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但是很多出国的人回国之后说的最多的是,不管你在国内英语考了多少级,是否过了雅思托福的考试,到了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你该说的话都不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就是没有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对跨文化意识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种语言与使用这个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一定会有无法割断的联系,文化里面肯定包括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常规,有他们民族思考问题的特定思维,有他们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不熟悉英语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自然也不能很好的了解英语单词和英语语句中背后的涵义,那么也就不能很好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而老师回答“Go ahead”,他却坐下了,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听见老师说去你的头啊,引造成这种场面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不同,而且很多搞笑的桥段都是根据特定的文化背景而设计的,所以没有这种跨文化意识,是无法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的。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重视词汇量的积累的,但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能够保证自己知道它们的中文解释,没想过去了解这些个单词在英语中更多的含义。文化于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一个单词的含义早已不是当初创造时那样单一了,时代赋予了它更加饱满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单词里面渗透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就像中国一样,最近新出很多的名词,如“打酱油”是路过者的意思,“小强”是代表蟑螂,“拍砖”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那些汉语学习者不去了解这些词汇背后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那么他也只能在正规的文章中看懂它们的意思,但是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障碍。On account of a payment made on account of the service charges on the Lessor’s account, no further payments on this account are necessary。这个句子里面有四个“account”,其中却包含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和on和of连用表示由于,第二个account是有什么相关的意思,第三个account是银行账户,第四个account是费用的意思。就拿龙这个概念来说,“dragon”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这是代表着吉祥和好运的,中国人甚至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西方人觉得龙是很恐怖的动物,很凶残很冷血。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骑龙侠》,写一条龙和一个男孩还有一个精灵去找他的家乡,而作者特别说明她讲龙的家乡安排在东方一个过度,就是中国,因为外国人无法想象龙也有可爱的一面。所以要想正确的了解一种语言的内涵,就必须有跨文化意识,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脑海中进行衔接。
三、在阅读中寻找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的智慧永远是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的,我们可以多看看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写的名著,首先作家是在当地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他们学到的英语是最地道的,他们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很自然的流露出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主人公的语言,人物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我们在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且会发现这些东西和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很不一样,甚至有些内容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不符合语法的,为什么它可以存在,因为名著中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搭配。例如《Robinson Crusoe》中有提到“Man Friday”,后来就变成奴仆的代表。还有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春天时说:“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说的是大西洋来的西风,与我们的东风不一样。
四、在影视作品中学习跨文化知识
现在的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世界各地之间关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化,我们在英语的学习中大可以借鉴这种便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国外的好莱坞大片,或者是动画片也行,总之这些片子都要全英文的,电影电视的拍摄灵感都是来源于当地的生活中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特点。拍摄和取景都会涉及当地的特色,影片中人物的语言都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例如一部影片中讲到的:“Gimme a visky with a ginger ale on the side?and don’t be stinchy,beby.”里面很典型的提到了英国的威士忌文化。
特别是一些关于讲到文化冲突的片子,这些影片中不仅会展现国外的风土人情,更加会涉及到中国的文化背景,那么这样子的文化交替中,主人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就可以学习了。并且看电影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英语听力,我们平常老师让听的都是特别中规中矩的英文,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和时代特色,但是影片中的不同,不仅带有鲜明的感情,并且发音够标准,带有更多的时尚元素。
五、在交流中学习西方文化
现在的社交手段不断在更新,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类型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交网络不断地发达,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更多地和外界联系。比如结交一些国外的朋友,这些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骨子里深深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平时可以和他们聊聊学习英语的方法,多了解西方国家在用语上的习惯,有时间的话互通邮件,将自己写的英语文章给他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修改的更地道。慢慢地,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西方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自然会形成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六、小结
在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必须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慢慢的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培养起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在交际中恰当的使用英语,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
一、对跨文化意识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一种语言与使用这个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一定会有无法割断的联系,文化里面肯定包括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常规,有他们民族思考问题的特定思维,有他们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我们不熟悉英语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自然也不能很好的了解英语单词和英语语句中背后的涵义,那么也就不能很好的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而老师回答“Go ahead”,他却坐下了,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听见老师说去你的头啊,引造成这种场面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不同,而且很多搞笑的桥段都是根据特定的文化背景而设计的,所以没有这种跨文化意识,是无法和当地人融为一体的。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重视词汇量的积累的,但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能够保证自己知道它们的中文解释,没想过去了解这些个单词在英语中更多的含义。文化于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一个单词的含义早已不是当初创造时那样单一了,时代赋予了它更加饱满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单词里面渗透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就像中国一样,最近新出很多的名词,如“打酱油”是路过者的意思,“小强”是代表蟑螂,“拍砖”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那些汉语学习者不去了解这些词汇背后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那么他也只能在正规的文章中看懂它们的意思,但是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障碍。On account of a payment made on account of the service charges on the Lessor’s account, no further payments on this account are necessary。这个句子里面有四个“account”,其中却包含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和on和of连用表示由于,第二个account是有什么相关的意思,第三个account是银行账户,第四个account是费用的意思。就拿龙这个概念来说,“dragon”在中国人的印象里,这是代表着吉祥和好运的,中国人甚至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西方人觉得龙是很恐怖的动物,很凶残很冷血。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骑龙侠》,写一条龙和一个男孩还有一个精灵去找他的家乡,而作者特别说明她讲龙的家乡安排在东方一个过度,就是中国,因为外国人无法想象龙也有可爱的一面。所以要想正确的了解一种语言的内涵,就必须有跨文化意识,将本国文化与英语文化在脑海中进行衔接。
三、在阅读中寻找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的智慧永远是那么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的,我们可以多看看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写的名著,首先作家是在当地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他们学到的英语是最地道的,他们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很自然的流露出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主人公的语言,人物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我们在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且会发现这些东西和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很不一样,甚至有些内容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不符合语法的,为什么它可以存在,因为名著中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搭配。例如《Robinson Crusoe》中有提到“Man Friday”,后来就变成奴仆的代表。还有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春天时说:“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说的是大西洋来的西风,与我们的东风不一样。
四、在影视作品中学习跨文化知识
现在的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世界各地之间关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化,我们在英语的学习中大可以借鉴这种便捷的方式,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各种国外的好莱坞大片,或者是动画片也行,总之这些片子都要全英文的,电影电视的拍摄灵感都是来源于当地的生活中的小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就是这个民族的文化习惯和特点。拍摄和取景都会涉及当地的特色,影片中人物的语言都体现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例如一部影片中讲到的:“Gimme a visky with a ginger ale on the side?and don’t be stinchy,beby.”里面很典型的提到了英国的威士忌文化。
特别是一些关于讲到文化冲突的片子,这些影片中不仅会展现国外的风土人情,更加会涉及到中国的文化背景,那么这样子的文化交替中,主人公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我们就可以学习了。并且看电影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英语听力,我们平常老师让听的都是特别中规中矩的英文,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和时代特色,但是影片中的不同,不仅带有鲜明的感情,并且发音够标准,带有更多的时尚元素。
五、在交流中学习西方文化
现在的社交手段不断在更新,我们与外界的交流也在不断扩大,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类型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交网络不断地发达,通过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更多地和外界联系。比如结交一些国外的朋友,这些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骨子里深深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平时可以和他们聊聊学习英语的方法,多了解西方国家在用语上的习惯,有时间的话互通邮件,将自己写的英语文章给他们看看,哪些地方可以修改的更地道。慢慢地,我们就会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对西方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自然会形成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六、小结
在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必须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慢慢的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培养起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在交际中恰当的使用英语,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