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构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改变过去一味重视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化学科学作为理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无疑会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由于化学观念比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对学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灵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重视学生化学观念的培养。新课程改革過程中,也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做为新课程理念之一。
  关键词:化学基本观念 构建  化学教学
  一、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含义及特点
  观念一词的本意来看,它既属于哲学的范畴,又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作为心理学术语,中学化学基本观念是针对观念的层次性、指向性而言的。一方面,是指它的形成主体是中学阶段的学习者,另一方面,是指它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一般认为中学化学基本观念既具有观念的概括性、稳定性、层次性和生成性等一般特点,又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四重表征性等个性特点。基础性由是基础的中学化学知识,而知识的学习是有阶段性的,中学化学知识是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选择确定的。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尚不成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所选择的化学基础知识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多的知识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形象思维成分多的知识,在这样的知识基础上形成化学观念相对比较基础。发展性是从初中开始体现出来,学生的基本观念从构成和完善程度上都不断上升。作为基础的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发展性。其发展性还表现在,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在某些时候表现得并不完善,存在些许缺陷,因此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修正和完善。于是,学生主体的化学观念就需要一步一步的发展和更新。四重表征性是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一曲线”的四重表征。“化学学科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中学习者要从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等方面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多重感知,”同时在这四种表征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最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
  二、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容构成
  化学基本观念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成果,反思的对象不同形成的基本观念种类不同。有学者据此将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分成三类:化学知识类观念、化学情意类观念、化学方法类观念。这是目前最为普遍和全面的分类,其中又包括很多分类,如下:
  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反思的对象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则会得到有关化学知识类的基本观念。我们认为化学学科知识类观念主要包括物质组成和结构观、变化观和物质性质观。
  1.化学物质组成与结构观
  化学物质组成与结构观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物质组成与结构方面的基本理解。物质组成观主要是有关物质组成方面的基本观念,而物质结构观则是指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基本观念,组成观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元素观和微粒观,具体的内容有:元素观、微粒观、作用观、构型观。
  2.变化观
  如果说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化学的静态性的观点,那么变化观就是一种关于化学动态性的观点。变化观具体内容包括:物质变化观、能量变化观
  3.物质性质观
  物质的性质是在物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共同决定的,物质不同性质不同,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性质的变化过程是物质变化过程和能量变化过程的综合表现。
  三、化学方法类的基本观念
  在对化学知识的习得后,再进行适当的反思,较容易构建化学方法类观念。其主要包括:化学方法的运用的合理,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化学科学研究,都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效果。利用化学方法研究和学习化学不是照本宣科,面对的问题发生改变时,方法应随之改变。化学方法的层次,首先是唯物辩证法,其次是化学科学方法,再次是化学学习方法,最后的是针对某一类型知识而言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它们对研究和学习化学都是有意义的。
  四、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具有驱动、选择、解释、建构、迁移、生成和绩效等功能,是参与和影响学生学习过程比较活跃的因素,其发展伴随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个过程,因此许多化学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都力图从化学基本观念这一新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化学课程内容。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设计力图将其整合于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以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提高核心素养。目前,已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开展了以培养学生化学基本观念为目标的实际教学和研究。实践证明,利用以“观念为本“的教学模式,不但能使学生记住具体的事实性知识,而且他们在学会超越事实进行思考时,能够领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够把理解力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并且能够系统地建构观念的深度和复杂度,达到对关键性知识内容的掌握、理解力的培养,使知识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设计、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课程标准研制、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教学实施与评价、基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教材开发以及有关师生头脑中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状况测查等等问题都还是一片空白。这些问题的研究无论对化学教学改革,还是对化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发展;无论是对化学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还是对化学教育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极高的研究价值。
  结束语: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影响着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水平,对学生来说,化学观念的形成往往比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具意义。对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让教师紧跟时代发展钻研创新,是让化学基本观念走进课堂深入人心的前提条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成为当今教师们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也不例外,其中,作文模块的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若不能实行良好的作文教学策略就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部分教师发现课外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水平,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学效果却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期刊
一、制约济源市幼儿足球运动发展的因素  1.园所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体育教师一直是学较为缺乏的教师之一,但每年招聘的幼儿教师的数目都不是很多,而男教师就更为稀少,很多园所没有体育教师,有也只有1名正式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的不足会制约幼儿体育运动的发展,而在有限的体育教师中,有多少足球教师,又有多少教师参加过足球培训,根据反馈的信息发现,发现结果不是很理想,而更进一步来说现有的幼儿教师中,教师的年龄结
期刊
阅读能力,决定儿童的学习能力。这是很多语文教育者都认同的一个观点。什么是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综合处理阅读对象中所蕴含各种信息的能力。这里说的“处理”,包括对阅读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汇总、迁移、理解、运用等等。该如何提高学生这种“处理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能促进学生主动去寻求
期刊
语文是人文社会学科的一种,是人们进行相互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所以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学生能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语文在学校教育当中扮演着主要的作用,担当着重要的责任,但是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们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育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正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们个性化的特点,所以使得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获得的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期刊
摘要: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最初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1~2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教学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提高儿
期刊
近两年多以来,郫都区教育局以行政力量推动、全员师生参与、层层推进积极教育,掀起了一场幸福教育的革命。感恩是二十四项积极品质之一,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是道德的“晴雨表”“原动力”和“强化物”。感恩与自豪、希望、受鼓舞的、宽容、兴奋等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处于感恩心境的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还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学
期刊
摘要:数学要掌握好它,不能忽视对运算定律的认知学习和掌握运用。教师应当尽力做好教学工作,这要求教师对教学重点予以明确,同时对教学内容和计划以科学的布置和安排。本文细化探究了提升小学生运用数学运算定律的能力的方法,并指出要把部分教学重心放置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化上,同时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数学概念和更好地掌握数学定律,最终使他们能夯实数学基础,解题时有明确思路。同时,课堂的计算教学安排重点。  关键词:
期刊
在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速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合理地运用交互式白板、多媒体等新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图面和有趣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到知识,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
期刊
摘要:为了构建更高效课堂,教师们的教学手段不断与时俱进,使一节课40分钟更有效。英语权威专家力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总概括为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四个方面。这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开展语言学习,拓宽学习英语的视野,让学生学到更深层的知识面,挖掘高度的情感习得和优秀文化传承。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创设情境;高效课堂;
期刊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学生们的反映。之所以有这种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这就是说,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于教师讲课的“乏味”引起的。那么如何令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这就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努力解决语文课“味”的问题。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ロ”,一定要讲究它的“味”。一堂成功或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应有哪些“味”呢?我以为起码应该有以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