域,比如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还应多吸收异域的知识,如国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学习这些陌生的、新鲜的内容,既要带着原有专业的眼光,也要摆脱原有专业的束缚,其落脚点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审视工作的机会和视角,寻找新的突破口。
教师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要接受“职业高原”这一事实。“职业高原”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积极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由此产生的挫折感、自卑感,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寻找产生该现象的根源。尤其在竞争氛围浓厚的职场中,更要淡泊名利,以平常心对待职务或职称的晋升。
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集体备课,经验共享。从积极的角度看,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有了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会获得归属感,有效地克服“职业高原”期的疏离感。同时,增强教师与专家间的合作。专家主要是大学里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还包括地方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的专家型教师。有了专家们的引领,将很快将教师带出“职业高原”期。那时,肯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