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各经济体系中,香港最依赖中国内地的宏观调控,对其他地区或许只会带来感冒,对香港会带来更不明朗因素。”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的这段话,最能解释为什么香港对内地经济能否“软着陆”如此关心,香港市场对内地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此敏感。
炎夏将至,天气渐热。香港自去年底开始回暖的经济表现,却突然转冷。港股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自今年3月的14000点高位,急速下滑2000多点,至5月中在11200点水平争持,大市蒸发了的资金数以万亿计;一直是香港经济寒暑表兼火车头的楼市,自去年第三季的10个月以来,急速回升超过3成后,近日开始出现叫价回软、大批炒家蚀货离场的情形。
与此同时,根据香港官方公布的数字,在港资金外流的速度更为惊人,3月份即达到1300亿港元,接近港府3个季度的经常性开支。此等市况,让人担心香港的经济情况,是不是将打回原型?
内地宏观调控的影响
全球经济踏入第二季,在美国加息的阴影下,本来已显得阴晴不稳,如今中国又吹出宏观调控之风,全球经济更显虚弱:不论是出口增长越来越依赖大陆的台湾、韩国等东亚市场,还是出产资源商品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亦或是经济增长也极依赖对华贸易的欧洲及美洲市场,股汇市均急速调整。
内地自4月以来,一再宣布调控经济的言论,并陆续宣布措施后,“中国打喷嚏论”、“宏观调控下无净土”,随即成为全球经济圈的流行语。霎时之间,全球对于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严阵以待。即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初访问欧洲时,特别开腔安抚,表示中国这次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会采取“一刀切、急刹车”的办法,长期而言,对于香港、亚洲,以至全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之后访港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明显也感到全球的不安,访港时重弹安抚之言。
能否“软着陆”是香港的最大关注点
“在全球各经济体系中,香港最依赖中国,内地的宏观调控,对其他地区或许只会带来感冒,对香港,会带来更不明朗因素。”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说。作为曾被评为全球最佳中央银行主管的任志刚,5月初主动向包括多名香港金融及工商业圈代表的立法会财经事务小组,报告港府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态度,显示出香港财经界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忧虑。
任志刚提出的报告,表现出他对宏观调控的理解。他说,内地已出现过度需求及经济过热的压力,“为遏止信贷过度扩张而收紧货币政策,可避免最终导致问题贷款增加。”他并呼应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说法,表示在内地宏调之下,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香港不但肯定不会有长期的风险,且反而有好处。但他也承认,虽然内地采取更强力的措施,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机会很小,但有关可能性会对香港的增长前景构成一定的威胁。
香港不少财经工商界人士都公开表示,对内地达到软着陆的目标充满信心,然而深入了解会发现,任志刚上述那种既寄望、又怀疑的态度,其实才反映出香港市场真正的脉膊。正如很多在港的分析员指出,内地此次的调控措施,绝对不应该与10年前朱镕基的做法相比,因为当年的通涨达到两成之巨,中国必须以铁腕落重药,才能有效调控,但这次已有上次的经验,内地能及早醒觉到调控的需要,在期望能达到“软着陆”的目标下,应该可以避免采取加息等“一刀切”的手段,调控措施应该可以局限在针对个别产业的行政措施,市场应该可以放心。
地位特殊导致市场反应敏感
然而同样一批分析员在面对着财经市场的浮动时,却又表现得戒慎恐惧。4月中,紧随着中央宣布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政策后,香港金融圈已吹出“北京将在五一后宣布加息”的消息,港股随即应声下挫,国企股更迅挫半成,被视为是小型股灾;之后,尽管拟定有关部门不断澄清,调控措施只会局限在钢铁、电解铝、水泥业和房地产等部门,加息阴影却一直没有消散,至4月底,市场更出现“五一后国有银行停止对外贷款”这种将施重手的消息,使港股再重挫;“五一”之后,内地公布4月份统计数据,全国物价上涨达3.8%,加上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月中召开联合会议后,向全国下达指示,要求制止重复建设的产业目录,范围达到九大行业。于是,市场忧虑进一步加重,港股再度寻底。
香港一直是内地与西方之间的讯息桥梁,在这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小特区内,云集了国际财金界人士,也聚集了全球最重要的跨国媒体集团,中国金融圈任何风吹草动,经常会经过这个莞□小岛,四散全球,但这个地方的财金活动,也就显得特别敏感。
除了股市外,宏观调控对于港汇的影响,最为明显:香港金融管理局自5月11日起,连续3天超过7次出手接下大笔港元沽盘;只算11日一天之内,该局鉴于市场上的港元沽盘过于凌厉,4次出手共抽资达66.27亿港元,金额比1998年9月16日金融风暴期间的57.76亿元还要多出15%!
