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的创业者,选择茶业这个古老、传统而充满挑战和想象空间的行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业远不是一桩生意,或者一个商业,而是一种哲学,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2010年的8月,各大茶业网站纷纷刊载了一篇名为《中国茶业十八问:谁主沉浮?》(以下简称《茶业十八问》)的茶产业深度分析长文,对于一直缺少话题的茶行业来说,这篇茶业檄文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中国茶业界引发了空前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不为人知的是,《茶业十八问》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创业团队。这个一向低调的茶业新锐,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2011年4月,长期关注茶业发展的笔者,终于有机会走进雨尔团队,以喝茶聊天的形式,采访了雨尔茶联合创始人徐亮。
从乳业到茶业
“为什么百年立顿敌不过十年蒙牛?”“奶农富裕了,茶业的富裕还会远吗?”……《茶业十八问》中,有很多问题和分析,都是在进行乳业与茶业的对比。徐亮介绍说,“这和雨尔创始团队的部分员工之前从事多年乳业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思考和分析茶业的创业和发展时,难免会将乳业和茶业进行对比,从某种程度或者一些事实的本质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据了解,从事乳业的过程中,雨尔团队中部分创始人,带领一个功能性乳品品牌,在只动用少数几个市场的情况下,完成年销售额3亿、累计销售超10亿的骄人成绩,赢得营销界的赞誉纷纷,著名策划人叶茂中和广告泰斗丁邦清都称誉他们是营销实战的高手。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业绩上,他们选择了激流勇退,不约而同地走进了茶的世界。
对于选择茶业创业,徐亮认为有如神明指点,“生活是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创造者,另一类是使用者。我们若做不了‘创造者’,那我们就努力做好‘使用者’。 在乳业中,我们做到了以最好“使用者”的身份,激流勇退,有人就问,究竟什么项目和目标才算入眼,回答是:这个项目和目标一定要是进入世界500强。选择茶业,就要做到“创造者”的身份,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只有茶业还没有成熟发展,更没有强势品牌。我们平时都喝茶,本来对茶的爱好仅止于生津解渴,而后发现茶所连接的茶农、茶业、茶牌,这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求的理想。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到一个生态链,它连接了多少人的汗水和智慧!事实上,没有哪个产业像茶业这样,已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但只要谈起,仍然会令无数人为之热血沸腾。我们认为,在茶业里进行创新和整合,大有可为。”
拒绝也是一种开始
“拒绝也是一种开始”,这是雨尔的宣传手册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含义和故事。”
2010年10月,云南日报集团茶业周刊全文刊发了雨尔团队的《茶业十八问》。不久,有国内知名的某云南茶业企业辗转找到雨尔团队,称愿意以数百万年薪外加部分企业期权的条件整体邀请加盟。经过简单商议,雨尔团队果断拒绝了这一邀请。“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梦想是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的市场分析、产品研发、营销模式研究等工作已经完成,不可能中途放弃;另一方面,这家公司的理念跟我们的理念并不相符,不适合。”正是从这一拒绝开始,雨尔团队正式开始了实质性的创业进程。
无独有偶,不久后一家投资商找上门来,要对项目进行投资,也被雨尔团队拒绝了。“也是因为理念不同。”徐亮说,“我们并不是拒绝投资,但我们想把这个事业做的很大,甚至要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就必须拒绝很多可能致命的诱惑。”
