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走出“职业高原”?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god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和感慨,感慨学生越来越难管、教改压力大、教师待遇差、教师社会认可度降低等。这些抱怨折射出一个较为普遍的事实: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出现了停顿,即“职业高原”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提出了“职业高原”这一概念。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某个阶段,员工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人处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职业发展的一个停滞期。一旦进人“职业高原”期,教师容易出现认同危机,主要表现为教学力不从心,对职业定位不清晰,在教学水平、专业能力及科研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遇到瓶颈,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有限,甚至停滞不前。
  A当了15年小学教师的林老师,近来常抱怨这个平台未能使自己施展才华,觉得大材小用,工作热情大减。记得15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兴致高昂,每天都想着要给可爱的同学们准备各种有趣的活动,看到小朋友的笑脸也很开心,当时感觉这就是自己想要的职业。可日子久了,看着当年的同学有些在中学当上了特级教师,有些在企业当上了高管,心里满是羡慕和向往。再看看自己,这么多年了一成不变,不一样的只是没有了工作热情,工作动力不足,工作效率每况愈下,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
  B李老师当初中教师6年,宝宝刚2周岁,他感觉自己的职业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了。学校工作压力大,班级规模不断扩大,有的班级甚至有六七十人。学生问题也日益复杂,而且学生叛逆心重、自律能力弱,问题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非常大的。同时,家庭又是非常需要他,他根本无法周全顾及家庭和教学。因此,李老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C张老师在成为高职院校教师4年后,也明显产生了“职业高原”现象。张老师刚任教时,对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和教学研究都存在很大的兴趣,工作积极性很高、精力旺盛、成绩显著。经历了4年的任教期后,现在他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骨干。但她求知欲下降,更谈不上创新了。而且,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普遍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基础较差的现状,他感觉教书育人的任务和工作量非常大,丝毫体会不到一点个人成就感。
  从以上教师的心声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在中小学还是职高,甚至大学、幼儿园的教师都有可能出现“职业高原”现象。相关调查表明,56.6%的教师承认自己的职业生涯存在着“停滞期”与“退缩期”,“职业高原”所带来的对教学、个人发展及心身健康的负面影响较为突出。虽然“职业高原”是普遍现象,大部分教师都不可避免会出现,但只要及时转变和消除,完全可以避免长期的“职业高原”现象给学生、个人成长和心身健康带来的困扰和不利影响。
  要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坚定个人的职业信念,提高职业认同感。不仅要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要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用武之地。如果能把教学看作是对人的培养,而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从教者就会不断地向自己的智慧、人格、能力发出挑战,成为推动自身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不竭动力,给生活增添发现的喜悦和成功的欢乐,从中体会教学相长的乐趣。
  要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有充分的自信和决心向“职业高原”现象挑战,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向一个个顶峰跨越,冲破一个个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教师应该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看名校气派,听名师讲座。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就会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会产生一种自我提高的内在需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一些自己不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与专业或教育有关的理论或知识,也可以是专业或教育之外的陌生领域,比如学习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还应多吸收异域的知识,如国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学习这些陌生的、新鲜的内容,既要带着原有专业的眼光,也要摆脱原有专业的束缚,其落脚点在于促进自身的发展,带来新的审视工作的机会和视角,寻找新的突破口。
  教师要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要接受“职业高原”这一事实。“职业高原”是一个普遍现象,要积极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由此产生的挫折感、自卑感,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情况,寻找产生该现象的根源。尤其在竞争氛围浓厚的职场中,更要淡泊名利,以平常心对待职务或职称的晋升。