港元自1983年起实行以1:7.8比率与美元挂勾的联系汇率制度后,港府基于兑换保证机制,出手承接港元沽盘,责无旁贷。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当内地经济好景浮现时,国际资金便会部署在港,港汇趋强;相反一旦内地前景不明,国际资金辙离,港汇便会转弱。于是去年当国际市场憧憬人民币升值,以及内地经济再次出现洪峰时,大量资金即在9月涌进香港,令港币一度上扬至1:7.73之强,金管局需要大量沽出港元,接下美元,唯至今年3月起,受到市场观望美国加息,又有大量资金流出,至4月下旬起,更进一步受到内地宏观调控的影响,除了外资开始转仓,将资金自香港市场调往日本及台湾等地,更重要的是,内地要求中资银行“闩水喉”,加上预期大陆将继续推出其他冷却经济及收紧银根的措施,大量中资也撤返内地。
时下的香港,政治事件,抢尽社会的焦点,然而香港经济日趋依赖内地,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上这个小岛是国际财经界近观内地市场之地。中国宏观调控之下,香港经济的后续如向?所有在港的金融及财经界人士,都在严阵以待,静观发展。
炎夏将至,天气渐热。香港自去年底开始回暖的经济表现,却突然转冷。港股在短短一个多月之内,自今年3月的14000点高位,急速下滑2000多点,至5月中在11200点水平争持,大市蒸发了的资金数以万亿计;一直是香港经济寒暑表兼火车头的楼市,自去年第三季的10个月以来,急速回升超过3成后,近日开始出现叫价回软、大批炒家蚀货离场的情形。
与此同时,根据香港官方公布的数字,在港资金外流的速度更为惊人,3月份即达到1300亿港元,接近港府3个季度的经常性开支。此等市况,让人担心香港的经济情况,是不是将打回原型?
内地宏观调控的影响
全球经济踏入第二季,在美国加息的阴影下,本来已显得阴晴不稳,如今中国又吹出宏观调控之风,全球经济更显虚弱:不论是出口增长越来越依赖大陆的台湾、韩国等东亚市场,还是出产资源商品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亦或是经济增长也极依赖对华贸易的欧洲及美洲市场,股汇市均急速调整。
内地自4月以来,一再宣布调控经济的言论,并陆续宣布措施后,“中国打喷嚏论”、“宏观调控下无净土”,随即成为全球经济圈的流行语。霎时之间,全球对于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严阵以待。即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初访问欧洲时,特别开腔安抚,表示中国这次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会采取“一刀切、急刹车”的办法,长期而言,对于香港、亚洲,以至全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之后访港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明显也感到全球的不安,访港时重弹安抚之言。
能否“软着陆”是香港的最大关注点
“在全球各经济体系中,香港最依赖中国,内地的宏观调控,对其他地区或许只会带来感冒,对香港,会带来更不明朗因素。”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说。作为曾被评为全球最佳中央银行主管的任志刚,5月初主动向包括多名香港金融及工商业圈代表的立法会财经事务小组,报告港府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态度,显示出香港财经界对于内地宏观调控的忧虑。
