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发展战略为依据才能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从而推动科技以及技术的进步。探究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战略是为了明确战略目标的思想、原则,是为了部署、实施各项战略目标。本文中笔者从中国自然科学发展战略的思想以及原则入手,对其发展目标、战略部署以及战略重点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各方面工作的落实带来些许思考。
[关键词]中國;自然科学;发展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5-0127-01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世界局势的变化坚定了中国人民所秉承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人们开始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有了新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而落实自然科学发展战略便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起点,我们要让科技、技术进步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战略原则
1、科学优先发展的原则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其中既包括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军事价值,亦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其表现形式会因其所依托的社会系统之间差异而存在区别,更会随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相对的、更是可变的。科学的价值观也需要一定的价值作为引导,二战结束之后,我们经历了从军事价值指导型到学术价值指导型,再到经济价值指导型为主的变化,这其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产业结构模式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我们要利用好科学所附有的价值的表现形式,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实际工作中,既需要关注科学的现实价值、直接价值,更需要关注科学的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以及远期价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便是“畸形”的科学价值观,这将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落实。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一现状与政治层面的“独尊儒术”有关。未来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剔除急功近利的思想。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引领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进步、综合国力提高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前,更体现在未来。现阶段优化发展科学事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核心,无论基于何种角度分析,我们都必须遵循科学优化发展的原则。
2、现代大科学观与科技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
现代大科学观是相对于小科学观而存在的。现代大科学观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科学家的个人行为,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规模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科学家自筹经费、自立项目的研究模式,它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技术向成果转化的速度也更快。总之,这是一种“科学大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它促成了教育、生产、军事以及经济领域的变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核心。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科学观,进一步增强国家目标意识。科学家要将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国家目标需求结合起来,国家要做好科学长远价值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权衡。只有融合“大教育”、“大生产”、“大经济”、“大军事”等理念才能够树立起大科学观,处理好科技与教育、生产以及军事之间的关系,让科技与经济能够实现协同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树立大科学观,必须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的社会行为。参照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发展规律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智力水平,搞好经济,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3、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展中国家,眼下中国的发展之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利用好科学技术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优势”已经被削弱,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已使得发展中国家沦为了全球经济的“累赘”,为了使中国摆脱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增强竞争发展的紧迫感。
面对当前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革新发展战略,只有持续、跨越式、从速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实现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战略,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实现从速、跨越式、持续的发展战略,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投入,这既能够提升国民素质,又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要发挥好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以“科学沃土”、“系统化”、“整体化”以及“优先发展为原则”,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真正把中国建设为科技强国。
二、中国2020年自然科学发展的目标与部署
具体来说,2020年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建立精干高效、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科研基地,在此基础上完善自然科学研究体系,将大学纳入到体系之中。其次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确保各方面的工作能够符合自然科学发展以及经济的运行规律。再次完善科学布局,提高其合理性。提升国内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水准,拉近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最后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此外,还应当提高自然科学的研究实力,建设有助于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移的基地,从而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步伐。
三、我国自然科学发展战略的重心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对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进行相应讨论:
首先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大方向来看其需要学科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完美融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偶然性发现或是历史性的突破都是基于一定的科学基础。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薄弱,现有的资源有限,为了夯实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1]
科学的发展前沿是波动且不平衡的,为了是我国的科学事业能够走在国际发展的前端,我们亦需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优选其发展领域和学术方向。自然学科只在研究内容上有区别,因此区分其地位高低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基于科学体系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未来十年内,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完成这部分工作:首先培育人才,发挥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导向作用。其次需要加强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置专项资金以改善科学研究的条件。最后需要完善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在社会中营造出有益于科技创新研究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提高对基础科学以及应用型科学协同发展的关注程度,建设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基地。结合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农业、交通、资源等重大问题来规划组织科研体系,完成科技力量以及科研攻坚点的布局。
总结
未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既需要引进技术,又需要自力更生;既需要知识分子主导,又需要展开“群众运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发挥我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上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吴彩丽.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