  教师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合作,集体备课,经验共享。从积极的角度看,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有了更多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会获得归属感,有效地克服“职业高原”期的疏离感。同时,增强教师与专家间的合作。专家主要是大学里的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还包括地方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一线的专家型教师。有了专家们的引领,将很快将教师带出“职业高原”期。那时,肯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心身健康。然而,相当多的人对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停留在“知而不行”阶段;还有人下了很大的决心,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不能坚持,最终形成了“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久坐少动”人群是危险的,比经常锻炼的人患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高很多。  锻炼身体,你为什么不能坚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由动机决定的。也就是说,不同人群是否参加锻炼以及能坚持多长
期刊
饮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伤残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2011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250万人的死因与酒精有关,超过了艾滋病、肺结核和暴力事件,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柳叶刀》杂志公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总负担排行表明,1990—2010年的20年间,在所有风险因素和疾病中,饮酒已经由之前的第6位快速攀升至第3位,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酒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
期刊
心理感冒  所谓心理感冒其实就是轻度抑郁症的精神病患。心理感冒者常感觉矛盾和挫折,情绪波动大,易消极、焦虑,并出现紧张、不安、愤怒、憎恨、忧伤、恐惧等情绪,表现在生理上可能出现头痛、失眠、食欲不振、心悸。  外界环境、气候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都可能会引发心理感冒。心理感冒者应了解,就像感冒一样,很多人都会有轻度的精神疾患,也会很快康复。这有助于人们减少担心,也不用额外承受精神疾病的心理压力。  笑
期刊
秦女士与文先生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相识的。当时文先生参加工作不久,秦女士刚从医学院毕业,也许都是“北漂一族”,两颗孤独的心很快融为一体。  两个月后他们结婚了,秦女士沉浸在美好的蜜月时光中。然而婚后不到半年,在一次外出购物途中,秦女士偶遇一位从家乡来京出差的男同学,她热情地邀约宴请男同学,并打电话给文先生,让他一同前来共进晚餐。可文先生以单位加班为由没来。秦女士和男同学吃完晚饭后回到家,一进门,只见
期刊
钱铭怡: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工作组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  侯志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
期刊
36岁的周壮壮是外企公司的一名白领。3个月前,由于工作压力,他出现心情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加上严重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周壮壮顿时跌入人生的低谷。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他与妻子的关系也开始紧张起来,已经有4个多月没有性生活了。由于心情低落,他这几个月回家时常将自己关在房间里独自喝闷酒。在妻子及同事的敦促下,他前来就诊。  经全面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后,周壮壮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他调整
期刊
要说这辈子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还真有些说来话长。我4岁半那年父母工作忙,没有人照顾我,于是,他们决定把我送进学校的“红孩子班”,也就是现在的学前班。  第一天上学是邻居家的红玲阿姨带我去的。不记得因为什么事情耽搁了,我们迟到了。我在门口等着老师安排座位,那位姓段的老师皱着眉头说:“你咋不坐下呀?”  我往哪里坐呀?第一天上学也不懂啊。我战战兢兢地站着。  老师凶狠地说:“你傻呀,你咋不坐下呢?” 
期刊
2014年12月13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和企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管理者联盟共同主办,格略集团心理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14第三届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暨企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管理者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马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紧随党中央“促进人民幸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脚步,以“幸福企业·智慧管理”为主题
期刊
34岁的崔某虽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但她在村里也算个不大不小的人物,以前她读过几年书,如今又当上了村干部,管着村里几百号人,她头脑灵活、点子多,深受村民们的敬仰。她所处的是山区,当地人对黄鼠狼传得很神奇,多数人深信它非等闲之辈,谁若不慎伤了它或得罪了它都会遭遇或轻或重的不测,更有甚者,将某位村民的离奇身亡与神秘的“狐仙”联系在一起,传言说那人曾得罪了“狐仙”而遭此大难。此后,凡遇黄鼠狼,人们都会对
期刊
跟你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就是不听呢”,“你要在同一个坑里跌倒多少次,才能长点记性啊”,“你太让我失望了,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这些话大家是不是觉得特别熟悉呢?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在同一个问题上屡次犯错时,我们总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朝他们怒吼,或在他们耳边不停地“念经”,以为这样就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就可以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而事实上,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