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中则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本文从分层教学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几种分层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的好处在于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是这样解释的:在共同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要求,给予不同教育。这与分层教学法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在中国现代出版的各类《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的时候也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条。
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相关的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他的这一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学生分层。学生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分组时,可以这样做:首先通过走访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背景情况;其次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思维水平、学习态度等;再结合考试测验成绩,三者相互参照,综合考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是按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为优秀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30%;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为中等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50%;C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为基础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20%。学生的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管理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备课分层。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既然学生因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有别而分了层次,那么教师备课也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份教案。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掌握的。通常,可以把教学内容做上“一星、二星和三星”的标志,分别对应基础、中等、拔高三个等次。A组学生掌握全部三个星的内容,B组掌握一星和二星的内容,C组掌握一星的内容。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可以将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数值、能进行简单计算确定为一星,是C组学生学习内容;将能够进行简单综合计算确定为二星,是B组学生学习内容;将扩展性综合运用题确定为三星,是A组学生学习内容。
3.授课分层。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以往的班级授课实际是“一锅煮”,而分层次教学却是“分餐制”。怎样“分餐”呢?可以这样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为教学宗旨,在授课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在提问学生时,可以将有难度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回答,难度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组学生,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打破了以往那种学生同声齐答或者由“答问专业户”承包回答的局面。另外,对于A组学生,课堂上我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归纳一般规律与结论,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对B、C组学生,我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答疑解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4.作业分层。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补充环节,其意义在于及时检测、反馈、矫正,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因此,作业应坚持“题量不同、难度不同”和“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编排。作业是阶梯设置的:A组学生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相对减少基础知识作业量,增加有思考性的作业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B组学生以把握数学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数学例题的简单变式或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数量适中,基础和变化相结合,使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C组学生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结合例题,模仿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5.辅导分层。辅导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采用这样的做法:对A组学生,出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对B组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学习一些“趣味数学”,重点开拓视野,使他们养成勤奋好学的精神。对C组学生,重点放在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对B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的好处在于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从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是这样解释的:在共同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不同,提出不同要求,给予不同教育。这与分层教学法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在中国现代出版的各类《教育学》论著中,论述教学原则的时候也必少不了“因材施教”这一条。
国外也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相关的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他的这一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学生分层。学生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可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分组时,可以这样做:首先通过走访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背景情况;其次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思维水平、学习态度等;再结合考试测验成绩,三者相互参照,综合考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是按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为优秀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30%;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为中等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50%;C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为基础成绩组,占班级总人数的20%。学生的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管理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备课分层。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既然学生因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环境有别而分了层次,那么教师备课也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份教案。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A、B组学生掌握的。通常,可以把教学内容做上“一星、二星和三星”的标志,分别对应基础、中等、拔高三个等次。A组学生掌握全部三个星的内容,B组掌握一星和二星的内容,C组掌握一星的内容。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可以将能够熟练背诵和默写数值、能进行简单计算确定为一星,是C组学生学习内容;将能够进行简单综合计算确定为二星,是B组学生学习内容;将扩展性综合运用题确定为三星,是A组学生学习内容。
3.授课分层。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以往的班级授课实际是“一锅煮”,而分层次教学却是“分餐制”。怎样“分餐”呢?可以这样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为教学宗旨,在授课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在提问学生时,可以将有难度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回答,难度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组学生,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学生均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就打破了以往那种学生同声齐答或者由“答问专业户”承包回答的局面。另外,对于A组学生,课堂上我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探索,归纳一般规律与结论,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对B、C组学生,我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答疑解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4.作业分层。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补充环节,其意义在于及时检测、反馈、矫正,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因此,作业应坚持“题量不同、难度不同”和“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编排。作业是阶梯设置的:A组学生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为主,从数学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考虑,相对减少基础知识作业量,增加有思考性的作业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B组学生以把握数学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为数学例题的简单变式或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数量适中,基础和变化相结合,使他们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C组学生以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结合例题,模仿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5.辅导分层。辅导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采用这样的做法:对A组学生,出一些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让他们思考,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提高数学素养和能力。对B组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学习一些“趣味数学”,重点开拓视野,使他们养成勤奋好学的精神。对C组学生,重点放在帮助他们消化课堂上未能消化的内容,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同时指导他们学习方法。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力保证。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评价,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对B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唤起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