令徐亮津津乐道的是,在产品研发上,从一开始,雨尔就坚决拒绝在产品中使用添加剂、色素和香精。从乳业走出来的雨尔团队,或许更深刻地明白添加剂等对消费者和产业带来的双重影响。“做食品饮料的人都知道,完全拒绝添加剂等,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几乎很少能找到不含添加剂和色素香精的产品。不仅需要对市场的理解和信心,而且需要技术研发的支持。”他停顿了一会,毫不掩饰内心骄傲地说道,“我明确可以告诉你,我们雨尔做到了,雨尔茶绝不含任何添加剂、色素、香精。”
“一个事业能做多大,关键要看能吸引多少人与你共鸣。”他接着说:“我想,我们第一批的消费者、合作伙伴和团队成员,肯定会是我们理念的共鸣者。可能很多人最开始不一定认可我们,没关系,拒绝也是一种开始嘛。”
名片里的价值观
接过徐亮递过来的名片,这张名片的特别,竟让我难掩惊讶。名片上,除了照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外,还印有每个人的照片,照片之上,有“茶有此人”四个字,照片下方,则印有“咖啡可乐雨尔茶”。在联系方式中,特别附有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应用:微博。此外,还有一句话很入眼:“致力于大数成功法则的推动”。
看到我的诧异,他见怪不怪地笑笑,拿起名片兴致勃勃跟我说起来。“我们每个团队成员的名片上,都有这些内容。名片本来就是沟通和传播的好媒介,照片是为了让大家对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每个雨尔员工都有一个固定编号,我们还有个雨尔墙,所有员工的照片展现在这个雨尔墙上。这个编号和照片墙,都是永久性的,即使这个员工离开了雨尔团队,这个编号和照片墙都会为他而保留。雨尔人永远都是雨尔最重要的资产。”
“每个雨尔人都应该自信,我们必将是改变中国茶业的人,所以每个名片上,都写有‘茶有此人’四个字。这也是时刻提醒所有雨尔人,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梦想。”他顿了顿,接着说,“我们的使命和梦想,简单的说,就是咖啡可乐雨尔茶。雨尔要像咖啡中的雀巢、可乐中的可口可乐那样,通过世界级品牌的树立,带领茶这个古老产业走向复兴,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饮料,成为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部分人的首选饮料。”
“别看我们现在很小,但我们已经看到很大、很远。”他认真地说道。“当然,我们也确实才刚刚起步,还很势单力薄,所以需要汇集更多人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微博等先进工具,来传播我们的梦想,来寻找我们的共鸣者,给我们支持和帮助。”
“我们致力于‘大数成功法则的推动’,是要建立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和资源,通过创新和整合,跟我们一起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这也是我们的经验和优势所在。”徐亮更详细地介绍了大数成功法则的含义:“大数成功法则是我们的首创,我们认为,创造平台的成功才是大功,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体的成功。从广度和范围上来说:大数成功法则,不仅仅追求个体的成功,应建立在追求整体和平台上的成功,应该和更多人一起享受成功,分享和谐与快乐,因此,大数成功法则要求选择好方向,建立好平台,学会包容和承担,学会坚定不动摇。从深度和层次上来说:大数成功法,力行大道,阳谋春秋,不以权术为攻点,要建立正义的立场与思维,成功是没有捷径的,每个成功的人都经历梦想、心态、追求、分享的全过程,当一个人把成功绑定在大多人一起成功的基础上,必然获取更长远的成功,试图通过捷径走向辉煌的神仙岛,必然会在某一时刻又被黑暗和失败所吞噬。” 听完徐亮的一番言论,笔者感慨良多。这真是一个用心的团队,连名片的设计都如此精妙有趣而富有内涵。
9平米里的百年梦想
“蜗居的平米,局限不了梦想的尺寸;苦难的环境,让我更向往自由的生长!”正如雨尔的宣传手册的表达,雨尔创业之初,几个人挤在9平米的超小办公室里,绘制蓝图,描写梦想。广州的夏秋燥热异常,没有空调,只有一把半新的小风扇,雨尔创业团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市场分析、产品研发、营销建模等系列前期工作。
也是在这个9平米的狭小空间里,雨尔团队向茶业先行和后来的同行们大声发问,“中国茶业十八问:谁主沉浮?”也是在这里,雨尔团队宣称,要做“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也是在这里,雨尔团队甚至提出了要做百年品牌的梦想,并且,将“To 2110, happy new yer!”这个梦想宣言写进了产品的标签(YER是雨尔的英文名)。
徐亮说,这些看似疯狂的言行,确实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当成笑料。但也有很多的共鸣者,通过各种形式予以响应和支持,其中有茶业同行,也有投资者、经销商,还有消费者,甚至有很多人手持简历慕名而来想要加入。
