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放在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德育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知、信、行”三方面加以指导,挖掘文章中深刻的思想性,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感受、体验、思索、领会,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感恩朋友,由小爱到大爱,从而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任何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放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第一条,显然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地位与要求。
  而德育中的感恩教育我则认为是其中的首重。感恩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必不可少。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的关爱。要让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进一步的了解,要懂得知恩图报、回报社会的道理。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才能关爱身边的人。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品德教育的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这远比一味地空洞说教要有力有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入手,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德育渗透,进行感恩教育。
  鉴于此,在德育的渗透上,我努力做到了“知、信、行”三位一体。即:抓住语文课本中隐形的道德教育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通过思索、领会,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信”;课外延伸拓展学生做一做、写一写,教师促一促,即为“行”。
  如《可貴的沉默》一课,课文内容讲到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孩子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快乐;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却只有几个,且没有一个孩子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对比之下,孩子们沉默了。此时我就抓住契机,提问学生:从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说一说父母平时怎么爱你的,让学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愧疚,当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感受、体验、思索、领会之后,情感会产生共鸣,在心灵深处会产生震撼,然后引导孩子们要懂得关心父母,并学会以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这样在学习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恩父母的教育。
  学生年龄小,往往头脑发热快,忘性也大,所以在课后延伸中还要继续加深课堂上的感恩教育。在学完《可贵的沉默》后,课后作业就布置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以表达自己的爱心,如: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洗洗碗、扫扫地等等,亲身感受一下帮父母做事,让父母高兴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做完以后还要把这件事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爱父母、尊长辈的亲情之心,理解、体贴自己的父母。第二天上课时,要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日记,对其中做的事情还有他们的感悟都要予以点评,加以表扬,不仅让所有的学生明白怎样写作文,更懂得怎样做人。这样学生从“知、信、行”一路走来,对其中所受到的教育印象会格外深刻。
  “文以载道”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古人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与道是不可分的,即语文学科不仅有知识性,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挖掘课文中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更深刻的、更广泛的感恩教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学生从对父母的爱扩展到对身边所有人的爱,由小爱到大爱,从而去关心身边需要帮助的任何人。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有一篇童话《七颗钻石》,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一股巨大而清澈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明白这是因为小姑娘的无私广博爱心,对母亲的爱、对周围人的爱、对小动物的爱才让水罐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使学生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掌声》中的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后,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态度,开始微笑面对生活。学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
  这样一篇篇隐含正能量的小短文,经过老师的适时点拨,让小学生从懵懂中感悟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面对别人的困难要主动伸出无私援助之手。然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着仁爱、宽容、体贴心的人。通过日记写出自己的感悟,让心灵再一次得到净化、升华。教师还要选择其中好的文章给大家诵读张贴,让这样一些正能量得到宣扬、学习,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中,“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做。如果只是空谈一些大道理,只是纸上谈兵,那我们的教育只是培养出一批泛泛之徒。“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德育重在实实在在、时时刻刻。对于小学生,那些大而空的道理离他们太远,我们只要抓住他们身边小一点的、离他们近一点的,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道理并让他们付诸实践,他们认定了、接受了、实践了,小事情折射的也是大教育。
  “小一点、近一点、浅一点、实一点”,更能完善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陈国生.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杜小红.例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其他文献
摘 要:古诗作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将情境教学法与古诗教学相结合,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江雪》一诗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古诗教学;情境教学法;实践应用  古诗含蓄优美,意境深远,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如能根据诗文的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就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展现古诗的魅力。笔者在《江雪》教学中,是这样应用“情境教学法”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变得越来越频繁,所以我国政府要求国民能够具有良好的外语水平,以便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因此,小学校园的英语教学也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刻不容缓。但是很多小学校园在开展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小学校园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还需要找到合理的教学方式
期刊
摘 要: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课堂导入”“知识讲解”“作业布置”三个教学环节作为切入点,围绕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是指积极挖掘生活中的学科教育资源,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随着新课改运动的推行,生活化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
期刊
摘 要:活动课是团队组织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认知、意识、情感、行为进行感染和熏陶。对于参加活动课的学生来说,其对于学生有一种约束作用和示范价值,更能发挥其教育功效。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小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活力。基于此,从着眼小学生认知特点,科学设计活动情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活动课教育;德育价值  作为服务与特殊社会性目
期刊
一、学生思维能力存在问题  新课标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需要了解的八种思维方法,强调了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能能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有初步的辩证思维,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仍然时常“受阻”。  (一)学生情况  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然而部分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时,思维活动麻木地停留在实验的表面现
期刊
摘 要:数学阅读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从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数学教学即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它也离不开阅
期刊
摘 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现今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同时也密切关系着现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具感情色彩的学科,同时也充满了个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但现今的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要求还不完全符合,较为强调读,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以期
期刊
摘 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有效评价策略的实施,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从而达到评价的目的:激励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评价的深入发展必须要对话双方都能调动起积极性,一起在探讨文本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时发挥能动性。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交流氛围,学生有所需,教师积极满足,互动中促进了双方成长和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对话,进而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文
期刊
“教育是一片海,我是赶海人,不为有什么收获,只为用心去感染心,用情去触摸情,用爱去唤起爱,用魂去塑造魂。这片海博大而精深,也许一生的追寻都不能穷尽,但我会在夸父般的追寻中获得一次生命的涅槃。”我这个班主任正是在这片广阔的海洋里谨慎地驾驶着我的“小船”,驶向学生的心灵彼岸,“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一、“细心”摸班情,因材施教  班主任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向前发展。不但教育界在认真熟悉与掌握新课改的理念与措施,社会各界也对其给予了广泛充分的关注。新课改,正面临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希望它能够对我国现存的教育发展,产生出良好而且深远的影响。在农村,新课改更面临许多挑战、许多难题和阻力。  关键词:农村;新课改;理性认识;感性经历;课堂教法;师生角色;管理措施评价制度  近年来,随着素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