[关键词]中國;自然科学;发展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5-0127-01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中国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世界局势的变化坚定了中国人民所秉承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人们开始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有了新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而落实自然科学发展战略便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起点,我们要让科技、技术进步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一、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战略原则
1、科学优先发展的原则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是客观的、普遍的,这其中既包括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军事价值,亦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其表现形式会因其所依托的社会系统之间差异而存在区别,更会随着社会系统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是相对的、更是可变的。科学的价值观也需要一定的价值作为引导,二战结束之后,我们经历了从军事价值指导型到学术价值指导型,再到经济价值指导型为主的变化,这其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产业结构模式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我们要利用好科学所附有的价值的表现形式,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实际工作中,既需要关注科学的现实价值、直接价值,更需要关注科学的潜在价值、间接价值以及远期价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便是“畸形”的科学价值观,这将影响到各方面工作的落实。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都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一现状与政治层面的“独尊儒术”有关。未来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剔除急功近利的思想。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引领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家进步、综合国力提高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当前,更体现在未来。现阶段优化发展科学事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核心,无论基于何种角度分析,我们都必须遵循科学优化发展的原则。
2、现代大科学观与科技经济协同发展的原则
现代大科学观是相对于小科学观而存在的。现代大科学观的背景下,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科学家的个人行为,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规模均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科学家自筹经费、自立项目的研究模式,它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技术向成果转化的速度也更快。总之,这是一种“科学大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它促成了教育、生产、军事以及经济领域的变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的重要核心。
因此我们要树立大科学观,进一步增强国家目标意识。科学家要将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国家目标需求结合起来,国家要做好科学长远价值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权衡。只有融合“大教育”、“大生产”、“大经济”、“大军事”等理念才能够树立起大科学观,处理好科技与教育、生产以及军事之间的关系,让科技与经济能够实现协同发展,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树立大科学观,必须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的社会行为。参照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发展规律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智力水平,搞好经济,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打好基础。
3、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的原则
中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发展中国家,眼下中国的发展之路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利用好科学技术的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优势”已经被削弱,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已使得发展中国家沦为了全球经济的“累赘”,为了使中国摆脱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增强竞争发展的紧迫感。
面对当前中国发展中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革新发展战略,只有持续、跨越式、从速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实现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战略,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实现从速、跨越式、持续的发展战略,我们需要加强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投入,这既能够提升国民素质,又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要发挥好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以“科学沃土”、“系统化”、“整体化”以及“优先发展为原则”,开拓新思路、新方法,真正把中国建设为科技强国。
二、中国2020年自然科学发展的目标与部署
具体来说,2020年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建立精干高效、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科研基地,在此基础上完善自然科学研究体系,将大学纳入到体系之中。其次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确保各方面的工作能够符合自然科学发展以及经济的运行规律。再次完善科学布局,提高其合理性。提升国内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水准,拉近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最后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要培养出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此外,还应当提高自然科学的研究实力,建设有助于技术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移的基地,从而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步伐。
三、我国自然科学发展战略的重心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对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问题进行相应讨论:
首先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大方向来看其需要学科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完美融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偶然性发现或是历史性的突破都是基于一定的科学基础。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薄弱,现有的资源有限,为了夯实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1]
科学的发展前沿是波动且不平衡的,为了是我国的科学事业能够走在国际发展的前端,我们亦需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优选其发展领域和学术方向。自然学科只在研究内容上有区别,因此区分其地位高低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基于科学体系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未来十年内,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是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重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完成这部分工作:首先培育人才,发挥人才在科技进步中的导向作用。其次需要加强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置专项资金以改善科学研究的条件。最后需要完善科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在社会中营造出有益于科技创新研究的文化氛围,从而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提高对基础科学以及应用型科学协同发展的关注程度,建设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基地。结合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农业、交通、资源等重大问题来规划组织科研体系,完成科技力量以及科研攻坚点的布局。
总结
未来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既需要引进技术,又需要自力更生;既需要知识分子主导,又需要展开“群众运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发挥我国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以上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1]吴彩丽.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