雨尔现在的办公室也才100多平方,在简单而精致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雨尔团队不断忙忙碌碌,要么开会讨论,争个面红脸赤,要么协作行动,围绕具体事项立即执行。笔者只有在互联网创业企业才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徐亮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生活对有梦想的人是温暖的,对没有梦想的人是冷酷的。雨尔的梦想,让雨尔团队时刻充满激情。
“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
茶业到底应该如何为?雨尔到底想怎么做?这是我与很多关注茶业发展的同行都关心的问题。且看这个自称“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如何分解。
徐亮认为,茶业跟其他任何产业一样,必须走以品牌中兴产业之路。要做大市场,就必须提供稳定、统一、满足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产品;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之路。要现实大众化和品牌化,就必须标准化;要标准化,就必须深加工。只有基于标准化的深加工,才可能做大市场、赢得市场。相信很多开拓者也思考像卖咖啡一样去卖茶,茶叶深加工的发展一定是这个朝阳产业的开端。
他说,现在的茶业最大的弊病在于,一是片面强调品类,没有建立品牌;二是过分强调文化,偏离日常消费;三是缺乏创新整合,行业固步自封。片面强调品类的结果是,茶产业始终不能脱离原料级别的原始竞争,给茶产品标准化造成了更大的障碍,也使茶品牌的形成难上加难。而过分强调文化,则让茶逐步成为特别环境的享受型消费品,直接将更多消费者排除在茶消费之外,本是开门七件事的日常快消品,已然成为不入寻常百姓家的慢消品。此外,茶人固步自封,没有更深远的思考,也没有大开大合的创新与整合。“叶茂中说,没有十个亿不能称为品牌,中国茶业销售额过十亿的屈指可数,少得可怜,可是很多从业者却还自我感觉不错。”
“不能把茶当茶卖,要像卖水果那样卖茶。”徐亮说。茶作为日常生活消费品,不应该成为慢消品,应该成为大众化快消品。要像水果那样,随处可以买到,买回去就很快消费掉,消费完接着再去买。“至少要卖像咖啡那样卖茶,能够以品牌竞争的形式进入快消品大卖场。现在的茶产品基本上都挤在传统的茶叶城和烟酒茶店销售,良莠难分,买卖冷清,是茶业的悲哀,也是茶人的悲哀。”他补充道。
跟其他茶产品变着法子抢夺少量忠实茶叶消费者相比,雨尔茶则要“把茶卖给平时不喝茶的人。”徐亮解释说,“其实人人都喝茶,几乎每个人都能接受茶的口感。但是,传统茶的产品和营销,没有给更广大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主流消费群,提供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消费主张。”他透露道,“我敢说,这一点,雨尔做到了。雨尔为主流消费群找到了最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消费形式,可以说,新一代的茶消费潮流即将形成。”
徐亮还重点介绍了雨尔创业发展的三法:“快、稳、久”,延伸开来就是“互联网的成长模式,保健品的营销,快消品的市场。”经营管理方面,要采用互联网的成长模式,即搭建平台、聚集资源,使成长速度够快;销售推广方面,要学习保健品的营销,即合理分配利益、聚焦渐进,使起步更有力;产品定位方面,要瞄准快消品的市场,即提供简单可标准化的产品、实行品牌战略,使可预见市场够大。“在这个战略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可以说,做我们的合作伙伴,会很幸福。我们有让合作伙伴本身获得事业发展和价值回报的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我们也会搭建好这个平台。”他充满信心地说。
后记:在大道
采访归来,翻看着雨尔团队送给我的《在大道》。这本由雨尔团队原创的书,详尽的介绍了雨尔的企业价值观。《在大道》的开篇,即是两句金言:“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佛说,把它放入大海。”“如果你找到了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两句并非雨尔人原创的话,被雨尔团队用在创业路上的方方面面,几乎融入了雨尔人的血液。
