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经典之美 悟文化之道 演民族之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校外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同样肩负着重任。因此,在校外教育中,如何通过有效课堂教学,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到底该信仰什么?当前,部分青少年信仰多元化,一些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机。
  摔倒了还爬起来吗?一些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家庭中养成了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
  正确的一定做得到吗?随地吐痰、乱抛垃圾、不敢坚持正义等现象体现了一些青少年不能知行统一。
  以上列举的和未列举的问题,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清醒地看到一些青少年在观念、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如何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如何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育始终面临严峻课题。
  二、研究的主要原则
  主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资料法;准实验研究法。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内容
  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实认同感,寻找有代表性的关注点、兴趣点作为研究工作的突破口,以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
  通过感知—内化—践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的真实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将理解与感悟通过表演的形式付诸于行动,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
  通过研究和实践,拓宽校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校外教育发展。
  (二)研究时间
  研究时间2014年9月摸底调查。
  2014年10月确立实验班进行试验。
  2015年4月问卷调查,总结信息。
  2015年5月形成论文。
  (三)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为教师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对策性研究,在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的同时,更强调应用性。
  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寻找出一条校外教育课堂有效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途径。
  (四)具体研究过程
  1.对研究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并确立实验班
  2014年9月开学初,对所教两个朗诵表演进行问卷调查。确立实验班为朗诵表演1班,对照班为朗诵表演2班。
  2.针对所教课程梳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
  朗诵与表演——这一校外教育课程主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为此,在课堂上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必须找好培养学生各种品质与精神的教育素材。
  梳理中国歌剧舞剧院出版的《朗诵教学表演教程》教材,挖掘出以下五个方面教育内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自强不息,勇敢拼搏的乐观进取精神。
  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的人格修养。
  慎独内省,见贤思齐的修身立德品质。
  3.建构“感知—内化—践行”的课堂教學模式,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
  第一,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情境,让学生感受经典文章的美与神韵。
  通过在实验班教学时利用音乐伴奏、齐声伴音、故事引导、视频呈现、教师领读等方式为学生在朗诵时创设心理情境,使学生感知文章所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心情,品鉴词句神韵,调动学生的兴趣。
  从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实验班在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人数分别增加50%、70%和70%。说明通过创建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情境,对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第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互动、内化传统文化精髓。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互动讨论,提炼出文章的传统文化精髓。将实验班的学生分为每两人一组,要求用举例、儿歌、顺口溜、打油诗等形式,将学生讨论结果说出来,互相评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经历了思想碰撞、语言组织、口语表达、凝神欣赏、品鉴评价的过程。实现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实生活衔接的过程。
  第三,演绎经典,在学生心中烙印优秀传统文化形象。
  在实验班教学过程中,采取演绎经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践行教育。学生通过还原经典历史、编写动人故事、刻画时代先锋等主题,自编自演,用行动和语言表达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其心中的地位与印象。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实践,在四项朗诵与表演技能上均有大幅提高,且比对照班学生的技能提高比例分别高出20%。说明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提高了人文素养,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五、研究成果
  达到预期研究目标,为朗诵与表演的校外教课堂找到了一种教育教学模式。
  实验班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素养有所提高。
  为今后自身进行小课题研究积累了经验。
  六、研究不足与体会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与作用还需进一步梳理总结。
  在践行环节的教育方法与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加强语言艺术技巧的培养与熏陶,探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一、体势语言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1.用体势语言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势语,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在这个氛围中,让学生自主平等地交流。有一次我上网去看了些教师上课的有关内容,其中,我看到了上课前两位教师的表现。一位是这样的:他笑容满面地走过进教室,并挥手与学生打招呼,充满生机地说:“Now let’s sing a song ,ok?”而另一位教
期刊
孩子们的懵懂和无限的可能性给予了我更见坚定的教师梦,我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无限追求赋予了我更加坚定的责任。回想刚刚入职一年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欢乐、是无奈、是幸福、更是感动……  新学期随着匆匆的脚步和滴答的铃声开始了。我特别兴奋这学期能教五年级的劳技课,因为我觉得动手实践的课堂总是那么的招孩子们喜欢和期待。我哼着欢快的小曲走进了教室……“起立,同学们好!现在请同学们找好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姿
期刊
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有多么重要。可是,由于社会文明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在某地区抽样调查中,中小学中34 %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如说谎、作弊、自私、厌学、逃学、偷窃、攻
期刊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一直以来学校体育教学似乎存在着一种教学误区,那就是认为体育课只要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让学生完成各项体育测试便可以了,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则不在体育老师的考虑范围之内。孰不知,这样练出来的技能与素质,往往在学生考完后就迅速退化,更别说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了。  而终身体育的理念是主张体育教学既要注重体育技能也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习惯的养成,使其能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终身
期刊
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指:通过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生存环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需要设定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生动形象为主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教学视角与优势,实施情境教
期刊
[摘要] 小班幼儿入园后,最令老师和家长关注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孩子的进餐问题,进餐状况如何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小班孩子能否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享受两个甚至四个成人的照顾,入园后,他们需要学会自己独立进餐,自我服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开始。因此,怎样引导孩子们走好这第一步是关键,我在工作中,对有效地指导小班幼儿进餐方面做了一些研究。  一、日常渗透  (一
期刊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爱学生和爱读书,是我一直以来工作的准则。  一、让爱洒满孩子心间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孩子,从他们的身上我体会到付出会有收获的成就,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让我感慨与感动。  几年前的新学期初,一堂语文课上,突然响起敲门声,一位家长领着一个女生等在门外。“李老师,我是琦琦的母亲,琦琦前年突发脑炎住院,休学
期刊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生不少于145万字)。如何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让学生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  一、创设读书班风,激发阅读兴趣  1.师讲故事诱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二年级
期刊
作文是对客观事物的反应,现实生活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就谈不上什么作文了。所以说,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素材的选取与辅导批改,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联系学生生活去辅导作文,较快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现实角度看  出题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是开阔学生思路的重要一环,学生熟悉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学生写什么。学
期刊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具有以下重要特点。  1.知识性  学校是人类知识的传播场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首先要考虑其知识性特征,选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的人类知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材料。  2.观赏性  从中小学硬件建设来说,校园的物理环境和物质环境都应讲究艺术性。校园整齐有致的规划、别具匠心的建筑物造型、舒心怡人的绿化等都可以发挥环境课程的功效,产生不同凡响的“以美育人”的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