任志刚提出的报告,表现出他对宏观调控的理解。他说,内地已出现过度需求及经济过热的压力,“为遏止信贷过度扩张而收紧货币政策,可避免最终导致问题贷款增加。”他并呼应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的说法,表示在内地宏调之下,中国经济得以持续发展,香港不但肯定不会有长期的风险,且反而有好处。但他也承认,虽然内地采取更强力的措施,导致经济“硬着陆”的机会很小,但有关可能性会对香港的增长前景构成一定的威胁。
香港不少财经工商界人士都公开表示,对内地达到软着陆的目标充满信心,然而深入了解会发现,任志刚上述那种既寄望、又怀疑的态度,其实才反映出香港市场真正的脉膊。正如很多在港的分析员指出,内地此次的调控措施,绝对不应该与10年前朱镕基的做法相比,因为当年的通涨达到两成之巨,中国必须以铁腕落重药,才能有效调控,但这次已有上次的经验,内地能及早醒觉到调控的需要,在期望能达到“软着陆”的目标下,应该可以避免采取加息等“一刀切”的手段,调控措施应该可以局限在针对个别产业的行政措施,市场应该可以放心。
地位特殊导致市场反应敏感
然而同样一批分析员在面对着财经市场的浮动时,却又表现得戒慎恐惧。4月中,紧随着中央宣布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的政策后,香港金融圈已吹出“北京将在五一后宣布加息”的消息,港股随即应声下挫,国企股更迅挫半成,被视为是小型股灾;之后,尽管拟定有关部门不断澄清,调控措施只会局限在钢铁、电解铝、水泥业和房地产等部门,加息阴影却一直没有消散,至4月底,市场更出现“五一后国有银行停止对外贷款”这种将施重手的消息,使港股再重挫;“五一”之后,内地公布4月份统计数据,全国物价上涨达3.8%,加上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在月中召开联合会议后,向全国下达指示,要求制止重复建设的产业目录,范围达到九大行业。于是,市场忧虑进一步加重,港股再度寻底。
香港一直是内地与西方之间的讯息桥梁,在这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小特区内,云集了国际财金界人士,也聚集了全球最重要的跨国媒体集团,中国金融圈任何风吹草动,经常会经过这个莞□小岛,四散全球,但这个地方的财金活动,也就显得特别敏感。
除了股市外,宏观调控对于港汇的影响,最为明显:香港金融管理局自5月11日起,连续3天超过7次出手接下大笔港元沽盘;只算11日一天之内,该局鉴于市场上的港元沽盘过于凌厉,4次出手共抽资达66.27亿港元,金额比1998年9月16日金融风暴期间的57.76亿元还要多出15%!
港元自1983年起实行以1:7.8比率与美元挂勾的联系汇率制度后,港府基于兑换保证机制,出手承接港元沽盘,责无旁贷。然而,越来越明显的是,当内地经济好景浮现时,国际资金便会部署在港,港汇趋强;相反一旦内地前景不明,国际资金辙离,港汇便会转弱。于是去年当国际市场憧憬人民币升值,以及内地经济再次出现洪峰时,大量资金即在9月涌进香港,令港币一度上扬至1:7.73之强,金管局需要大量沽出港元,接下美元,唯至今年3月起,受到市场观望美国加息,又有大量资金流出,至4月下旬起,更进一步受到内地宏观调控的影响,除了外资开始转仓,将资金自香港市场调往日本及台湾等地,更重要的是,内地要求中资银行“闩水喉”,加上预期大陆将继续推出其他冷却经济及收紧银根的措施,大量中资也撤返内地。
时下的香港,政治事件,抢尽社会的焦点,然而香港经济日趋依赖内地,已是不争的事实。加上这个小岛是国际财经界近观内地市场之地。中国宏观调控之下,香港经济的后续如向?所有在港的金融及财经界人士,都在严阵以待,静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