茶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千年之久,而今也开始影响着全世界无数人的生活,何其大!茶业隶属于农业,前后牵涉无数茶人的辛勤和命运,何其深!年轻的创业者,选择茶业这个古老、传统而充满挑战和想象空间的行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业远不是一桩生意,或者一个商业,而是一种哲学,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与雨尔团队的近距离接触,万千感触,可总结为一句:“茶有此人,人此有茶”。或许,用雨尔宣传手册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采访稿,最合适不过:
就像水在等待茶给它的升华,
我们也在等待着某个人在某个时候,
让我们瞬间超凡脱俗。
事实上,我们又明白,
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这个时候,就是现在。
2010年的8月,各大茶业网站纷纷刊载了一篇名为《中国茶业十八问:谁主沉浮?》(以下简称《茶业十八问》)的茶产业深度分析长文,对于一直缺少话题的茶行业来说,这篇茶业檄文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在中国茶业界引发了空前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不为人知的是,《茶业十八问》的作者,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支创业团队。这个一向低调的茶业新锐,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2011年4月,长期关注茶业发展的笔者,终于有机会走进雨尔团队,以喝茶聊天的形式,采访了雨尔茶联合创始人徐亮。
从乳业到茶业
“为什么百年立顿敌不过十年蒙牛?”“奶农富裕了,茶业的富裕还会远吗?”……《茶业十八问》中,有很多问题和分析,都是在进行乳业与茶业的对比。徐亮介绍说,“这和雨尔创始团队的部分员工之前从事多年乳业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思考和分析茶业的创业和发展时,难免会将乳业和茶业进行对比,从某种程度或者一些事实的本质来说,它们之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据了解,从事乳业的过程中,雨尔团队中部分创始人,带领一个功能性乳品品牌,在只动用少数几个市场的情况下,完成年销售额3亿、累计销售超10亿的骄人成绩,赢得营销界的赞誉纷纷,著名策划人叶茂中和广告泰斗丁邦清都称誉他们是营销实战的高手。然而,正是在这样的业绩上,他们选择了激流勇退,不约而同地走进了茶的世界。
对于选择茶业创业,徐亮认为有如神明指点,“生活是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创造者,另一类是使用者。我们若做不了‘创造者’,那我们就努力做好‘使用者’。 在乳业中,我们做到了以最好“使用者”的身份,激流勇退,有人就问,究竟什么项目和目标才算入眼,回答是:这个项目和目标一定要是进入世界500强。选择茶业,就要做到“创造者”的身份,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只有茶业还没有成熟发展,更没有强势品牌。我们平时都喝茶,本来对茶的爱好仅止于生津解渴,而后发现茶所连接的茶农、茶业、茶牌,这正是我们所苦苦寻求的理想。从一个产品到一个产业,到一个生态链,它连接了多少人的汗水和智慧!事实上,没有哪个产业像茶业这样,已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但只要谈起,仍然会令无数人为之热血沸腾。我们认为,在茶业里进行创新和整合,大有可为。”
拒绝也是一种开始
“拒绝也是一种开始”,这是雨尔的宣传手册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含义和故事。”
2010年10月,云南日报集团茶业周刊全文刊发了雨尔团队的《茶业十八问》。不久,有国内知名的某云南茶业企业辗转找到雨尔团队,称愿意以数百万年薪外加部分企业期权的条件整体邀请加盟。经过简单商议,雨尔团队果断拒绝了这一邀请。“一方面因为我们的梦想是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这个时候我们的市场分析、产品研发、营销模式研究等工作已经完成,不可能中途放弃;另一方面,这家公司的理念跟我们的理念并不相符,不适合。”正是从这一拒绝开始,雨尔团队正式开始了实质性的创业进程。
无独有偶,不久后一家投资商找上门来,要对项目进行投资,也被雨尔团队拒绝了。“也是因为理念不同。”徐亮说,“我们并不是拒绝投资,但我们想把这个事业做的很大,甚至要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就必须拒绝很多可能致命的诱惑。”
令徐亮津津乐道的是,在产品研发上,从一开始,雨尔就坚决拒绝在产品中使用添加剂、色素和香精。从乳业走出来的雨尔团队,或许更深刻地明白添加剂等对消费者和产业带来的双重影响。“做食品饮料的人都知道,完全拒绝添加剂等,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几乎很少能找到不含添加剂和色素香精的产品。不仅需要对市场的理解和信心,而且需要技术研发的支持。”他停顿了一会,毫不掩饰内心骄傲地说道,“我明确可以告诉你,我们雨尔做到了,雨尔茶绝不含任何添加剂、色素、香精。”
“一个事业能做多大,关键要看能吸引多少人与你共鸣。”他接着说:“我想,我们第一批的消费者、合作伙伴和团队成员,肯定会是我们理念的共鸣者。可能很多人最开始不一定认可我们,没关系,拒绝也是一种开始嘛。”
名片里的价值观
接过徐亮递过来的名片,这张名片的特别,竟让我难掩惊讶。名片上,除了照例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外,还印有每个人的照片,照片之上,有“茶有此人”四个字,照片下方,则印有“咖啡可乐雨尔茶”。在联系方式中,特别附有时下最流行的网络应用:微博。此外,还有一句话很入眼:“致力于大数成功法则的推动”。
看到我的诧异,他见怪不怪地笑笑,拿起名片兴致勃勃跟我说起来。“我们每个团队成员的名片上,都有这些内容。名片本来就是沟通和传播的好媒介,照片是为了让大家对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每个雨尔员工都有一个固定编号,我们还有个雨尔墙,所有员工的照片展现在这个雨尔墙上。这个编号和照片墙,都是永久性的,即使这个员工离开了雨尔团队,这个编号和照片墙都会为他而保留。雨尔人永远都是雨尔最重要的资产。”
“每个雨尔人都应该自信,我们必将是改变中国茶业的人,所以每个名片上,都写有‘茶有此人’四个字。这也是时刻提醒所有雨尔人,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梦想。”他顿了顿,接着说,“我们的使命和梦想,简单的说,就是咖啡可乐雨尔茶。雨尔要像咖啡中的雀巢、可乐中的可口可乐那样,通过世界级品牌的树立,带领茶这个古老产业走向复兴,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饮料,成为包括年轻人在内的大部分人的首选饮料。”
“别看我们现在很小,但我们已经看到很大、很远。”他认真地说道。“当然,我们也确实才刚刚起步,还很势单力薄,所以需要汇集更多人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微博等先进工具,来传播我们的梦想,来寻找我们的共鸣者,给我们支持和帮助。”
“我们致力于‘大数成功法则的推动’,是要建立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和资源,通过创新和整合,跟我们一起创造价值,并分享价值。这也是我们的经验和优势所在。”徐亮更详细地介绍了大数成功法则的含义:“大数成功法则是我们的首创,我们认为,创造平台的成功才是大功,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体的成功。从广度和范围上来说:大数成功法则,不仅仅追求个体的成功,应建立在追求整体和平台上的成功,应该和更多人一起享受成功,分享和谐与快乐,因此,大数成功法则要求选择好方向,建立好平台,学会包容和承担,学会坚定不动摇。从深度和层次上来说:大数成功法,力行大道,阳谋春秋,不以权术为攻点,要建立正义的立场与思维,成功是没有捷径的,每个成功的人都经历梦想、心态、追求、分享的全过程,当一个人把成功绑定在大多人一起成功的基础上,必然获取更长远的成功,试图通过捷径走向辉煌的神仙岛,必然会在某一时刻又被黑暗和失败所吞噬。” 听完徐亮的一番言论,笔者感慨良多。这真是一个用心的团队,连名片的设计都如此精妙有趣而富有内涵。
9平米里的百年梦想
“蜗居的平米,局限不了梦想的尺寸;苦难的环境,让我更向往自由的生长!”正如雨尔的宣传手册的表达,雨尔创业之初,几个人挤在9平米的超小办公室里,绘制蓝图,描写梦想。广州的夏秋燥热异常,没有空调,只有一把半新的小风扇,雨尔创业团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市场分析、产品研发、营销建模等系列前期工作。
也是在这个9平米的狭小空间里,雨尔团队向茶业先行和后来的同行们大声发问,“中国茶业十八问:谁主沉浮?”也是在这里,雨尔团队宣称,要做“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也是在这里,雨尔团队甚至提出了要做百年品牌的梦想,并且,将“To 2110, happy new yer!”这个梦想宣言写进了产品的标签(YER是雨尔的英文名)。
徐亮说,这些看似疯狂的言行,确实让很多人嗤之以鼻、当成笑料。但也有很多的共鸣者,通过各种形式予以响应和支持,其中有茶业同行,也有投资者、经销商,还有消费者,甚至有很多人手持简历慕名而来想要加入。
雨尔现在的办公室也才100多平方,在简单而精致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雨尔团队不断忙忙碌碌,要么开会讨论,争个面红脸赤,要么协作行动,围绕具体事项立即执行。笔者只有在互联网创业企业才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徐亮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生活对有梦想的人是温暖的,对没有梦想的人是冷酷的。雨尔的梦想,让雨尔团队时刻充满激情。
“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
茶业到底应该如何为?雨尔到底想怎么做?这是我与很多关注茶业发展的同行都关心的问题。且看这个自称“中国茶业最硬的脑袋”如何分解。
徐亮认为,茶业跟其他任何产业一样,必须走以品牌中兴产业之路。要做大市场,就必须提供稳定、统一、满足市场需求的大众化产品;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之路。要现实大众化和品牌化,就必须标准化;要标准化,就必须深加工。只有基于标准化的深加工,才可能做大市场、赢得市场。相信很多开拓者也思考像卖咖啡一样去卖茶,茶叶深加工的发展一定是这个朝阳产业的开端。
他说,现在的茶业最大的弊病在于,一是片面强调品类,没有建立品牌;二是过分强调文化,偏离日常消费;三是缺乏创新整合,行业固步自封。片面强调品类的结果是,茶产业始终不能脱离原料级别的原始竞争,给茶产品标准化造成了更大的障碍,也使茶品牌的形成难上加难。而过分强调文化,则让茶逐步成为特别环境的享受型消费品,直接将更多消费者排除在茶消费之外,本是开门七件事的日常快消品,已然成为不入寻常百姓家的慢消品。此外,茶人固步自封,没有更深远的思考,也没有大开大合的创新与整合。“叶茂中说,没有十个亿不能称为品牌,中国茶业销售额过十亿的屈指可数,少得可怜,可是很多从业者却还自我感觉不错。”
“不能把茶当茶卖,要像卖水果那样卖茶。”徐亮说。茶作为日常生活消费品,不应该成为慢消品,应该成为大众化快消品。要像水果那样,随处可以买到,买回去就很快消费掉,消费完接着再去买。“至少要卖像咖啡那样卖茶,能够以品牌竞争的形式进入快消品大卖场。现在的茶产品基本上都挤在传统的茶叶城和烟酒茶店销售,良莠难分,买卖冷清,是茶业的悲哀,也是茶人的悲哀。”他补充道。
跟其他茶产品变着法子抢夺少量忠实茶叶消费者相比,雨尔茶则要“把茶卖给平时不喝茶的人。”徐亮解释说,“其实人人都喝茶,几乎每个人都能接受茶的口感。但是,传统茶的产品和营销,没有给更广大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主流消费群,提供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消费主张。”他透露道,“我敢说,这一点,雨尔做到了。雨尔为主流消费群找到了最合适的产品形态和消费形式,可以说,新一代的茶消费潮流即将形成。”
徐亮还重点介绍了雨尔创业发展的三法:“快、稳、久”,延伸开来就是“互联网的成长模式,保健品的营销,快消品的市场。”经营管理方面,要采用互联网的成长模式,即搭建平台、聚集资源,使成长速度够快;销售推广方面,要学习保健品的营销,即合理分配利益、聚焦渐进,使起步更有力;产品定位方面,要瞄准快消品的市场,即提供简单可标准化的产品、实行品牌战略,使可预见市场够大。“在这个战略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可以说,做我们的合作伙伴,会很幸福。我们有让合作伙伴本身获得事业发展和价值回报的一整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我们也会搭建好这个平台。”他充满信心地说。
后记:在大道
采访归来,翻看着雨尔团队送给我的《在大道》。这本由雨尔团队原创的书,详尽的介绍了雨尔的企业价值观。《在大道》的开篇,即是两句金言:“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佛说,把它放入大海。”“如果你找到了方向,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两句并非雨尔人原创的话,被雨尔团队用在创业路上的方方面面,几乎融入了雨尔人的血液。
茶在中国发展已有几千年之久,而今也开始影响着全世界无数人的生活,何其大!茶业隶属于农业,前后牵涉无数茶人的辛勤和命运,何其深!年轻的创业者,选择茶业这个古老、传统而充满挑战和想象空间的行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在这样的情境下,创业远不是一桩生意,或者一个商业,而是一种哲学,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通过与雨尔团队的近距离接触,万千感触,可总结为一句:“茶有此人,人此有茶”。或许,用雨尔宣传手册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采访稿,最合适不过:
就像水在等待茶给它的升华,
我们也在等待着某个人在某个时候,
让我们瞬间超凡脱俗。
事实上,我们又明白,
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
这个时候,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